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111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包括成型机台、左架体、右架体、压型结构和传送带组件,所述成型机台的顶部设置有底托盘,所述成型机台的内部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所述成型机台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左架体设置在成型机台的顶部,所述左架体的内部安装有电缸,所述压型结构设置在成型机台的顶部。该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设置有立架、套筒管、喷火头和输气管,立架和套筒管调整喷火头的角度,输气管为喷火头提供气源,通过喷火装置的喷火头对拼接式模具的内侧进行喷火升温,使得模具在每一次的压制过程中都保持稳定的温度,进而避免玻璃胚料的爆裂概率,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杯加工
,具体为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玻璃杯是指玻璃制成的杯子,通常由原材料高硼硅玻璃,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它是新型的环保型茶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玻璃杯分为,水晶玻璃杯,玻璃办公杯,玻璃口杯,有尾玻璃杯和无尾玻璃杯,有尾杯不及真空杯保温时间短,无尾杯是真空杯保温时间长。
[0003]在现有的小型玻璃杯工厂中依旧使用人工吹制玻璃杯,这样的方式生产效率较低,而大型工厂一般采用吹制或者机械压制方式来制作玻璃杯,而现有的压制玻璃杯的工艺中,多数对模具没有进行预加热的过程,一般都是通过玻璃胚料的接触热传递保持模具内部的温度,这样的方式使得刚开工的模具与玻璃胚料的温差过大而导致玻璃爆裂,影响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压制玻璃杯的工艺中,多数对模具没有进行预加热的过程,一般都是通过玻璃胚料的接触热传递保持模具内部的温度,这样的方式使得刚开工的模具与玻璃胚料的温差过大而导致玻璃爆裂,影响成品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包括成型机台、左架体、右架体、压型结构和传送带组件,
[0006]所述成型机台包括底托盘、升降槽、第一液压杆、控制组件、脚控开关和电源线,所述成型机台的顶部设置有底托盘,所述成型机台的内部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所述成型机台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组件;
[0007]所述左架体包括电缸、伸缩轴、立架、套筒管、喷火头、输气管、连接杆、拼接式模具和法兰,所述左架体设置在成型机台的顶部,所述左架体的内部安装有电缸,所述电缸的伸缩轴贯穿左架体的侧面,所述左架体的顶部设有立架,所述立架的顶部安装有套筒管;
[0008]所述压型结构包括后架体、第二液压杆、顶板、压型头、第三液压杆、连接块和弧形推板,所述压型结构设置在成型机台的顶部,所述压型结构的后架体顶部通过第二液压杆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安装有压型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杆的顶部与底托盘底部固定连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底托盘的升降。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通过电源线与成型机台外部的脚控开关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远距离控制装置的启停。
[0013]优选的,所述伸缩轴通过法兰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拼接式模具固定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接杆和拼接式模具的拆卸更换。
[0015]优选的,所述立架、套筒管、喷火头和输气管组成喷火装置,所述套筒管的一端安装有喷火头,所述喷火头朝向拼接式模具的内侧,所述套筒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输气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拼接式模具的内侧加热。
[0017]优选的,所述右架体与左架体的结构相同,所述右架体镜像安装在成型机台的顶部另一侧。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两侧的拼接式模具的移动实现完成模具的拼接。
[0019]优选的,所述后架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三液压杆的端部通过连接块安装有弧形推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弧形推板将玻璃杯推到第一传送带上。
[0021]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组件的第一传送带安装在成型机台的顶部,所述第二传送带安装在成型机台的一端。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第二传送带将玻璃杯移动到后续加工工艺中。
[0023]一种玻璃杯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4](1)预加热和原料上料过程:
