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227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消落带的驳岸至下方驳岸1~2.5m高度内挖掘种植孔穴,预先在种植孔穴内壁放置由秸秆编织成的双层网状结构,在所述双层网状结构填充马甲子苗木原生种植土;S2、将马甲子苗木移植在种植孔穴内;S3、当处于枯水期且土壤湿度为60~90%时,在马甲子下方播种耐淹草本植物种子,播种面积为占消落带面积的50~80%。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水库消落带种植的植被,有很好的抗旱能力和耐贫瘠能力,能够适应水位变化,生长长势好,耐水淹性强,管护粗放,可持续性强;方法简单、修复效果好,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应用价值。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应用价值。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治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与国外虽然经济技术、生态环境、工业发展及历史背景不同,但国内与国外关于消落带植被恢复的集中点却大体相同。国内外关于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落带植被演替研究、消落带植被构成研究、消落带适生植物筛选研究、消落带植被恢复限制因素研究、消落带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等。近年来大部分关于消落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峡库区,少部分消落带研究在华南及西南地区进行,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和消落带开发利用与管理等方面,其中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是重中之重。
[0003]水库消落带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常年水淹、水浪侵蚀加地表径流,带走大量氮稱等营养元素,且消落带土壤干旱较重,土壤贫瘠程度较大,植被难以生存逐渐萎缩,大部分地区消落带植被消失殆尽;

水土流失严重,经常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0004]张建春等对安徽潜水退化河岸带采用先锋物种引入技术和生物工程措施,设计了元竹一枫杨一苔草模式和意杨一紫穗槐一河柳一苔草2种河岸带植物群落结构优化配置模式,恢复后的河岸带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加,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得到改善。刘信安等利用香根草与工程综合技术,可以治理消落带的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李昌晓等对三峽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条件下落羽杉与池杉幼苗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现有技术存在消落带植物生长长势不良,耐水淹性差,生物量差,管护不易,可持续性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其中之一,提供了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引种马甲子,以充分发挥其较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本专利技术目的基于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挖掘种植孔穴:在消落带的驳岸至驳岸下方1~2.5m高度内,预先在种植孔穴内壁放置由秸秆编织成的双层网状结构,在所述双层网状结构填充马甲子苗木原生种植土;
[0008]S2、马甲子栽种:将马甲子苗木移植在种植孔穴内,固定苗木后逐步回填土,浇上定根水,完成马甲子的栽种;
[0009]S3、耐淹草本植物栽种:当处于枯水期且土壤湿度为60~90%时,在马甲子下方的消落带播种耐淹草本植物种子,播种面积为占消落带面积的50~80%。
[0010]针对消落带存在的问题,华南地区消落带适生植物除了需具有耐淹、耐旱、抗浪蚀
等性能之外,还同时得具有耐贫瘠和较高的营养元素利用能力。马甲子又称马甲刺,为多年生灌木,适应性强,各种土壤均可生长,既耐高温和严寒,又耐干早和涝渍。马甲子具有优良的耐水淹能力,在水淹没、退水后,具备再次生长发育的能力。当年栽种的苗可长到1米多高,2

