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及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83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4
母线(30)具备:马达连接构件(40),该马达连接构件(40)与设置于马达(1)的线圈(10)电连接;以及接线端构件(50),该接线端构件(50)由与马达连接构件(40)不同的构件构成,且与外部接线端(90)电连接。马达连接构件(40)具有:主体部(41),该主体部(41)与线圈(10)电连接;以及弯曲部(42),该弯曲部(42)在主体部(41)的一端部(41a)处沿与主体部(41)交叉的方向弯折。接线端构件(50)与弯曲部(42)连接。接线端构件(50)与弯曲部(42)连接。接线端构件(50)与弯曲部(42)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母线及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母线及马达。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一种母线,该母线对马达的线圈与外部接线端的电连接进行中继。
[0003]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母线环(母线)具有环主体和板状片。环主体呈包含于与该环主体的轴向正交的平面的板状。板状片形成为从环主体的周向一端朝沿着环主体的轴向的方向弯折。朝环主体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端子部与马达的线圈端子连接。板状片的前端部经由耦合器的连接端子与作为外部接线端的控制电路连接。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291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为了降低母线的制造成本,理想的是使厚度、材料等标准化,使构成母线的构件共用化。然而,例如控制电路、外部电源等外部接线端许多时候是由用户供给的。在该情况下,有时由用户指定母线的与外部接线端的连接部分的厚度、材料等。
[0006]如果每次都根据规格变更与外部接线端的连接部分的厚度、材料等,则无法使母线的构件共用化。其结果是,妨碍了降低母线的制造成本。
[000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对马达的线圈与外部接线端的电连接进行中继的母线中降低制造成本。
[0008]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专利技术的母线是用于马达的母线,具备:马达连接构件,该马达连接构件与设置于上述马达的线圈电连接;以及接线端构件,该接线端构件由与上述马达连接构件不同的构件构成,且与外部接线端电连接,上述马达连接构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以及弯曲部,该弯曲部在上述主体部的一端部处沿与上述主体部交叉的方向弯折,上述接线端构件与上述弯曲部连接。
[0009]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第一专利技术的母线,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概念性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圈的连接结构的图。图3是概念性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线圈的电路结构的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母线及母线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母线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马达连接构件及接线端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中性点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接线端构件和马达连接构件的焊接方法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6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质上不过是例示,完全没有限制本专利技术、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之意。
[0012]以下,将马达1的中心轴线设为J,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设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绕轴方向设为“周向”。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结构的剖视图,将图1的上侧称为轴向一侧,将下侧称为轴向另一侧。将后述的多个马达连接构件、多个接线端构件及中性点构件组合而得的结构整体称作“母线”。
[0013]如图1所示,马达1具备轴2。轴2被支承成能以轴向为中心旋转。马达1包括转子3以及定子4。转子3固定于轴2,并与轴2一体旋转。转子3具有转子芯体3a和转子磁体3b。转子芯体3a通过使电磁钢板等金属板层叠而形成,且与轴2嵌合。转子磁体3b固定于转子芯体3a的外周部。
[0014]定子4相对于转子3配置于径向外侧。轴2、转子3及定子4收容于外壳20。外壳20具有底部23、从底部23沿轴向延伸的壁部21。外壳20例如呈有底大致圆筒形状等。外壳20在轴向一侧具有开口22。开口22被支架(省略图示)覆盖。定子4与外壳20的壁部21的内壁面21a嵌合。
[0015]马达1具备以能旋转的形式对轴2进行支承的第一轴承5和第二轴承6。具体而言,马达1包括:第一轴承5,该第一轴承5位于比定子4靠轴向另一侧处;以及第二轴承6,该第二轴承6位于比定子4靠轴向一侧处。第一轴承5保持于外壳20。具体而言,第一轴承5由设置在底部23的保持部23a保持。第二轴承6在比定子4靠轴向一侧处由固定于外壳20的轴承保持件7保持。轴承保持件7与外壳20的内壁面21a嵌合。
[0016]定子4通过使电磁钢板等金属板层叠而形成。定子4具有:芯背4a,该芯背4a沿周向延伸;以及多个极齿4b,该多个极齿4b从芯背4a的内周面朝径向内侧延伸且遍及全周地沿周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4具有十二个极齿4b。在定子4上设置有绝缘件8。绝缘件8由作为绝缘体的树脂构成,覆盖各极齿4b的轴向两端面及周向两端面。导线9隔着绝缘件8卷绕于各极齿4b,由此,形成线圈10。马达1具备遍及全周地沿周向排列的十二个线圈10。
[0017]马达1在比定子4靠轴向一侧且比轴承保持件7靠轴向另一侧处具备母线保持件70和收容于母线保持件70的母线30。母线30和母线保持件70的详情在后描述。
[0018]如图2及图3概念性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是具有U相、V相及W相的三相感应电动机(三相马达)。如图3所示,马达1具备四个U相线圈U1~U4、四个V相线圈V1~V4和四个W相线圈W1~W4。如图2所示,该各相线圈以U1、V1、W1、U2、V2、W2、U3、V3、W3、U4、V4、W4的顺序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0019]如图2所示,由U1和U2的组、U3和U4的组、V1和V2的组、V3和V4的组、W1和W2的组、W3和W4的组形成的六组线圈对U12、U34、V12、V34、W12、W34分别由一根连续的导线9a~9f构成。各线圈对中,构成各线圈对的两个线圈串联连接。例如,由一根连续的导线9a构成的U1和U2的组所形成的线圈对U12中,U1和U2串联连接。
[0020]如图3所示,线圈对U12的一端部U12a及线圈对U34的一端部U34a均与后述的母线30的马达连接构件40U电连接。线圈对V12的一端部V12a及线圈对V34的一端部V34a均与后述的母线30的马达连接构件40V电连接。线圈对W12的一端部W12a及线圈对W34的一端部W34a均与后述的母线30的马达连接构件40W电连接。由此,线圈对U12与线圈对U34、线圈对V12与线圈对V34以及线圈对W12与线圈对W34并联连接。另外,如图3所示,马达连接构件40U、40V、40W分别经由母线30的接线端构件50U、50V、50W与例如控制电路、外部电源等外部接线端90电连接,详情后述。
[0021]如图3所示,各线圈对U12、U34、V12、V34、W12、W34的另一端部U12b、U34b、V12b、V34b、W12b、W34b与后述的母线30的中性点构件60电连接,在中性点N处构成Y接线。
[0022]参照图5、6、7说明用于马达1的母线30的详情。这里,图5是示出母线30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马达连接构件40和接线端构件50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中性点构件60的立体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母线,用于马达,具备:马达连接构件,该马达连接构件与设置于所述马达的线圈电连接;以及接线端构件,该接线端构件由与所述马达连接构件不同的构件构成,且与外部接线端电连接,所述马达连接构件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与所述线圈电连接;以及弯曲部,该弯曲部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部处沿与该主体部交叉的方向弯折,所述接线端构件与所述弯曲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其中,所述接线端构件具有彼此交叉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端部与所述弯曲部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外部接线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母线,其中,所述主体部沿着与所述马达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延伸,所述弯曲部沿所述马达的轴向弯折。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母线,其中,所述主体部呈弧状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母线,其中,具备多个所述马达连接构件,各所述马达连接构件配置为所述主体部彼此沿相同方向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之宫优太斋藤裕也濑口敬史藤原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