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分流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100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管件具有外管以及与外管内壁相连的在其内部的束管,束管上方的外管管壁开设有雨水溢流口、检修口,束管外形为漏斗形状,具有喇叭口和位于其下端的管径小于外管的直排管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上端直接连接到楼宇的落水管,下端直接连接市政的污水管网,溢流口连接到市政的雨水管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污水污染雨水管网。效避免污水污染雨水管网。效避免污水污染雨水管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污分流管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落水管的连接管件。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排水管分为雨水管、污水管及合流管等几种类型。
[0003]垂直设置在室外的雨水管也可称为落水管,专门收集屋顶上的雨水,并将雨水排到地面上的雨水管网,最终排放入河道。
[0004]污水管用于排放污水,具有立式管和水平管,可用于排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污水管一般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须先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放。
[0005]合流管是指雨水污水一起引流排放的管道,由于雨污不分流,如做水处理其后期水处理量大,如不处理环保性不好,现在的规范要求雨污分流排放。
[0006]在实际生活中,居民楼宇的落水管和污水管是分开布设的。但是,存在不少私拉乱接的现象,将生活污水管连接到雨水管上,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的水质恶化。这种现象急需得到改善。
[0007]专利申请号为2020105073428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分离处理的雨污分流系统,涉及雨污分流的
,其包括污水管道和与雨水管道,还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露天设置的集水盆,所述集水盆的侧壁上安装有液位计;所述雨水管道的一端同时连通有初期管道和后期管道,所述初期管道远离所述雨水管道的一端连通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与所述污水管道连通,所述后期管道与河流连通。该专利技术不适合雨水与生活污水的分流。
[0008]专利申请号为2020109892777的专利技术公开了管式混流立管雨污分流器,包括分流器外壳,分流器外壳内部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雨水出水管,兼顾溢流堰及雨水出水管双功能,上部为管式溢流堰,下部为雨水出水管,管式溢流堰与分流器外壳之间设置有圆形截流槽,分流器底部封闭有导流斜片,分流器外壳环形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检修冲洗管,分流器外壳环形外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污水出水管,污水出水管安装有控制球阀。该管式混流立管污水出口位于雨水出口上方,容易污染雨水,需要两种阀门的配合使用,不能自动高效率地分离雨水污水。
[0009]专利申请号为2020103788021的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施工的
,涉及一种市政雨污分流管道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开挖工作基坑;步骤(2),安装动力设备;步骤(3),安装顶管设备;步骤(4),拆除导向管;步骤(5),顶管;其中,润滑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硬脂酸钠30

40份;丙烯酸乳液20

25份;填料15

25份;水15

20份;N,N

二甲基乙醇胺3

6份;羟乙基纤维素1

2份;1,2

丙二醇0.5

1份。该专利技术施工量大,使用的部件材料多,改造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技术目的:
[0011]克服传统落水管不宜与污水管共用管路排放,或者共用排放时导致雨污不能分流的难题,提供一种连接安装简便、雨污可以合用立管、分流比较容易的雨污分流管件。
[0012]技术方案:
[0013]本技术的雨污分流管件(本文中的楼宇泛指楼房、平房、库房等各类房屋),具有外管以及与外管内壁相连的在其内部的束管(或者外管与束管为整体注塑或挤出制成)。
[0014]位于束管上方(或者高于束管出口的适当高度)的外管管壁上开设有雨水溢流口(连接溢流管,连通雨水管网)、或有检修口(可供堵塞时打开疏通,外配检修盖或者堵头封端)。
[0015]束管外形为漏斗形状,具有喇叭口(圆台形或台阶形)和直排管段。束管上端与外管内壁无缝连接,可以在束管喇叭口与外管内壁之间设置有限位圈(或限位凸缘
‑‑‑
凸点),便于束管定位。
[0016]束管喇叭口下方是管径小于外管内径的直排管段,喇叭口便于接纳上方的落水;直排管段使得水路变窄,水流量收到限制。
[0017]现有的雨水落水管的上端连接房屋屋面雨水沟沿,部分雨水管的中段接纳了楼宇住户私拉乱接的污水管,下端连通雨水管网(或雨水井)。
[0018]本雨污分流器使用时,对落水管进行适当的改造,将雨污分流器的外管上端接口与落水管下端直接连通(或者通过束节、管卡等配件连接),雨污分流器的外管下端的污水直排口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0019]当落水管中的水量较少时
‑‑‑‑
一般为不下雨或下小雨时排放的污水,通过束管出口和外管下端的污水直排口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0020]而当落水管中的水量较多时
‑‑‑‑
一般为下大雨时的雨水。由于束管的管径小,雨水不能下行快速流走,只有少量雨水直排到污水管网中,这些少量直排的雨水可以兼具冲洗污水管网的功能;而大量来不及通过束管下行的雨水将反流或者溢流,通过外管管壁的雨水溢流口流出,流到雨水管网中。
[0021]当大量雨水夹杂污水混流时,由于污水多掺杂固态污物,密度较大,会沉积在水流的下端难以反流。大多数污物将通过束管出口排向污水直排口,流到污水管网中。而混流中雨水的大部分来不及直排流走,而是通过雨水溢流口流到雨水管网中。
[0022]上述排水过程可以基本保证实现雨污分流,而且是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分流。
[0023]本技术中,优选:
[0024]束管的直排管段可以具有二级或三级逐级收缩的直排管段,进一步变窄,既增加流速,起到大力冲刷污水管网的作用,又减少雨水的直排,让更多的雨水溢流,减小污水管网的负荷和后期的污水处理量。
[0025]直排管段与外管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支撑网板,增加束管固定的牢固程度。
[0026]直排管段的内壁还可以具有对称设置的偶数个向外管方向凹陷的竖向沟槽(沟槽对面也是沟槽),使得该处的内径局部增大(此时直排管段的横截面积与外管的横截面积相比仍然很小,直排的水流量可以设计控制),便于污水中较大尺度的污物排放,防止堵塞直排管段。
[0027]另外,假设:外管的管径为D、直排管段的直径为d(有竖向沟槽时,为最窄处的管径)。根据经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中雨雨水量的1/4~1/36,优选D=2~6d。
[0028]有益效果:
[0029]本技术使用时,上端直接连接到楼宇的落水管或排水管,下端连接市政的污水管网,溢流口连接到市政的雨水管网,在地面管理中自动实现雨水污水分流;连接非常方便,地面作业即可,无需新增立管或水平管路,无需做过多的建筑和管网改造,新建楼宇或者救楼宇改造均可,投资使用的成本很低。
[0030]本技术通过普通注塑机和简单的注塑模具即可大规模批量生产推广应用,管件后期管养简单,在管路中出现堵塞时,可以拆卸检修口的检修盖后进行疏通。束管的管径虽小,但是管路短,容易快速疏通。同时,雨水溢流口高于污水直排口,而且束管的管径小,有效避免污水倒流污染雨水管网以及楼宇周边环境的不利情形出现。
[0031]建筑楼宇,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管件,具有外管,使用时,上端连接落水管、下端接入污水管网,其特征在于:外管内壁连接有在其内部的束管;位于束管上方的外管管壁上开设有雨水溢流口、或还有检修口;束管为漏斗形状,具有喇叭口和连接在其下端的直排管段,直排管段的管径小于外管的内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分流管件,其特征在于:束管喇叭口与外管内壁之间设置有限位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分流管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鑫楠石玥葛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润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