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141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包括模型箱体组件、升降系统和升降电控系统,所述升降电控系统与所述升降系统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升降系统设置于所述模型箱体组件内中部的底部与地面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地基升降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伺服电机驱动器起调节正、反转和功率输出作用,接在控制回路的电阻调节器起控制电路电压的作用,用以调节电机输入速率大小。接在回路的相位调节器起调节相序的作用。加载装置的布设即减小了装置空间,同时使得装置布局整齐、外形美观。利于地基升降实验,从而利于工程师对施工的改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土建工程技术的发展,隧道在施工数量及投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占比,因此研究隧道底部围岩抬升和下降的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
[0003]开挖后的隧道,为保证施工及运营期间隧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需要施作支护结构,用以确保隧道结构安全。隧道底部支护结构是隧道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隧道病害发生最为严重的部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隧道底部结构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是隧道底部围岩条件劣化,导致隧道底部结构受力发生变化,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底部结构的劣化程度,最终导致隧道底部结构破坏。可以看出,隧道底部围岩的坚实稳固是保证线路状态良好,车辆安全高速运行的首要条件。隧道底部结构的破坏形式有开裂、破损、抬升和下降等病害。现有技术中,缺少地基升降模拟装置,从而难以进行地基升降模拟实验,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6]本专利技术包括模型箱体组件、升降系统和升降电控系统,所述升降电控系统与所述升降系统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升降系统设置于所述模型箱体组件内中部的底部与地面之间。
[0007]进一步,所述模型箱体组件由箱体框架、箱体支撑架、箱体固定板组成,所述箱体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的下端,所述箱体支撑架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所述箱体固定板分布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的前、后、左、右和底面,所述箱体框架的下端中部设置通孔,所述升降系统的上部升降端位于所述箱体框架的下端中部开孔处。
[0008]进一步,所述升降系统由伺服驱动电机、减速齿轮箱、伸缩杆驱动机、升降伸缩杆、升降装置底座、驱动联轴器和升降平台板组成,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控制端与所述升降电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齿轮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箱和所述伸缩杆驱动机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底座的上端面,所述减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与所述伸缩杆驱动机的输入轴通过所述驱动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驱动机的上端设置所述升降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驱动机驱动所述升降伸缩杆伸缩,所述升降伸缩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板位于所述箱体框架的下端中部开孔处,所述升降平台板的大小与所述箱体框架的下端中部开孔相等。
[0009]作为改进,所述升降平台板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升降平台板一体成型,所述升降平台板的两侧向下垂直弯折形成所述翼板。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伸缩杆为丝杆结构,所述升降伸缩杆的下端与所述伸缩杆驱动机的上端螺纹连接,且所述伸缩杆驱动机驱动所述升降伸缩杆旋转伸缩,所述升降伸缩杆的上端与所述箱体顶升支撑架之间通过伸缩杆端面轴承转动连接。
[0011]作为改进,所述模型箱体组件内的中部设置有测试仪器固定支架,所述测试仪器固定支架与所述箱体框架内的中部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升降电控系统由伺服电机控制电源、相位调节器、伺服电机驱动器、电源开关和电阻调节器组成,所述伺服电机控制电源的供电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相位调节器、所述电阻调节器和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供电输入端连接,所述伺服电机驱动器的供电输出端与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供电输入端连接。
[0013]作为改进,所述箱体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为多个,多个所述配重块均匀分布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支撑架上。
[0014]优选的,所述箱体固定板位于所述箱体框架前的一面为透明材料,位于所述箱体框架左、右、后和底面的所述箱体固定板为钢材。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地基升降功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伺服电机驱动器起调节正、反转和功率输出作用,接在控制回路的电阻调节器起控制电路电压的作用,用以调节电机输入速率大小。接在回路的相位调节器起调节相序的作用。加载装置的布设即减小了装置空间,同时使得装置布局整齐、外形美观。利于地基升降实验,从而利于工程师对施工的改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电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箱体框架1、箱体支撑架2、箱体固定板3、配重块4、伺服驱动电机5、减速齿轮箱6、伸缩杆驱动机7、升降伸缩杆8、翼板9、伸缩杆端面轴承10、测试仪器固定支架11、伺服电机控制电源12、相位调节器13、伺服电机驱动器14、电源开关15、电阻调节器16、升降装置底座17、驱动联轴器18、升降平台板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模型箱体组件、升降系统和升降电控系统,所述升降电控系统与所述升降系统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升降系统设置于所述模型箱体组件内中部的底部与地面之间。
[0024]进一步,所述模型箱体组件由箱体框架1、箱体支撑架2、箱体固定板3组成,所述箱体支撑架2的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所述箱体支撑架2的下端与地面接触,
所述箱体固定板3分布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前、后、左、右和底面,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设置通孔,所述升降系统的上部升降端位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开孔处。
[0025]进一步,所述升降系统由伺服驱动电机5、减速齿轮箱6、伸缩杆驱动机7、升降伸缩杆8、升降装置底座17、驱动联轴器18和升降平台板19组成,所述伺服驱动电机5的控制端与所述升降电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齿轮箱6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箱6和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底座17的上端面,所述减速齿轮箱6的输出轴与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的输入轴通过所述驱动联轴器18传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的上端设置所述升降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驱动所述升降伸缩杆8伸缩,所述升降伸缩杆8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板19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板19位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开孔处,所述升降平台板19的大小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开孔相等。
[0026]作为改进,所述升降平台板19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翼板9,所述翼板9与所述升降平台板19一体成型,所述升降平台板19的两侧向下垂直弯折形成所述翼板9。翼板9用于防止升降平台板19顶升时两侧与模型箱体组件地面开孔的位置两侧产生间隙过大而掉落内部的实验材料掉出过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体组件、升降系统和升降电控系统,所述升降电控系统与所述升降系统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升降系统设置于所述模型箱体组件内中部的底部与地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箱体组件由箱体框架(1)、箱体支撑架(2)、箱体固定板(3)组成,所述箱体支撑架(2)的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所述箱体支撑架(2)的下端与地面接触,所述箱体固定板(3)分布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前、后、左、右和底面,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设置通孔,所述升降系统的上部升降端位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开孔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系统由伺服驱动电机(5)、减速齿轮箱(6)、伸缩杆驱动机(7)、升降伸缩杆(8)、升降装置底座(17)、驱动联轴器(18)和升降平台板(19)组成,所述伺服驱动电机(5)的控制端与所述升降电控系统电性连接,所述伺服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齿轮箱(6)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减速齿轮箱(6)和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固定于所述升降装置底座(17)的上端面,所述减速齿轮箱(6)的输出轴与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的输入轴通过所述驱动联轴器(18)传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的上端设置所述升降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驱动机(7)驱动所述升降伸缩杆(8)伸缩,所述升降伸缩杆(8)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平台板(19)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板(19)位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开孔处,所述升降平台板(19)的大小与所述箱体框架(1)的下端中部开孔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地基升降的实验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涛梁庆国刘彤彤吕晓云刘屈瑶苏晓健王尚许桐张坤王斌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