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闭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1960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包括壳体、隔离开关、闭锁按钮、闭锁杆和换向开关,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行程开关,换向开关穿过壳体与转动杆相连接,闭锁杆的上端为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闭锁按钮位于壳体外的部分为外细内粗的与闭锁杆上端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闭锁杆的外围设置有第一闭锁弹簧,换向开关轴位于壳体外的部位上固定有挡板,挡板上固定有两挡块,两挡块间隔设置,两挡块之间的换向开关轴上开设有定位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闭锁按钮被按下后使行程开关的状态发生变化,实现对设备的断电(此时无负荷电流),此时才可进行合闸或分闸操作,不会产生电弧,确保了隔离开关合闸、分闸操作的安全性。分闸操作的安全性。分闸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开关闭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闭锁装置,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确保合闸和分闸前设备均处于断电状态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隔离开关,是高压开关电器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电器,它本身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工作可靠性要求高,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影响均较大。而矿用设备,更是要求具有高可靠性的设备,安全设计更是重中之重;隔离开关的主要特点是无灭弧能力,只能在无负荷电流的情况下分、合电路。隔离开关用于各级电压,用作改变电路连接或使线路或设备与电源隔离,它没有断流能力,只能先用其它设备将线路断开后再操作。矿下设备隔离开关互锁机构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可靠性,对矿下设备的使用操作以及后期的维护性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确保合闸和分闸前设备均处于断电状态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包括壳体、隔离开关、闭锁按钮、闭锁杆和换向开关,隔离开关设置于壳体之中,闭锁按钮和换向开关设置于壳体上;隔离开关由接线铜排、闸刀片、绝缘拉杆、转动杆和穿墙端子组成,接线铜排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穿墙端子贯穿于壳体,闸刀片的下端铰接于接线铜排上,闸刀片的中部铰接于绝缘拉杆的上端,绝缘拉杆的下端铰接于转动杆上,闸刀片的上端与穿墙端子接触或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按钮贯穿壳体进行设置,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闭锁按钮是否被按下的行程开关,换向开关穿过壳体与转动杆相连接,闭锁按钮位于换向开关的正上方,闭锁杆位于换向开关与闭锁按钮之间;闭锁杆的上端为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闭锁按钮位于壳体外的部分为外细内粗的与闭锁杆上端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闭锁杆的外围设置有始终迫使其上端压向闭锁按钮的第一闭锁弹簧,所述换向开关由换向开关轴构成,换向开关轴位于壳体外的部位上固定有挡板,挡板上固定有对换向开关轴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两挡块,两挡块间隔设置,两挡块之间的换向开关轴上开设有闭锁杆的下端插入的定位孔。
[0005]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所述闭锁按钮由闭锁触头、第二闭锁弹簧和闭锁按钮杆组成,闭锁触头与闭锁按钮杆相连接,闭锁触头、闭锁按钮杆分别位于壳体的内部和外侧,第二闭锁弹簧位于闭锁按钮杆的外围,第二闭锁弹簧具有始终迫使闭锁按钮杆外移的趋势;闭锁触头的端部为与行程开关上的触点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闭锁按钮杆的端部为与闭锁杆的上端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
[0006]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对闭锁杆进行支撑的闭锁支架,闭锁支架为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上开设有闭锁杆穿过的
通孔,第一闭锁弹簧位于下支撑板的上方,闭锁杆上设置有对第一闭锁弹簧的上端进行限位的轴用弹性挡圈。
[0007]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所述换向开关轴的外围设置有换向开关套,换向开关套用于固定在壳体上,换向开关轴的内端经联轴器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换向开关轴的外端为六棱柱形状。
