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冲击吸收构件、冲击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冷塑性加工用钢板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吸收构件、冲击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冷塑性加工用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从有助于汽车的燃烧消耗率改善的轻量化的观点来看,作为车身构件,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扩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7)。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144233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WO2018/174082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
‑
58810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4:WO2014/07729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6418363号说明书
[0010]专利文献6:WO2020/022481号公报
[0011]专利文献7:WO2020/07152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冲击吸收构件,该冲击吸收构件包括从长边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弯曲形状的棱线部和从该棱线部延伸的壁部,其中,在所述壁部,拉伸试验中的伸长应变为5%时的拉伸应力σ5与剪切试验中的剪切应变为时的剪切应力τ5的比σ5/τ5为1.70以下,或拉伸试验中的伸长应变为10%时的拉伸应力σ
10
与剪切试验中的剪切应变为时的剪切应力τ
10
的比σ
10
/τ
10
为1.70以下,从所述长边方向观察时的所述壁部中央部的维氏硬度Hvc为25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棱线部的维氏硬度Hvr与所述壁部中央部的维氏硬度Hvc的比Hvr/Hvc为1.05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维氏硬度的比Hvr/Hvc为1.10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是柱、下边梁或上边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是具有闭合截面的构件,所述棱线部的维氏硬度Hvr与所述壁部中央部的维氏硬度Hvc的比Hvr/Hvc小于1.10。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是前纵梁、碰撞吸能盒、后纵梁、副车架或底板横梁。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构件,其中,所述冲击吸收构件的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8.一种冲击吸收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该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第一热处理工序,在第一热处理工序中,对钢板实施以满足下述算式(1)的温度T1保持60~900秒的热处理;冷塑性加工工序,在冷塑性加工工序中,对所述热处理后的所述钢板实施冷塑性加工并使之成为钢构件;以及第二热处理工序,在第二热处理工序中,对所述钢构件实施以80~200℃的温度T2保持300~1800秒的热处理,所述钢板的马氏体的面积分率为5%以上且小于95%,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且厚度方向截面的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野真衣,米村繁,上西朗弘,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