[0025]a、首先通过喷火装置的喷火头对拼接式模具的内侧进行高温加热,使得拼接式模具的内部温度足够高,防止在压制的过程中玻璃温度骤降发生爆裂;
[0026]b、电缸通过伸缩轴和连接杆将拼接式模具右移,右架体进行镜像的操作,通过两个拼接式模具将底托盘环绕,构成无顶模具,再将熔化的玻璃胚料放入到无顶模具中;
[0027](2)压制玻璃杯过程:
[0028]a、在熔化的玻璃胚料放好后,通过第二液压杆带动顶板的下降,顶板下方的压型头插入到无顶模具的顶部,使得玻璃胚料被挤压成型;
[0029](3)下料过程:
[0030]a、玻璃杯压制成型后,通过第二液压杆带动顶板和压型头升起,再通过电缸带动拼接式模具向外侧移动,使得成型的玻璃杯立在底托盘上方,接着通过第一液压杆带动底托盘下降到与成型机台的顶部平齐的位置,再通过第三液压杆带动弧形推板前移,将玻璃杯推到第一传送带上,使得玻璃杯通过第一传送带移动到第二传送带上,进而通过第二传送带将玻璃杯带到下一加工工序。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玻璃杯成型装置及成型工艺,
[0032](1)设置有立架、套筒管、喷火头和输气管,立架和套筒管调整喷火头的角度,输气管为喷火头提供气源,通过喷火装置的喷火头对拼接式模具的内侧进行喷火升温,使得模具在每一次的压制过程中都保持稳定的温度,进而避免玻璃胚料的爆裂概率,提高产品合格率;
[0033](2)设置有法兰,电缸的伸缩轴通过法兰与连接杆连接,在拼接式模具出现损坏或者需要更换模具的时候通过法兰可以便捷的将拼接式模具更换,便于调整装置的生产规格,提高装置的适用范围;
[0034](3)设置有第三液压杆、连接块和弧形推板,在玻璃杯压制完成后,底托盘在第一液压杆的带动下收入到升降槽内,使得底托盘的顶部与成型机台平齐,第三液压杆启动带
动弧形推板将玻璃杯推动到第一传送带上,避免人工手动与玻璃杯接触,提高装置的安全系数;
[0035](4)设置有传送带组件,在玻璃杯位于第一传送带上后,第一传送带带动玻璃杯移动到第二传送带上,在第二传送带的带动下玻璃杯移动到下一加工工序中,避免人工移动高温的玻璃杯,提高玻璃杯的转运效率;
[0036](5)设置有脚控开关,脚控开关通过电源线与控制组件连接,便于工人可以远距离的控制装置的启停,避免工人被热浪灼伤。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成型机台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架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5为本专利技术后架体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6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图。
[0043]图中:1、成型机台,101、底托盘,102、升降槽,103、第一液压杆,104、控制组件,105、脚控开关,106、电源线,2、左架体,201、电缸,202、伸缩轴,203、立架,204、套筒管,205、喷火头,206、输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机台(1)、左架体(2)、右架体(3)、压型结构(4)和传送带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机台(1)包括底托盘(101)、升降槽(102)、第一液压杆(103)、控制组件(104)、脚控开关(105)和电源线(106),所述成型机台(1)的顶部设置有底托盘(101),所述成型机台(1)的内部开设有升降槽(102),所述升降槽(102)内安装有第一液压杆(103),所述成型机台(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控制组件(104);所述左架体(2)包括电缸(201)、伸缩轴(202)、立架(203)、套筒管(204)、喷火头(205)、输气管(206)、连接杆(207)、拼接式模具(208)和法兰(209),所述左架体(2)设置在成型机台(1)的顶部,所述左架体(2)的内部安装有电缸(201),所述电缸(201)的伸缩轴(202)贯穿左架体(2)的侧面,所述左架体(2)的顶部设有立架(203),所述立架(203)的顶部安装有套筒管(204);所述压型结构(4)包括后架体(401)、第二液压杆(402)、顶板(403)、压型头(404)、第三液压杆(405)、连接块(406)和弧形推板(407),所述压型结构(4)设置在成型机台(1)的顶部,所述压型结构(4)的后架体(401)顶部通过第二液压杆(402)安装有顶板(403),所述顶板(403)的底部安装有压型头(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杆(103)的顶部与底托盘(101)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104)通过电源线(106)与成型机台(1)外部的脚控开关(10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轴(202)通过法兰(209)与连接杆(207)连接,所述连接杆(207)的另一端与拼接式模具(208)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203)、套筒管(204)、喷火头(205)和输气管(206)组成喷火装置,所述套筒管(204)的一端安装有喷火头(205),所述喷火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碧峰赵聪徐建华李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那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