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275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吸湿速干衬衫本体设有衣领、衣袖、前片和后片组合而成,前片和后片大小尺寸相互匹配,前片和后片顶部设有衣领,衣领的左右两侧设有衣袖,衣袖、前片和后片为分层结构,衣袖、前片和后片在皮肤接触面为吸湿速干层,衣袖、前片和后片非皮肤接触面为带发层,前片和后片设有吸湿排汗夹层,吸湿速干层、带发层和吸湿排汗夹层为吸湿速干纤维层。吸湿快干纤维的开发原则是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是纤维截面异型化,使得纤维表面产生很多沟槽,这些沟槽不但增加了纤维的比表面积,赋予纤维吸湿的能力,而且沟槽间的通道可以产生毛细管效应,可以加快水分的扩散和蒸发,从而增加了纤维的快干性能。从而增加了纤维的快干性能。从而增加了纤维的快干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


[0001]本技术涉及吸湿速干新材料新
,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

技术介绍

[0002]衬衫是一种穿在内外上衣之间、也可单独穿用的上衣,男衬衫通常胸前有口袋,袖口有袖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1837—1901年间),高领衬衫被淘汰,形成现代的立翻领西式衬衫。19世纪40年代,西式衬衫传入中国。衬衫最初多为男用,20世纪50年代渐被女子采用,现成为常用服装之一。
[0003]人们在夏天都爱出汗,汗水不但会把衬衫、衬衫浸湿,还会令人发出汗臭和体臭。吸湿排汗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几百年来,各类新奇布料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中,缺少真正吸湿排汗的材质,很难真正做到“快速吸湿排汗、快速挥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缺少真正吸湿排汗的材质,很难真正做到“快速吸湿排汗、快速挥发”。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0006]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包括吸湿速干衬衫本体;所述的吸湿速干衬衫本体设有衣领、衣袖、前片和后片组合而成,前片和后片大小尺寸相互匹配,前片和后片顶部设有衣领,衣领的左右两侧设有衣袖,所述的衣袖、前片和后片为分层结构,衣袖、前片和后片在皮肤接触面为吸湿速干层,衣袖、前片和后片非皮肤接触面为带发层,前片和后片设有吸湿排汗夹层,所述的吸湿速干层、带发层和吸湿排汗夹层为吸湿速干纤维层。
[0007]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08]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层为吸湿速干纤维组成,吸湿速干纤维表面设有吸湿速干结构,所述的吸湿速干结构为设置在沟槽,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的数量为多条,吸湿速干纤维数量越多,吸湿速干结构发挥效果越好。
[0009]所述的沟槽数量为多个,多个沟槽不规则地分布在吸湿速干纤维表面,所述的多个沟槽之间设有多条通道。
[0010]所述的通道呈网状结构连通多条沟槽,每条沟槽被多组网状结构的通道包裹。
[0011]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可设有中空孔洞。
[0012]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表面设有纤维细旦化,所述的纤维细旦化为多头的细旦纤维,单个纤维与纤维间会产生多条细微的间隙。
[0013]所述的吸湿排汗夹层为高密度的吸湿速干纤维梭织而成,吸湿排汗夹层还可以设置在腋下和领口。
[0014]所述的前片设有一排扣子和一个口袋,所述的扣子竖向设置。
[0015]所述的衣袖、前片和后片为分层结构,衣袖、前片和后片在皮肤接触面为吸湿速干
面,衣袖、前片和后片非皮肤接触面为带发层。
[0016]所述的衣领、衣袖、前片和后片为吸湿速干纤维梭织而成。
[0017]吸湿快干纤维的开发原则是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纤维截面异型化,使得纤维表面产生很多沟槽,这些沟槽不但增加了纤维的比表面积,赋予纤维吸湿的能力,而且沟槽间的通道可以产生毛细管效应,可以加快水分的扩散和蒸发,从而增加了纤维的快干性能。另一个增加纤维比表面积的方法是是纤维细旦化,超细纤维比常规的纤维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所以纤维的吸湿能力也比常规的纤维强,多头的细旦纤维,单个纤维与纤维间会产生很多细微的间隙,这样会增加纤维的毛细管效应,从而加快导湿和蒸发。
