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99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5
为克服现有电池存在高温电化学性能不足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C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储能电子件
,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本身及于两电极的相容性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电解液的研究与开发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某些性能,包括电极容量、倍率充放电性能、正负极匹配性能、低温放电性能、循环性能、高温存储性能或安全性能等。然而,至今电解液仍存在与正负极的相容性、安全性等问题。
[0003]由于电池应用领域的扩展,对于电池在高温和低温下的性能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负极活性材料对电池的工作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在高温的条件下,锂离子容易在负极材料层的表面形成沉积,从而形成锂枝晶,锂枝晶的存在易刺破隔膜而导致内部短路,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同时,电解液对于负极材料层的浸润性能影响负极材料层中的离子传导率,若离子传导率过低则易导致负极内阻的提升,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
[0004]因此,开发一种可以改善高温性能的电池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电池存在高温电化学性能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
[0008][0009]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Cl/>‑
C6的烷基或卤代烷基、C2

C6的不饱和烃基或不饱和卤代烃基,且R1、R2中至少有一个为C2

C6的不饱和烃基或不饱和卤代烃基;
[0010]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0011]0.02≤AW/100S≤3
[0012]其中,A为结构式1所示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比,单位为%,
[0013]S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单位为m2/g,
[0014]W为所述负极材料层的面密度,单位为g/m2。
[0015]可选的,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0016]0.05≤AW/100S≤2;
[0017]优选的,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下条件:
[0018]0.08≤AW/100S≤1.5。
[0019]可选的,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比A为0.01~5%;
[0020]优选的,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比A为0.01~2%。
[0021]可选的,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磷酸三炔丙酯、二炔丙基甲基磷酸酯、二炔丙基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丙基磷酸酯、三氟甲基二炔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2,2,2

三氟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3,3,3

三氟丙基磷酸酯、六氟异丙基二炔丙基磷酸酯、磷酸三烯丙酯、二烯丙基甲基磷酸酯、二烯丙基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丙基磷酸酯、三氟甲基二烯丙基磷酸酯、2,2,2

三氟乙基二烯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3,3,3

三氟丙基磷酸酯或二烯丙基六氟异丙基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2]可选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S为0.5~15m2/g;
[0023]优选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8~2m2/g。
[0024]可选的,所述负极材料层的面密度W为5g/m2~150g/m2;
[0025]优选的,所述负极材料层的面密度W为20g/m2~120g/m2。
[0026]可选的,所述负极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选自硅基负极、碳基负极和锡基负极中的至少一种。
[0027]可选的,所述负极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0.8

2.0g/cc;
[0028]优选的,所述负极材料层的压实密度为1.55

1.85g/ccc。
[0029]可选的,所述电解质盐选自LiPF6、LiBOB、LiDFOB、LiPO2F2、LiBF4、LiSbF6、LiAsF6、LiN(SO2CF3)2、LiN(SO2C2F5)2、LiC(SO2CF3)3、LiN(SO2F)2、LiClO4、LiAlCl4、LiCF3SO3、Li2B
10
Cl
10
、低级脂肪族羧酸锂盐中的至少一种。
[0030]可选的,所述非水电解液还包括辅助添加剂,所述辅助添加剂包括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磺酸内酯类化合物、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31]优选的,所述环状硫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硫酸乙烯酯、硫酸丙烯酯或甲基硫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0032]所述磺酸内酯类化合物选自1,3

丙烷磺酸内酯、1,4

丁烷磺酸内酯或1,3

丙烯磺酸内酯中的至少一种;
[0033]所述环状碳酸酯类化合物选自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氟代碳酸乙烯酯或结构式2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34][0035]所述结构式2中,R
21
、R
22
、R
23
、R
24
、R
25
、R
26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C1

C5基团中的一种;
[0036]所述腈类化合物包括丁二腈、戊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己烷三腈、己二腈、庚二腈、辛二腈、壬二腈、癸二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通过添加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同时合理控制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S和面密度W与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添加量A之间的关系,使处于条件0.02≤AW/100S≤3下,能够充分发挥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对于负极在高温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的提升作用,具体的,提高了电池在高温下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同时也保证了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
[0040][0041]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Cl

C6的烷基或卤代烷基、C2

C6的不饱和烃基或不饱和卤代烃基,且R1、R2中至少有一个为C2

C6的不饱和烃基或不饱和卤代烃基;
[0042]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液,所述负极包括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材料层,所述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电解质盐和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Cl

C6的烷基或卤代烷基、C2

C6的不饱和烃基或不饱和卤代烃基,且R1、R2中至少有一个为C2

C6的不饱和烃基或不饱和卤代烃基;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02≤AW/100S≤3其中,A为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比,单位为%,S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单位为m2/g,W为所述负极材料层的面密度,单位为g/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05≤AW/100S≤2;优选的,所述二次电池满足以下条件:0.08≤AW/100S≤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比A为0.01~5%;优选的,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在非水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比A为0.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磷酸三炔丙酯、二炔丙基甲基磷酸酯、二炔丙基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丙基磷酸酯、三氟甲基二炔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2,2,2

三氟乙基磷酸酯、二炔丙基3,3,3

三氟丙基磷酸酯、六氟异丙基二炔丙基磷酸酯、磷酸三烯丙酯、二烯丙基甲基磷酸酯、二烯丙基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丙基磷酸酯、三氟甲基二烯丙基磷酸酯、2,2,2

三氟乙基二烯丙基磷酸酯、二烯丙基3,3,3

三氟丙基磷酸酯或二烯丙基六氟异丙基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S为0.5~15m2/g;优选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8~2m2/g。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永红胡时光钱韫娴张永向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