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低温尼丝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66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低温尼丝纺,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由于其抗低温性能较差的原因而出现弹性以及保温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导致本面料在低温情况使用时使用体验较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通过复合纱线梭织而成,所述复合纱线上沿其长度方向存在若干线圈,若干所述线圈在基层的顶面以及底面上分别形成上绒层以及下绒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银纤维和棉纤维,从而使得其能够有效抵抗低温环境,不易令尼龙纤维在低温环境中出现抗低温性能差的问题。出现抗低温性能差的问题。出现抗低温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低温尼丝纺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低温尼丝纺。

技术介绍

[0002]尼丝纺又称尼龙纺,为锦纶长丝制织的纺类丝织物。具有平整细密,绸面光滑,手感柔软,轻薄而坚牢耐磨,色泽鲜艳,易洗快干等特性,主要用作男女服装面料。
[0003]目前的尼丝纺主要就是通过尼龙纤维制成,而由于其自身的材质特性,其在遭遇低温环境的时候,由于其抗低温性能较差的原因而出现弹性以及保温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导致本面料在低温情况使用时使用体验较差。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低温尼丝纺,能够有效抵抗低温环境,不易令尼龙纤维在低温环境中出现抗低温性能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低温尼丝纺,包括基层,所述基层通过复合纱线梭织而成,所述复合纱线上沿其长度方向存在若干线圈,若干所述线圈在基层的顶面以及底面上分别形成上绒层以及下绒层。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线圈,从而使得面料中的复合纱线本身在进行编织的时候即可令基层上形成自然的上绒层和下绒层,继而使得两者能够对面料的保暖效果进行增强,同时也能够增强面料中尼龙纤维的抗低温性能,使得面料不会因为冬天天气过冷的原因而导致其弹性以及强度同步削弱的情况,使得本面料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适应各种环境情况。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包括芯线以及缠绕于其外侧的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所述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分别在芯线的长度方向上形成若干缠绕段一、缠绕段二以及缠绕段三,相邻所述缠绕段一之间、相邻缠绕段二之间分别形成连接段一、连接段二以及连接段三,所述连接段一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一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段二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二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段三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三之间的间距,所述线圈均通过连接段一、连接段二以及连接段三形成。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线通过涤纶纤维以及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芯线通过涤纶纤维以及氨纶纤维加捻而成,从而芯线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使得其不易发生被拉扯断的情况。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缠绕段一和缠绕段三上固定连接有绒毛。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绒毛,从而使得其能够对缠绕段二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避免其由于低温情况而出现弹性以及强度削弱的情况。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绒毛的厚度小于上绒层以及下绒层的厚度,且所述上绒层以及下绒层的厚度均小于基层的厚度。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包线一和外包线三均通过若干银纤维和棉纤维加捻而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棉纤维,从而使得外包线一和外包线三均具有较好的保暖隔热效果,同时银纤维能够增强复合纱线的抗菌抑菌效果,也能够避免复合纱线具有静电现象。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包线二通过若干尼龙纤维加捻而成。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的编织密度为13根/cm,且所述基层的克重为160g/m。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面料编织较为疏松,从而使得本面料较为轻薄且具备较好的保暖以及抗低温效果。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通过设置线圈,从而使得面料中的复合纱线本身在进行编织的时候即可令基层上形成自然的上绒层和下绒层,继而使得两者能够对面料的保暖效果进行增强,同时也能够增强面料中尼龙纤维的抗低温性能,使得面料不会因为冬天天气过冷的原因而导致其弹性以及强度同步削弱的情况,使得本面料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适应各种环境情况。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5]图中:1、基层;2、上绒层;3、下绒层;4、复合纱线;41、芯线;42、缠绕段一;43、连接段一;44、缠绕段二;45、连接段二;46、缠绕段三;47、连接段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
[0028]一种抗低温尼丝纺,如图1和2所示,包括基层1,基层1通过复合纱线4梭织而成,复合纱线4的编织密度为13根/cm,且基层1的克重为160g/m,复合纱线4上沿其长度方向存在若干线圈,若干线圈在基层1的顶面以及底面上分别形成上绒层2以及下绒层3。
[0029]如图3和4所示,复合纱线4包括芯线41以及缠绕于其外侧的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芯线41通过涤纶纤维以及氨纶纤维加捻而成,外包线一和外包线三均通过若干银纤维和棉纤维加捻而成,外包线二通过若干尼龙纤维加捻而成。
[0030]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分别在芯线4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若干缠绕段一42、缠绕段二44以及缠绕段三46,相邻缠绕段一42之间、相邻缠绕段二44之间分别形成连接段一43、连接段二45以及连接段三47,连接段一43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一42之间的间距,连接段二45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二44之间的间距,连接段三47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三46之间的间距,线圈均通过连接段一43、连接段二45以及连接段三47形成,缠绕段一42和缠绕段三46上固定连接有绒毛,绒毛的厚度小于上绒层2以及下绒层3的厚度,且上绒层2以及
下绒层3的厚度均小于基层1的厚度。
[0031]当人们需要得到本面料的时候,首先人们取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送入到加捻机内进行加捻,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得到芯线41,而后人们再通过加捻机来对银纤维和棉纤维进行加捻,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得到外包线一和外包线三,而将若干尼龙纤维送入到加捻机内得到外包线二,接着人们将芯线41、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送入到加弹机内,利用加弹机来对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在芯线41上进行加弹,从而使得外包线一在芯线41上形成若干缠绕段一42以及位于相邻缠绕段一42之间连接段一43,外包线二在芯线41上形成若干缠绕段二44以及位于相邻缠绕段二44之间连接段二45,外包线三在芯线41上形成若干缠绕段三46以及位于相邻缠绕段三46之间连接段三47,在得到复合纱线4以后,人们再将复合纱线4送入到起绒机内,令缠绕段一42和缠绕段三46上固定连接有绒毛,最后再将复合纱线4通过喷气织机进行梭织,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得到本面料。
[0032]由于本面料中使用复合纱线4,而复合纱线4中绒毛以及线圈均未对缠绕段二44以及连接段二45进行遮挡,从而使得人们在触摸本面料的时候,依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低温尼丝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所述基层(1)通过复合纱线(4)梭织而成,所述复合纱线(4)上沿其长度方向存在若干线圈,若干所述线圈在基层(1)的顶面以及底面上分别形成上绒层(2)以及下绒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低温尼丝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4)包括芯线(41)以及缠绕于其外侧的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所述外包线一、外包线二以及外包线三分别在芯线(41)的长度方向上形成若干缠绕段一(42)、缠绕段二(44)以及缠绕段三(46),相邻所述缠绕段一(42)之间、相邻缠绕段二(44)之间分别形成连接段一(43)、连接段二(45)以及连接段三(47),所述连接段一(43)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一(42)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段二(45)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二(44)之间的间距,所述连接段三(47)的长度大于相邻缠绕段三(46)之间的间距,所述线圈均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卫光陆四妹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聚汇丝绸纺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