[0018]面料的吸湿快干性能,除了与纤维性能有关外,还与纱线与面料的结构有关。纱线中纤维的根数越多,参加吸湿排湿的纤维就越多,那么纱线的吸湿快干性就越好;纱线的捻度低,纱线中纤维与纤维抱合疏松,毛细管效应不强,导湿快干性就不强,但如果捻度太高,纱线间纤维的挤压力就大,水分的传导阻力就大,不利于吸湿快干,所以速干衣中纱线的捻度要合适。同样,如果面料的结构太松或太紧密,对面料的吸湿快干性能都不利,设计时一定要设置合理的织物紧度,尽量最大化面料的吸湿快干性能。
[0019]吸湿快干后整理也是一种开发吸湿快干面料的方法,特别是对天然纤维类没法通过对纤维结构进行改性来赋予吸湿快干性能的产品,这也不妨是一种选择。对于棉类面料,由于纤维与水分的结合比较牢,很难实现快干的性能,所以如果对面料进行吸湿快干整理,利用整理剂中的亲水性基团包裹住纤维上天然的亲水性基团,这样纤维的亲水性没变,同样具有吸湿能力,但因为整理剂中亲水性基团与水分子是靠分之键相结合,这种结合力要比纤维素与水分子结合的氢键弱很多,所以这样结合的水就比较容易从纤维上脱离而被蒸发到空气中,这样就使得天然纤维面料同样具有了一定的快干性能。
[0020]在吸湿快干面料的生产当中有几点一定要注意:
[0021]1、吸湿快干化学纤维在前处理时,碱减量的程度一定要控制好,过度的碱处理会使异型纤维表面的沟槽溶解,从而导致面料的吸湿快干性能下降。
[0022]2、吸湿快干整理时,整理浴的PH值、温度和整理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否则会影响成品的吸湿快干性能。
[0023]3、面料染色及后整理时,各种助剂的使用要注意,尽量少用疏水性助剂,特别是柔软整理时,成品一定要漂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油剂。
[0024]平时在服装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洗涤剂的使用,少用衣物柔顺剂,因为这些洗涤剂大都是疏水性的,多次洗涤后会降低服装的吸湿快干性能。还有一个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天气比较潮湿,空气中的湿度大,这些也会影响快干性能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吸湿速干纤维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后片的截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吸湿速干衬衫本体;2-衣领;3-衣袖;4-前片;5-后片;6-吸湿排汗夹层;7-吸湿速干纤维;8-沟槽;9-通道;10-中空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30]具体实施例1:
[0031]参见图1可知,本技术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包括吸湿速干衬衫本体1;所述的吸湿速干衬衫本体1设有衣领2、衣袖3、前片4和后片5组合而成,前片4和后片5大小尺寸相互匹配,前片4和后片5顶部设有衣领2,衣领2的左右两侧设有衣袖3,所述的衣袖3、前片4和后片5为分层结构,衣袖3、前片4和后片5在皮肤接触面为吸湿速干层,衣袖3、前片4和后片5非皮肤接触面为带发层,前片4和后片5设有吸湿排汗夹层6,所述的吸湿速干层、带发层和吸湿排汗夹层6为吸湿速干纤维层。
[0032]具体实施例2:
[0033]参见图2可知,本技术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层为吸湿速干纤维7组成,吸湿速干纤维7表面设有吸湿速干结构,所述的吸湿速干结构为设置在沟槽8,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7的数量为多条,吸湿速干纤维7数量越多,吸湿速干结构发挥效果越好。
[0034]具体实施例3:
[0035]参见图2可知,本技术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所述的沟槽8数量为多个,多个沟槽8不规则地分布在吸湿速干纤维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包括吸湿速干衬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湿速干衬衫本体设有衣领、衣袖、前片和后片组合而成,前片和后片大小尺寸相互匹配,前片和后片顶部设有衣领,衣领的左右两侧设有衣袖,所述的衣袖、前片和后片为分层结构,衣袖、前片和后片在皮肤接触面为吸湿速干层,衣袖、前片和后片非皮肤接触面为带发层,前片和后片设有吸湿排汗夹层,所述的吸湿速干层、带发层和吸湿排汗夹层为吸湿速干纤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层为吸湿速干纤维组成,吸湿速干纤维表面设有吸湿速干结构,所述的吸湿速干结构为设置在沟槽,所述的吸湿速干纤维的数量为多条,吸湿速干纤维数量越多,吸湿速干结构发挥效果越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湿速干衬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数量为多个,多个沟槽不规则地分布在吸湿速干纤维表面,所述的多个沟槽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源顺天成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