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378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减压贴、鞘管、抗凝管、第一压条和第一识别标,所述减压贴的内部设置有减压海绵,所述减压海绵的上方设置有鞘管所述,所述鞘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条,所述第一压条的一侧与第一识别标固定连接,通过各个部件的相互合作,该装置主体具有标识明确,易于辨认的特点,通过第一识别标可快速辨认出鞘管所在位置,同时通过第二识别标可快速辨认出抗凝管的所在位置,医护人员一眼便可识别,防止接错,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辨别错误的现象,保证了患者健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耗,同时通减压海绵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防止压力性损伤,从而便于患者的恢复。的恢复。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

技术介绍

[0002]抗凝管(英文:Anticoagulation tube)为防止血液凝结,经过抗凝剂处理过的试管。用于医疗,生物实验等方面,医院用于抽血的抗凝管,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用途,及所含不同的抗凝剂,普通血清管红色头盖,采血管内不含添加剂,用于常规血清生化,血库和血清学相关检验;快速血清管橘红色头盖,采血管内有促凝剂,可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为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快速血清管可在5分钟内使采集的血液凝固,适用于急诊血清系列化试验;惰性分离胶促凝管金黄头盖,采血管内添加有惰性分离胶和促凝剂。标本离心后,惰性分离胶能够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或血浆)和固体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彻底分开并完全积聚在试管中央而形成屏障,标本在48小时内保持稳定。促凝剂可快速激活凝血机制,加速凝血过程,适用于急诊血清生化试验。
[0003]医疗条件的快速发展,减压贴是医院必需的消费品,消耗量非常大,现有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局部抗凝,手术后,需要外接两个通道,一个为细的抗凝管,一个为粗的鞘管,抗凝管用于输入抗凝药物,鞘管一般不注射药物,到一定的时间后拔除即可,为了防止形成压力性损伤,通常使用减压贴来固定这抗凝管和鞘管,即把减压贴放置在两根管的下方,通过减压贴上的海棉来承载两根管子的重量,以形成保护,但现有的减压贴只有一个压片通道,抗凝管和鞘管同时放置在一个压片中,导致很多医护人员无法有效的准确找到抗凝管,从而导致接错管道,不仅浪费减压贴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解决了现有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术后需要进行局部抗凝,手术后,需要外接两个通道,一个为细的抗凝管,一个为粗的鞘管,抗凝管用于输入抗凝药物,鞘管一般不注射药物,到一定的时间后拔除即可,为了防止形成压力性损伤,通常使用减压贴来固定这抗凝管和鞘管,即把减压贴放置在两根管的下方,通过减压贴上的海棉来承载两根管子的重量,以形成保护,但现有的减压贴只有一个压片通道,抗凝管和鞘管同时放置在一个压片中,导致很多医护人员无法有效的准确找到抗凝管,从而导致接错管道,不仅浪费减压贴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健康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减压贴、鞘管、抗凝管、第一压条和第一识别标,所述
减压贴的内部设置有减压海绵,所述减压海绵的上方设置有鞘管所述,所述鞘管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条,所述第一压条的一侧与第一识别标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识别标贴合在减压贴的上方,所述第一识别标的一侧设置有鞘管,所述第一压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压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条下方设置有减压海绵,所述第二压条的一侧与第二识别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条的内部插入有抗凝管。
[0010]优选的,所述抗凝管设置在减压海绵的上方,所述抗凝管的一侧设置有鞘管。
[0011]优选的,所述鞘管、抗凝管、第一压条、第二压条、第一识别标和第二识别标均为对称式分布在减压海绵的上方。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抗凝管固定减压贴,通过各个部件的相互合作,该装置主体具有标识明确,易于辨认的特点,通过第一识别标可快速辨认出鞘管所在位置,同时通过第二识别标可快速辨认出抗凝管的所在位置,医护人员一眼便可识别,防止接错,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辨别错误的现象,保证了患者健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耗,同时通减压海绵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防止压力性损伤,从而便于患者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俯视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一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装置主体、2

减压贴、21

减压海绵、3

鞘管、4

第一压条、5

第一识别标、6

抗凝管、7

第二压条、8

第二识别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凝管6固定减压贴2,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减压贴2、鞘管3、抗凝管6、第一压条4和第一识别标5,所述减压贴2的内部设置有减压海绵21,所述减压海绵21的上方设置有鞘管3所述,所述鞘管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条4,所述第一压条4的一侧与第一识别标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识别标5贴合在减压贴2的上方,所述第一识别标5的一侧设置有鞘管3,所述第一压条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压条7,所述第二压条7下方设置有减压海绵21,所述第二压条7的一侧与第二识别标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条7的内部插入有抗凝管6,所述抗凝管6设置在减压海绵21的上方,所述抗凝管6的一侧设置有鞘管3,所述鞘管3、抗凝管6、第一压条4、第二压条7、第一识别标5和第二识别标8均为对称式分布在减压海绵21的上方,该装置主体1具有标识明确,易于辨认的特点,医护人员一眼便可识别,防止接错,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辨别
错误的现象,保证了患者健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耗,同时通减压海绵21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防止压力性损伤,从而便于患者的恢复。
[0021]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抗凝管6固定减压贴2,在使用时,将鞘管3方入至第一压条4的内部,且将抗凝管6放入至第二压条7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一识别标5与第二识别标8,即可快速分别抗凝管6与鞘管3,在抗凝管6与鞘管3的下方所设置的减压海绵21可以有效的防止抗凝管6与鞘管3给患者带来的压力损伤,更加有益于患者的恢复,通过各个部件的相互合作,该装置主体1具有标识明确,易于辨认的特点,通过第一识别标5可快速辨认出鞘管3所在位置,同时通过第二识别标8可快速辨认出抗凝管6的所在位置,医护人员一眼便可识别,防止接错,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辨别错误的现象,保证了患者健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耗,同时通减压海绵21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防止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减压贴(2)、鞘管(3)、抗凝管(6)、第一压条(4)和第一识别标(5),所述减压贴(2)的内部设置有减压海绵(21),所述减压海绵(21)的上方设置有鞘管(3),所述鞘管(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压条(4),所述第一压条(4)的一侧与第一识别标(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凝管固定减压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标(5)贴合在减压贴(2)的上方,所述第一识别标(5)的一侧设置有鞘管(3),所述第一压条(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压条(7)。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慧张洁陈扣美杜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