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高跨导高厄利(Early)电压模似(Mos)晶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95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跨导高Early电压的MOS晶体管——HGET,属于一族新型半导体集成器件.它能在常规的MOS工艺下制造出跨导为20~40m∴,Early电压为40~50V的器件.这种器件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可达57db.它的等效电路是由两个MOS管和一个双极型晶体管复合构成,它的工艺简单,又能比普通的MOS器件的芯片面积小β倍,用于模拟电路中即能获得高增益,又因互补作用,能灵活满足不同电路的设计要求.(*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跨导高厄利(Early)电压模似(MOS)晶体管,简称HGET。属于一族新型半导体集成器件。(以下称厄利为Early、模似为MOS)为了使MOS器件有源负载单极放大器得到高增益,必须提高MOS管的跨导和输出阻抗。有一种现行的高跨导晶体管,是由一个MOS晶体管和一个双极型晶体管按达林顿式复合成(如图1的A),这种晶体管的跨导可以达到20m ,但它们Early电压很低,约小于5伏。另一种现行的高输出阻抗MOS晶体管,是由两个MOS晶体管按共源-共栅形式复合而成(如图1的B),这种晶体管输出阻抗很高(几十KΩ~几百KΩ),但它的跨导比较低,约小于10mU。现行的这两种晶体管的缺点是或是高跨导低输出阻抗,或是低跨导高输出阻抗,不能作到既高跨导,又高输出阻抗。本专利技术的高跨导,高Early电压晶体管,是将上述两种晶体管的高跨导和高Early电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並专利技术了新的结构和版图,经检索国内外技术资料和专利文献HO1L,没有我所专利技术的高跨导高Early电压晶体管,即HGET。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跨导高Early电压的MOS晶体管,其制造工艺能够和长沟(大于3微米)的MOS器件工艺相容。这样就可以用普通MOS工艺制作出高增益器件。HGET是把上述两种,高跨导(图1A)和高Early电压(图1B)两种晶体管的优点结合起来,作成一类新的半导体集成器件,它们的等效电路如附图2,3所示。它的特点是在现行的高跨导MOS晶体管(图1A所示)的输出端接一个耗尽型、共栅接法的MOS管。根据不同的晶体管类型和不同的复合方式,HGET有下述四种(一)两个NMOS晶体管M1、M2和一个npn双极型晶体管Q复合,如图2A。(二)两个PMOS晶体管M1、M2和一个PNP双极型晶体管Q复合,如图2B。这两种HGET管是互补的,其等效电路的特征是M1的漏极、M2的源极和Q的集电极短接,M1的源极和Q的基极短接,M2的栅极和Q的发射极短接。对外引出三端是M2的源极,M1的栅极和Q的发射极分别作为HGET的D、G、S三端。称甲类复合。(三)两个NMOS晶体管M1、M2和一个PNP双极型晶体管Q复合,如图3A所示。(四)两个PMOS晶体管M1、M2和一个npn双极型晶体管Q复合,如图3B所示。(三)和(四)两种HGET也是互补的。其等效电路的特征是M1的漏极和Q的基极短接,M1的源极、Q的集电极和M2的栅极短接,M2的源极和Q的发射短接。对外引出的三端是M2的漏极。M1的栅极和M1的源极分别作HGET管的D、G、S三端。称乙类复合。如上所述,在HGET的等效电路中,因M1和Q组成的达林顿式管可以得到高跨导,而其栅极偏置的M2又可有较高的输出阻抗,这样HGET就即有高跨导的性能,又有高Early电压的性能。由于M2的共栅偏置,它能降低由M1和Q的输出导纳和反馈电容,因而HGFT有较高的稳定性。HGET是一族半导体器件,它包括了两个互补对,即4种管子,因此它可以灵活地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电路要求,这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点。HGET的电流,开启电压,跨导,Early和开路电压增益,可以近似下列公式表示ID≈(1+β)K′S1(VGs-Vbe-VT1)2VT=VT1+VbeGm≈(1+β)gm1VA≈VA2+(1+A2)VA1A=(1+A2)A1式中S1,gm1,VA1,VT1,A1,分别是M1管的宽长比,跨导,Early,开启电压和开路电压增益。VA2和A2分别是M2管的Early电压和开路电压增益,K′是跨导因子,β是Q的共射极放大系数,调整M1的开启电压VT1,可以得到增强型或耗尽型的甚至零开始电压的HGET,这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优点。附图4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图2A的一个实施例,是第一种HGET的实施结构和版图其特征是在N型衬底上作P1阱和P2阱,并在P1阱内作N+1和N+2两个区,N+1区作为Q的发射极並引出S极,由N+3区到P1阱的一端与P2阱、P1阱间的N+3一侧作栅极G1,P1阱与N+2区在K处短接,N+2区作为M1的源极,而P1阱即是Q的基区,又是M1的衬底,这样M1的衬底与源短接就减少了HGET的衬偏效应,N+3区位于P1阱和P2阱之间,它即作为M1的漏极,又作M2的源极,还是Q的集电极。