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作方法、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222294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作方法、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锂离子电池极片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导电柔性层和极粉层,其中,极粉层的首端部分和尾端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叠置在导电柔性层的远离集流体一侧,且极粉层的远离集流体一侧的表面为与第一表面相互平行的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作方法、锂离子电池,其不仅在辊压后不鼓边、不掉粉,而且可以使极粉层不同位置处的整体厚度一致,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析锂等安全隐患。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析锂等安全隐患。从而可以避免出现析锂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作方法、锂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极片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作方法、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中极片的制造关系着电芯的最终品质。图1为现有的极片在辊压前后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所示,极片1包括集流体11和设置在集流体11的正、反两个表面上的极粉材料12。为了防止在辊压之后极粉材料12的边缘鼓边和脱粉,通常会在极粉材料12的首、尾端两个部分(集流体伸出的一端为首端部分,远离集流体伸出的另一端为尾端部分),且位于远离集流体11的一侧设置一定距离和一定厚度的削薄部分13。
[0003]但是,上述削薄部分13无法避免极粉材料12的首、尾端两个部分靠近集流体11的一侧在辊压后出现缺陷(例如鼓边或毛刺),造成极片的首尾端析锂,当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的隔膜出现收缩时,上述缺陷的存在更容易造成正极片与负极片短路,进而产生安全隐患。此外,在极粉材料12远离集流体11的一侧设置上述削薄部分13,在叠片并注入电解液之后,极片间隙中分布在削薄部分13的电解液相比其他部分更多,可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极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者的导电柔性层和极粉层,其中,所述极粉层的首端部分和尾端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叠置在所述导电柔性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一侧,且所述极粉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一侧的表面为与所述第一表面相互平行的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辊压前,所述导电柔性层的厚度沿所述极粉层的首尾方向,自所述极粉层的边缘向中心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辊压前,所述导电柔性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一侧的表面,其在垂直于所述集流体表面,且平行于所述极粉层的首尾方向的截面上的线条包括直线、折线或者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辊压前,所述导电柔性层的各位置处的厚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辊压前,所述导电柔性层最靠近所述极粉层的边缘位置处的厚度为最大厚度,且所述最大厚度大于等于5μm,且小于等于30μm。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在辊压前,所述导电柔性层在所述极粉层的首尾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柔性层包括导电胶层,或者柔性导电金属层,或者导电胶和柔性导电金属的混合材料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叠置在所述导电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春燕肖劲吴强唐志深
申请(专利权)人: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