3年后可长到2

3米,成为一道永久的“铁篱笆”;其刺多而密,尖刺密布重叠,防盗、防畜效果相当好,连鸟都不敢接近。因此,马甲子是能适合消落带严酷生境条件、保持水土能力较高、生长较快的乡土树种。
[0011]本专利技术首先根据消落带地形特点,将马甲子栽种在水陆交界处,在水淹期部分树干枝叶可露出水面,可继续生长,耐水文侵蚀能力高,大大延长其生长存活的时间,退水后可迅速恢复正常生长,多年后可在水陆交界处形成茂密、稳定的灌木群落;将耐淹草本植物应用于水文区,利用耐淹草本植物的强耐水性及繁殖迅速的特点,成熟结果后,长出的种子可对消落带再覆盖,如此循环,可快速覆盖消落带,恢复地被;同时根据消落带的季节性特点,在枯水期且土壤湿度为60~90%时将耐淹草本植物种植在消落带,土壤湿度较大、环境适宜,有利于耐淹草本植物种子的发芽和根部、枝条的快速生长。
[0012]通过在种植孔穴内壁设置由秸秆编织成的双层网状结构,可以通过秸秆内的孔道保持更多水分,使土壤更好地吸收水分,此外,秸秆的透气吸收保温性好,且具有双层网状结构,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持水土、保温的作用,对水土的固定作用更加牢固;而且秸秆在腐化后还能够为栽种的马甲子提供营养,交错连接的双层秸秆腐化后具有较多分布的空间,可以为根系的生长提供缝隙,有利于根系往土壤深处生长,提高马甲子的固土效果;此外,双层网状结构有利于在种植孔穴内填充马甲子苗木原生种植土,根系被原生种植土包围,可尽量保持原有的生长环境,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
[0013]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回填土后还包括在表面上均匀布置营养土,为马甲子提供营养,促进生长;然后在所述营养土上播种植物种子,植物生长后对土壤形成保护,与马甲子根系结合取得优异的固土效果,有效避免了移栽后的水土流失问题。
[0014]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马甲子苗木的苗高为25~60cm,方便移栽,容易存活。且挖取和运输过程中尽量保持根系不受损伤,保证马甲子的移栽成活率。
[0015]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马甲子的栽种密度为:横向间距30~60cm
×
纵向间距30~120cm。
[0016]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耐淹草本植物包括水蓼、紫云英、蚊母草、野生稻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优良的耐淹性,且生长时期短、种子再覆盖迅速,大幅提高植被恢复效率。
[0017]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耐淹草本植物的栽种方式包括散播和/或穴植,播种前先用清水浸泡24~48h,促使播种后种子尽快发芽,提高种子发芽率。
[0018]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耐淹草本植物种子的播种间距为2.5~6cm
[0019]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4:栽种后对马甲子进行水肥管理,具体为在马甲子周围补充复合肥、和/或对水松补充水分,所述复合肥的施加量为2~6kg/亩。
[0020]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5:待苗高1~1.5m时,在每年的早春时期,将马甲子的顶部生长点水平修剪去20~30cm高度。修剪后,马甲子的兜部可分出无数小马甲子苗,待1

2年成林,枝叶更加繁茂。
[002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目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根据上述任一项恢复方法得到。
[0022]本专利技术可至少取得如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0023]1、本专利技术混合种植马甲子和耐淹草本植物,充分发挥了马甲子和耐淹草本植物较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既能够满足水库消落带长期水淹和长期裸露的生境生长,又具有一定的生物量,对水库消落带的景观生态和水土流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消落带的修复作用明显。通过双层网状结构和在该结构内填充马甲子苗木原生种植土,对马甲子的种植进行固土,也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并通过对种植孔穴和周围的土壤进行处理,避免了移栽后土壤流失的问题,提高了马甲子移栽后的扎根能力,也为马甲子提供了更多营养,提高了马甲子的存活率。
[0024]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挖掘种植孔穴:在消落带的驳岸至驳岸下方1~2.5m高度内挖掘种植孔穴,预先在种植孔穴内壁放置由秸秆编织成的双层网状结构,在所述双层网状结构中填充马甲子苗木原生种植土;S2、马甲子栽种:将马甲子苗木移植在种植孔穴内,固定苗木后逐步回填土,浇上定根水,完成马甲子的栽种;S3、耐淹草本植物栽种:当处于枯水期且土壤湿度为60~90%时,在马甲子下方的消落带播种耐淹草本植物种子,播种面积为占消落带面积的50~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回填土后还包括在表面上均匀布置营养土,然后在所述营养土上播种植物种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马甲子苗木的苗高为25~6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马甲子的湿地消落带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马甲子的栽种密度为:横向间距30~60cm
×
纵向间距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仔伟周莉荫高璜梅雅茹廖伟兰志春缪泸君迟韵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