在P2阱内作N+4区,作为M2的漏极也是HGET的D极,P2阱与N型衬底在F处短接,同样可以消除了M2的衬底效应。附图4中的剖视图A-A′的C区是一个双极型晶体管和C1区的MOS晶体管,组成了一个独立的HGET。HGET晶体管的结构实施工艺,采用标准的CMOS金属栅工艺,见《MOS集成电路工艺规范》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年。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6。工艺和器件的参数如下N型单晶衬底<100>面,电阻率3~6ΩCm。P阱B离子注入剂量8×1012/Cm2,能量170kev。P阱推进温度1150℃,3.5小时~4小时,通干氧。结深为3.2~3.5μmN区扩磷结深2.2~2.5μm,β约为50~100栅氧厚度900~1000 耗尽调整P注入剂量3.0×1012/Cm2,能量120Kev当器件参数S1= 360/10 (μm)和S= 360/20 (μm)时,上述的器件,跨导可达20~40m ,Early电压可达40~50伏。图5是图2B的结构和版图,即第二种HGET的实施方案,其结构版图与第一种HGET完全类似,仅是将N型衬底,P阱和N+区分别改成P型衬底,N阱和P+区。其实施工艺,也作相应的改变。采用图4、5结构所制的HGET管,具有高跨导,高Early电压的特性,这是现行器件所达不到的。用有源器件作负载,HGET放大器的单级增益可达到57db,增益带宽积约为2.5MHz。图面说明图1A为现行的高跨导晶体管的等效电路。图1B为现行的高输出阻抗晶体管等效电路。图2A两个NMOS管和一个npp晶体管复合的HGET等效电路。图2B两个PMOS管和一个pnp晶体管复合的HGET等效电路。图3A两个NMOS管和一个pnp晶体管的HGET等效电路。图3B两个PMOS管和npn晶体管的HGET等效电路。图4A第一种HGET管实施的结构版图。图4B″″″″的剖视图。图5A第二种HGET管的实施结构版图。图5B″″″″的剖视图。图6主要工艺流程图。参考文献《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应用》中译本,邮电出版社1982菅野卓雄D-S KUO etc“Modeling the Turn- of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polar-MOS Transistor”IEEE Vol.EDL-6 No.5 P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一个MOS晶体管和一个双极型晶体管(图1、A)或者由两个MOS晶体管(图1、B)构成的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增加了一个MOS晶体管或一个双极型晶体管,一共由三支管子(二只MOS晶体管,一只双极型晶体管)复合构成甲乙两类(因为晶体管有两种类型,一类有两种等效复合方式)一共四种复合方式。甲类复合方式:MOS晶体管M↓[1]的源极和三极管Q的基极连结,MOS晶体管M↓[2]的栅极和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M↓[1]的漏极、Q的集电极和M↓[2]的源极连结,M↓[1]、M ↓[2]是NMOS晶体管时,Q是NPN型晶体管,这是一种方式(图2、A),M↓[1]M↓[2]是PMOS晶体管时,Q是PNP型晶体管,构成另一种复合方式(图2、B)。乙类复合方式:M↓[1]的源极、M↓[2]的栅极和Q的集电极连接,M↓ [1]的漏极和Q的基极连结,M↓[2]的源极和Q的发射极连结,当M↓[1]、M↓[2]是NMOS时,Q是PNP管,构成一种复合方式(图3、A),当M↓[1]、M↓[2]是PMOS时,Q是NPN管,这是另一种复合方式(图3、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一个MOS晶体管和一个双极型晶体管(图1、A)或者由两个MOS晶体管(图1、B)构成的半导体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增加了一个MOS晶体管或一个双极型晶体管,一共由三支管子(二只MOS晶体管,一只双极型晶体管)复合构成甲乙两类(因为晶体管有两种类型,一类有两种等效复合方式)一共四种复合方式。甲类复合方式MOS晶体管M1的源极和三极管Q的基极连结,MOS晶体管M2的栅极和晶体管Q的发射极连接,M1的漏极、Q的集电极和M2的源极连结,M1、M2是NMOS晶体管时,Q是NPN型晶体管,这是一种方式(图2、A),M1M2是PMOS晶体管时,Q是PNP型晶体管,构成另一种复合方式(图2、B)。乙类复合方式M1的源极、M2的栅极和Q的集电极连接,M1的漏极和Q的基极连结,M2的源极和Q的发射极连结,当M1、M2是NMOS时,Q是PNP管,构成一种复合方式(图3、A),当M1、M2是PMOS时,Q是NPN管,这是另一种复合方式(图3、B)。2.按照权力要求1所说的甲类复合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钱其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