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原位修复利用池塘底泥的养殖系统及池塘底泥修复与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合北方地区原位修复与利用池塘底泥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然而,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和粪便在池塘底部大量积累导致池塘水质恶化、水体缺氧、病原微生物聚集,由此导致病害频发,严重影响池塘养殖的正常生产。同时,池塘底泥作为一个营养库,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也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对池塘底泥的修复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水产养殖专家们研究的热点。北方地区池塘因水温低、冬季时间长,处理池塘底泥的工程化设施及水生植物不适合北方的气候条件,目前,北方地区对于池塘底泥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在养殖结束后或养殖过程中采用清淤的方式将其清除出池塘,清出的淤泥或堆集在池塘岸边池梗,或经进一步处理后用作肥料。然而,该方法处理池塘底泥不仅费时费力、大幅度增加养殖成本,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出现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北方池塘泥底处理过程中费时费力、养殖成本大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原位修复利用池塘底泥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原位修复利用池塘底泥的养殖系统包括鼓风机(1)、通气管道(2)、微孔增氧盘(3)和多种鱼类,其中微孔增氧盘(3)包括曝气软管(3
‑
1)、支架(3
‑
2)、多个牵引绳(3
‑
3)、浮漂(4)和置物盒(5),在支架(3
‑
2)上螺旋盘绕有曝气软管(3
‑
1),在支架(3
‑
2)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浮漂(4),牵引绳(3
‑
3)的一端与支架(3
‑
2)的底部相连,牵引绳(3
‑
3)的另一端连接有置物盒(5),置物盒(5)内放置有重物;多个微孔增氧盘(3)设置在池塘底部,在池塘岸边设置有鼓风机(1),通气管道(2)的一端与鼓风机(1)相连,通气管道(2)上设置有多个支管,每根支管分别与曝气软管(3
‑
1)相连通,在池塘中放养有杂食性底栖鱼类和中上层滤食性鱼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利用池塘底泥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杂食性底栖鱼类为鲤鱼或鲫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利用池塘底泥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为鲢鱼和鳙鱼,鲢鱼和鳙鱼投放数量的比例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利用池塘底泥的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亩池塘设置3个微孔增氧盘(3)。5.原位修复利用池塘底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现:一、底泥杀菌排干池塘水,暴晒池塘底泥5~7天,然后用生石灰或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罗亮,郭坤,张瑞,王世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