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化合物和包含多环化合物或组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079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9 17:13
特定的多环化合物、包含所述特定的多环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材料、包含所述特定的多环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制备所述多环化合物的方法、以及所述多环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中的用途。中的用途。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环化合物和包含多环化合物或组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定的多环化合物、包含所述特定的多环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材料、包含所述特定的多环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设备、制备所述多环化合物的方法、以及所述多环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中的用途。
[0002]当电压施加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下可以称作有机EL器件)时候,空穴从阳极注入发光层,电子从阴极注入发光层。在发光层中,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再结合并形成激子。
[0003]有机EL器件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包含发光层。进一步,可以存在下述情况,其中其具有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等有机层的叠层结构。
[0004]π

共轭硼化合物的应用是本领域已知的。
[0005]这种π

共轭硼化合物的问题是稳定性低。作为第13族元素的硼是具有空p

轨道的缺电子元素,因此容易受到亲核物质的攻击。因此,含硼化合物通常是不稳定的。
[0006]已经报道了用于改善π<br/>‑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I)所示的多环化合物:其中环A、环E和环D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族基团或具有3至30个环原子的杂芳族基团;X表示CR5或N;虚线
‑‑‑
表示与Z1连接或与Z2连接的单键;Z1在与X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和Z1在不与X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R
X9
或N;Z2在与X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和Z2在不与X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R
X8
或N;Y表示NR1、O、S、或CR
22
;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H、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25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硫基、烷基和/或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羰基、烷基或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氨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酰胺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羧基、取代的磷酰基、CN、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或R4和R5可以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脂族环;R1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25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或
式(II)的基团其中X

表示CR5’
或N;R4’
、R5’
和X

如R4、R5和X所定义;不同之处在于R4’
和R5’
可以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X

处的虚线
‑‑‑
表示与Z3连接或与Z4连接的单键;Z3在与X

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和Z3在不与X

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R
X6A
或N;Z4在与X

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和Z4在不与X

处的虚线连接的情况下表示CR
X8A
或N;式(II)的基团中的其它虚线
‑‑‑
表示与基团NR1的N原子的键合位点;其中R1可以与环A或环E连接;R2、R2’
和R2’’
各自独立地表示H、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25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硫基、烷基和/或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羰基、烷基或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氨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酰胺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羧基、取代的磷酰基、CN、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或两个残基R2可以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或;残基R2’
或R2’’
之一可以与环A或环E连接;R6、R8、R9、R
X6A
、R
X8A
、R
X8
和R
X9
各自独立地表示H、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25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硫基、烷基和/或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羰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羧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酰胺基、烷基或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氨基、取代的磷酰基、CN、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其中两个相邻的基团R6、两个相邻的基团R8和/或两个相邻的基团R9和/或R
X6A
和与R
X6A
相邻的基团R6和/或R
X9
和与R
X9
相邻的基团R9和/或R
X8
和与R
X8
相邻的基团R8和/或R
X8A
和与R
X8A
相邻的基团R8可以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n为0或1;和m和o各自独立地为0、1、2或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由式(III)所示
其中X1是CR
X1
或N;X2是CR
X2
或N;X3是CR
X3
或N;X4是CR
X4
或N;X5是CR
X5
或N;X6是CR
X6
或N;X7是CR
X7
或N;R
X1
、R
X2
、R
X3
、R
X4
、R
X5
、R
X6
和R
X7
各自独立地表示H、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25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硫基、烷基和/或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羰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羧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酰胺基、烷基或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氨基、取代的磷酰基、CN、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其中两个相邻的基团R
X5
和R
X6
、R
X6
和R
X7
和/或R
X7
和R
X6A
、两个相邻的基团R
X8
和R
X1
和/或R
X1
和R
X8A
和/或两个相邻的基团R
X4
和R
X3
、R
X3
和R
X2
和/或R
X2
和R
X9
可以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其由式(IV)所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合物,其由式(V)和(VI)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合物,其由式(VII)、(VIII)、(IX)、(X)和(XI)所示其由式(VII)、(VIII)、(IX)、(X)和(XI)所示其中
R7表示H、卤素、 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至25个碳原子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25个环碳原子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3至18个环原子的杂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24个环碳原子的芳硫基、烷基和/或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羰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羧基、烷基或芳基取代的酰胺基、烷基或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氨基、取代的磷酰基、CN、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其中两个相邻的基团R7可以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或者R7和R
X6A
和/或R7和R
X8A
可以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和p表示0、1、2、3、4或5,优选为0、1、2或3,更优选为0、1或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由式(XII)、(XIII)、(XIV)、(XV)、(XVI)、(XVII)、(XVIII)、(XIX)、(XX)、(XXI)、(XXII)、(XXIII)、(XXIV)和(XXV)所示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4、R5、R4’
和R5’
各自独立地表示H、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至30个环碳原子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2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5至18个环原子的杂芳基、烷基和/或芳基取代的甲硅烷基、或者烷基或芳基或杂芳基取代的氨基;或者R4和R5一起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基环;和/或R4’
和R5’
一起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环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基环;优选地,R4、R5、R4’
和R5’
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 仲丁基、正戊基、仲戊基、3

戊基、2

甲基丁基、3

甲基丁
‑2‑
基、2

甲基丁
‑2‑
基或2,2

二甲基丙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优选为未取代的苯基)、C1‑
C4‑
烷基取代的苯基(尤其是对叔丁基苯基、均三甲苯基、邻甲基苯基)、未取代或取代的联苯基(优选为未取代的联苯基)、或2,4

二氟苯基,更优选为未取代的苯
基或C1‑
C4‑
烷基取代的苯基;或者R4和R5一起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基环;和/或R4’
和R5’
一起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环或取代或未取代的环己基环。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