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晨旭专利>正文

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275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其包括直筒状壳体,壳体的一端设有注气嘴,另一端设有供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进入壳体内腔的开口,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滑动连接于壳体内,使用状态时第一活塞前端面与壳体内腔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隔空腔,第一活塞后端面与第二活塞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二间隔空腔,第二间隔空腔内设有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连接的指示组件以指示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对移动后第二间隔空腔内气压增强程度,第二活塞的后端面中心与芯杆的前端连接,芯杆的后端经开口伸出至壳体外。优点为,结构设计巧妙,成本低,使用方便且对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效果好。稳压注气效果好。稳压注气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后需要防止气体从出气端漏出,因此在导管末端设计了套囊装置,借由与末端套囊通过管路连接后的外部注气套囊注气,从而使插入气管的气管导管末端套囊充气。气管导管套囊使用状态时,推荐的套囊压力为25

30cm水柱,充气量过大或过小都有不利之处。
[0003]目前对气管导管套囊的注气量的控制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凭借经验注气,期间通过手指捏外接的注气气囊间接感受套囊内压力并加以调整;通过听诊辅助,缓慢注气同时听诊环状软骨处直到恰好听不到漏气声;通过测压装置连接注气套囊测压或通过压力控制阀稳定套囊内压力。上述三种方法的均有不足之处,前两种对经验要求高,经验不足者无法采用,且实际充气后套囊压力常明显大于推荐压力,第三种则由于需要的装置较为复杂临床工作中不易推广,故实际应用不多。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更方便的简易测压或稳压装置以有效辅助完成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其包括直筒状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注气嘴,另一端设有供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进入所述壳体内腔的开口,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塞前端面与所述壳体内腔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隔空腔,所述第一活塞后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塞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二间隔空腔,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连接的指示组件以指示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对移动后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气压增强程度,所述第二活塞的后端面中心与芯杆的前端连接,所述芯杆的后端经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指示组件包括套筒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的插杆,所述插杆向所述套筒内插入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的气压最大,所述插杆向所述套筒外拔出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的气压最小。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且指示效果好,同时插杆和套筒的配合还能够保证前后移动时第一活塞仅有轴向前后的自由度,避免翻转而无法使用。
[0009]进一步,所述套筒后端与所述第二活塞前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前端供所述插杆后端插入,所述插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后端面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插杆外壁或
所述套筒外壁上沿轴向设有标示刻度线。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后第一活塞不易翻转且相对移动时通过套筒或插杆上的标示刻度线可很方便的了解到注气操作是否到位。
[0011]进一步,所述壳体及所述套筒的内腔壁均设有用于降低摩擦阻力的聚四氟乙烯涂层。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降低摩擦阻力,保证第一间隔空腔和第二间隔空腔的压力更接近相等,从而保证该装置更好更准确的注气辅助效果。
[0013]进一步,所述插杆前端固定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直径大于插杆直径,所述套筒内腔与所述限位盘滑动配合,所述套筒前端设有防止限位盘脱出的阻挡环,所述限位盘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向外拉动第二活塞时,第一活塞的插杆从套筒内拉出,也便于调节初始时第一活塞在壳体内的位置。
[0015]进一步,所述壳体为低阻注射器的外壳,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均为适用于低阻注射器的橡胶活塞。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摩擦阻力小且相应活塞与壳体的气密性好。
[0017]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腔直径为1.6

2cm,轴向长度为13

15cm,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在轴向上的长度为4

6cm。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充气的量较大,保证适用于绝大多数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0]该稳压注气装置在同一壳体内滑动连接两个前后间隔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各活塞与壳体内腔壁之间摩擦阻力较小或可忽略,故第一活塞前侧的第一间隔空腔及后侧的第二间隔空腔的气压接近几乎相等,通过芯杆推动第二活塞前进,则因气压作用第一活塞也会前进,第一间隔空腔内的气体进入导管套囊内,借助指示组件的指示作用,推动第二活塞前进至第一和第二活塞的间距缩小至特定范围(事先试验后标示好的标示刻度线区域)时,则导管套囊、第一间隔空腔和第二间隔空腔的气压接近或相等,压力值在25

30cm水柱之间。结构设计巧妙,成本低,使用方便且对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的轴测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稳压注气装置的第一和第二活塞以及指示组件的剖示图。
[00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4]1、壳体;2、注气嘴;3、第一活塞;4、第二活塞;5、芯杆;6、套筒;7、插杆;8、标示刻度线;9、限位盘;10、阻挡环;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其包括直筒状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注气嘴2,另一端设有供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进入所述壳体1内腔的开口,所述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塞3前端面与所述壳体1内腔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隔空腔,所述第一活塞3后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塞4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二间隔空腔,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均连接的指示组件以指示所述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相对移动后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气压增强程度,所述第二活塞4的后端面中心与芯杆5的前端连接,所述芯杆5的后端经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筒状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有注气嘴(2),另一端设有供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进入所述壳体(1)内腔的开口,所述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均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活塞(3)前端面与所述壳体(1)内腔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隔空腔,所述第一活塞(3)后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塞(4)前端面之间预留有第二间隔空腔,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均连接的指示组件以指示所述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相对移动后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气压增强程度,所述第二活塞(4)的后端面中心与芯杆(5)的前端连接,所述芯杆(5)的后端经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壳体(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组件包括套筒(6)和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6)内的插杆(7),所述插杆(7)向所述套筒(6)内插入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的气压最大,所述插杆(7)向所述套筒(6)外拔出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间隔空腔内的气压最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气管导管套囊的稳压注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后端与所述第二活塞(4)前端面中心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晨旭孙志华贺争光印惠冯飚黄亚萍董茹
申请(专利权)人:孙晨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