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22304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该路由协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i轮中存活节点的能量跨距上限和能量跨距下限,以及存活节点的距离跨距上限和距离跨距下限;根据能量跨距上限、能量跨距下限、距离跨距上限以及距离跨距下限获取存活节点的状态;根据状态计算存活节点的分级阈值;根据分级阈值判断存活节点能否作为簇头节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存活节点均判断完毕;用遗传算法获取簇头节点到基站的路由路径,并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使用该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可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议方法可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议方法可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无线传感器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可以消除供电和信号电缆。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核动力装置能够大大增强传感器布置的灵活性,大幅减少核动力装置建造过程中的电缆敷设和端接工作量。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传感器耗能较快,当其运用于核动力领域时,由于核动力装置环境的特殊性,无线传感器的电池无法定期充电或者更换,因此无法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无线传感器及存储介质,使用该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可以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在本申情的第一个方面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该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获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第i轮中存活节点的能量跨距上限和能量跨距下限,以及所述存活节点的距离跨距上限和距离跨距下限;S2:根据所述能量跨距上限、所述能量跨距下限、所述距离跨距上限以及所述距离跨距下限获取所述存活节点的状态;S3:根据所述状态计算所述存活节点的分级阈值;S4:根据所述分级阈值判断所述存活节点能否作为簇头节点;S5:重复所述S1

S4,直至所有的所述存活节点均判断完毕;S6:用遗传算法获取所述簇头节点到基站的路由路径,并进行数据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以下子步骤:S11:获取第i轮中每一个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以及每一个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的距离;S12:根据所述剩余能量计算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平均值和剩余能量标准差,根据所述距离计算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的距离平均值和距离标准差;距离的距离平均值和距离标准差;距离的距离平均值和距离标准差;距离的距离平均值和距离标准差;其中,avg_E(i)为第i轮中的剩余能量平均值,std_E(i)为第i轮中的剩余能量标准差,avg_D(i)为第i轮中的距离平均值,std_D(i)为第i轮中的距离标准差,D(n)为第n个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的距离,E(n)为第n个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N为总的存活节点数;S13:根据所述剩余能量平均值和所述剩余能量标准差计算所述能量跨距上限和所述能量跨距下限,根据所述距离平均值和所述距离标准差计算所述距离跨距上限和所述距离跨距下限;span_distance_low(i)=avg_D(i)

std_D(i);span_distance_high(i)=avg_D(i)+std_D(i);span_energy_low(i)=avg_E(i)

std_E(i);span_energy_high(i)=avg_E(i)+std_E(i);其中,span_distance_low(i)为第i轮中的距离跨距下限,span_distance_high(i)为第i轮中的距离跨距上限,span_energy_low(i)为第i轮中的能量跨距下限,span_energy_high(i)为第i轮中的能量跨距上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活节
点的状态包括:状态1: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大于所述能量跨距上限,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大于所述距离跨距上限;状态2: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大于所述能量跨距上限,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位于所述距离跨距上限和所述距离跨距下限之间;状态3: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大于所述能量跨距上限,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小于所述距离跨距下限;状态4: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位于所述能量跨距上限和所述能量跨距下限之间,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大于所述距离跨距上限;状态5: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位于所述能量跨距上限和所述能量跨距下限之间,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位于所述距离跨距上限和所述距离跨距下限之间;状态6: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位于所述能量跨距上限和所述能量跨距下限之间,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小于所述距离跨距下限;状态7: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小于所述能量跨距下限,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大于所述距离跨距上限;状态8: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小于所述能量跨距下限,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位于所述距离跨距上限和所述距离跨距下限之间;状态9:所述存活节点的剩余能量小于所述能量跨距下限,且所述存活节点到基站距离小于所述距离跨距下限。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志光吴茜吕鑫朱毖微青先国杨洪润赵阳何正熙徐思捷王雪梅卢川郑嵩华向美琼朱加良何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