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框及变焦内窥镜及内窥镜变焦方法及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21844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框及变焦内窥镜及内窥镜变焦方法及内窥镜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框,包括连杆,连杆的一端连接有转筒,连杆的另一端设有镜片座,转筒上开设有贯穿的螺旋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是现有的变焦内窥镜的移动框采用拉线控制的移动方式对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成本较高,且在内窥镜弯曲部角度弯曲时,会对推拉线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变焦位置的不精确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框及变焦内窥镜及内窥镜变焦方法及内窥镜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框及变焦内窥镜及内窥镜变焦方法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具有细长挠性插入部并在其前端设置有摄像装置的,可以插入体腔内获取腔内场景图像的装置。内窥镜与主机设备连接,主机为内窥镜提供照明和气压的来源,以及主机与内窥镜电信号的传递。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临床需求会对某些位置进行局部放大后观察,以便于清楚地发现病灶的特性,同时在检查时又必须满足常规视场角度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内窥镜具有光学变焦功能。
[0003]专利号为CN20158001005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摄像单元及内窥镜,其通过推拉线和弹簧的配合来控制带有变焦镜片的移动框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变焦功能。此种方案对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因此成本也高,且在内窥镜弯曲部角度弯曲时,会对推拉线有一定的影响,也就可能会导致变焦位置的不精确。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移动框及变焦内窥镜及内窥镜变焦方法及内窥镜系统。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1072),所述连杆(1072)的一端连接有转筒(1071),连杆(1072)的另一端设有镜片座(1073),所述转筒(1071)上开设有贯穿的螺旋槽(1074)。2.一种变焦内窥镜,包括第一固定镜组(103)、第二固定镜组(106)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框(107),所述镜片座(1073)内安装有变焦镜片(1075),所述变焦镜片(107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镜组(103)和第二固定镜组(106)之间,且第一固定镜组(103)、第二固定镜组(106)和变焦镜片(1075)同轴向中心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轴(111),所述旋转轴(111)外套设所述转筒(1071)和可限制所述转筒(1071)转动的限位装置(108),旋转轴(111)上固设有与所述螺旋槽(1074)滑动配合的销钉(1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108)包括轴向中心线相平行且连通的安装筒(1081)和套筒(1082),所述套筒(1082)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11)上,所述安装筒(1081)内安装所述第一固定镜组(103),第一固定镜组(103)的一端安装所述第二固定镜组(10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081)和套筒(1082)之间通过连接板(1083)连通,所述连接板(1083)之间形成与所述连杆(1072)配合的限位槽(1084),所述限位槽(1084)的底部设有限位底板(1085)。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82)包括相连接的固定段(1086)和安装段(1087),所述固定段(1086)的直径小于安装段(1087)的直径,固定段(1086)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李圆怡王聪袁谋堃邓安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