[0008]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线缆进线口和线缆出线口。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壳体内设置有隔离开关,壳体上设置有闭锁按钮、换向开关和闭锁杆,换向开关的换向开关轴与隔离开关上的转动杆相连接,闭锁按钮位于壳体中的部位与行程开关的触点相配合,闭锁按钮位于壳体外的部位为与锁闭杆上端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且换向开关轴上设置有两个挡块和两个定位孔;这样,由于闭锁杆的下端插入在换向开关轴上的定位孔中,使得换向开关不可转动,在通过转动换向开关进行分闸、合闸动作前,需要将闭锁按钮按下,使闭锁杆在第一闭锁弹簧的作用下从定位孔中移出,闭锁按钮被按下后使行程开关的状态发生变化,实现对设备的断电(此时无负荷电流),此时才可进行合闸或分闸操作,不会产生电弧,确保了隔离开关合闸、分闸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隔离开关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闭锁按钮与行程开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换向开关的结构图。
[0011]图中:1线缆进线口,2线缆出线口,3隔离开关,4穿墙端子,5闭锁按钮,6闭锁杆,7第一闭锁弹簧,8闭锁支架,9换向开关,10接线铜排,11闸刀片,12绝缘拉杆,13转动杆,14联轴器,15闭锁触头,16第二闭锁弹簧,17闭锁按钮杆,18轴用弹性挡圈,19换向开关轴,20行程开关,21换向开关套,22挡块,23定位孔,24挡板,2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的结构图和剖视图,图4给出了本专利技术中闭锁按钮与行程开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隔离开关闭锁装置由壳体25、隔离开关3、闭锁按钮5、闭锁杆6、换向开关9和行程开关20组成,壳体25起固定和支撑作用,隔离开关3设置于壳体25中,闭锁按钮5和换向开关9均设置于壳体25上。所示壳体25上还设置有线缆进线口1和线缆出线口2,线缆经线缆进线口1和线缆出线口2穿入到壳体25中,实现与隔离开关3的连接。
[0014]如图3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中隔离开关的结构图,所示的隔离开关由接线铜排10、闸刀片11、绝缘拉杆12、转动杆13和穿墙端子4组成,接线铜排10经底座固定于壳体25的底板上,接线铜排10用于与供电线缆相连接,闸刀片11的下端铰接于接线铜排10上,闸刀片11的中部铰接于绝缘拉杆12的上端,绝缘拉杆12的下端铰接于转动杆13上。穿墙端子4贯穿壳
体25进行设置,穿墙端子4用于给用电设备供电。转动杆13与换向开关9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转动换向开关9即可驱使转动杆13进行转动,进而经绝缘拉杆12带动闸刀片11进行转动,使闸刀片11的上端与穿墙端子4接触或分离,实现分闸或合闸操作。
[0015]所示的闭锁按钮5位于换向开关9的正上方,闭锁杆6位于换向开关9与闭锁按钮5之间。所示的闭锁按钮5由闭锁触头15、第二闭锁弹簧16和闭锁按钮杆17组成,闭锁触头15与闭锁按钮杆17相连接并贯穿壳体25进行设置,闭锁触头15位于壳体25内部,闭锁按钮杆17位于壳体25的外部。第二闭锁弹簧16设置于闭锁按钮杆17的外围,第二闭锁弹簧16具有始终迫使闭锁按钮杆17外移的趋势。闭锁触头15所在位置处的壳体25的内表面上固定有行程开关20,闭锁触头15的端部为前端细、后端粗的与行程开关20的触点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在闭锁按钮5被按下后会驱使闭锁触头15向内移动并使行程开关20的状态发生变化。
[0016]所示的闭锁杆6的上端为内侧低、外侧高的斜面形状,闭锁按钮杆17的端部为外细内粗的与闭锁杆6的上端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所示闭锁杆6所在位置处的壳体25上固定有由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构成的闭锁支架8,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上设置有闭锁杆6穿过的通孔,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开关闭锁装置,包括壳体(25)、隔离开关(3)、闭锁按钮(5)、闭锁杆(6)和换向开关(9),隔离开关设置于壳体之中,闭锁按钮和换向开关设置于壳体上;隔离开关由接线铜排(10)、闸刀片(11)、绝缘拉杆(12)、转动杆(13)和穿墙端子(4)组成,接线铜排设置于壳体的内壁上,穿墙端子贯穿于壳体,闸刀片的下端铰接于接线铜排上,闸刀片的中部铰接于绝缘拉杆的上端,绝缘拉杆的下端铰接于转动杆上,闸刀片的上端与穿墙端子接触或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按钮(5)贯穿壳体进行设置,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闭锁按钮是否被按下的行程开关(20),换向开关(9)穿过壳体与转动杆相连接,闭锁按钮位于换向开关的正上方,闭锁杆(6)位于换向开关与闭锁按钮之间;闭锁杆的上端为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闭锁按钮位于壳体外的部分为外细内粗的与闭锁杆上端相配合的锥形体形状;闭锁杆的外围设置有始终迫使其上端压向闭锁按钮的第一闭锁弹簧(7),所述换向开关(9)由换向开关轴(19)构成,换向开关轴位于壳体外的部位上固定有挡板(24),挡板上固定有对换向开关轴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的两挡块(22),两挡块间隔设置,两挡块之间的换向开关轴上开设有闭锁杆的下端插入的定位孔(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智祥张元吉任成东高栋尚夫行周鑫李鲁彦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