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2006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属于发动机冷却领域,包括制备前驱体溶液,制备初级溶液,制备活性液,制备散热液;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在缓蚀过程中形成的保护膜极易被破坏导致缓蚀率极低的问题,提高散热液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缓蚀效果,解决乙二醇散热液易吸水后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汽车销量以及使用量得到极大提升,车用散热液的市场总需求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增加,发动机散热液是冷却系统中的导热介质,具有冷却、防腐、防垢、防冻、防泡的功能,是发动机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0003]散热液一般由水、防冻剂、添加剂三部分组成,按成分不同可分为酒精型、甘油型、乙二醇型等类型的散热液。酒精型散热液是用乙醇(俗称酒精)作防冻剂,价格便宜,流动性好,配制工艺简单,但沸点较低、易蒸发损失、冰点易升高、易燃等,现已逐渐被淘汰;甘油型散热液沸点高、挥发性小、不易着火、无毒、腐蚀性小,但降低冰点效果不佳、成本高、价格昂贵,用户难以接受,只有少数北欧国家仍在使用;乙二醇型散热液是用乙二醇作防冻剂,并添加少量抗泡沫、防腐蚀等综合添加剂配制而成,由于乙二醇易溶于水,可以任意配成各种冰点的散热液,其最低冰点可达

68℃,这种散热液具有沸点高、泡沫倾向低、粘温性能好、防腐和防垢等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散热液,目前国内所使用的几乎都是乙二醇型散热液。
[0004]但是乙二醇散热液在使用中易生成酸性物质,对发动机有腐蚀作用;而且乙二醇的吸水性强,易吸水后影响散热效果;一般都是通过添加缓蚀添加剂达到降低散热液对发动机腐蚀的目的,常见的缓蚀添加剂主要有无机盐型缓蚀添加剂和有机物型缓蚀添加剂,但是无机盐型散热液缓蚀效果较差,且无机盐型缓蚀剂属于消耗类缓蚀剂,随着时间增长,无机盐消耗增多,散热液达不到缓蚀的效果,且无机盐型缓蚀添加剂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和使用后稳定性变差,容易形成凝胶沉淀,不但使缓蚀性能下降,而且凝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堵塞发动机管道,附着在散热器内表面降低传热效率引起发动机过热故障;有机物型散热液缓蚀效果虽然勉强达到国标要求,但是在缓蚀过程中形成的保护膜极易被破坏,缓蚀率极低;虽然现在也有将无机盐和有机物复配制备散热液,但是复配效果不理想,制备的散热液在低温下和高温下的缓蚀效果差,此外,不管是无机盐型缓蚀添加剂还是有机物型缓蚀添加剂都不能解决乙二醇散热液易吸水后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0005]中国专利CN107267125A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防腐蚀发动机冷却液,该冷却液的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乙二醇30

50份,丙二醇60

90份,三元聚羧酸0.5

2份,硅酸盐0.01

0.05份,硅酸盐稳定剂0.02

0.05份,甘油0.5

1份,柠檬酸0.5

2份,高分子聚合物1

2份,EDTA

Al0.5

1份,消泡剂0.05

0.1份,气相抑制剂0.1

0.5份,染色剂0.5

1份,去离子水20

40份;该专利的不足:制备的冷却液易吸水,而且在发动机表面形成的多层保护膜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重防蚀散热液及其制备方法,能够
解决在缓蚀过程中形成的保护膜极易被破坏导致缓蚀率极低的问题,提高散热液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缓蚀效果,解决乙二醇散热液易吸水后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前驱体溶液,制备初级溶液,制备活性液,制备散热液。
[0008]所述制备前驱体溶液,将钼酸钠和硼砂溶于丙三醇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的温度控制到2

5℃,向混合溶液中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5

8%的氯化锌水溶液,控制滴加时间为20

30min,滴加结束后进行第一次超声分散,第一次超声分散结束后得到前驱体溶液;所述第一次超声分散的频率为30

40kHz,第一次超声分散的时间为40

50min。
[0009]其中,钼酸钠,硼砂,丙三醇,氯化锌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

15:18

20:500

550:10

12。
[0010]所述制备初级溶液,向前驱体溶液中加入聚马来酸酐,对苯甲二酸,十一烷酸,癸二酸,丙烯酸,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然后进行第二次超声分散,第二次超声分散结束,得到初级溶液;所述第二次超声分散的频率为20

30kHz,第二次超声分散的时间为30

40min。
[0011]其中,前驱体溶液,聚马来酸酐,对苯甲二酸,十一烷酸,癸二酸,丙烯酸,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700

750:5

10:15

20:10

12:5

10:5

8:3

5。
[0012]所述制备活性液,将甲基苯并三氮唑,硅酸乙酯,2

巯基苯并噻唑,苯甲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去离子水,然后进行高剪切分散,高剪切30

40min加入聚乙烯醇1788,继续高剪切20

30min,得到初级活性液,然后将初级活性液进行低温静置,低温静置结束,缓慢升温至40

45℃后进行第三次超声分散,第三次超声分散结束,得到活性液。
[0013]所述高剪切的温度为60

70℃,高剪切的速度为2000

2200rpm。
[0014]所述低温静置的温度为2

5℃,低温静置的时间为40

50min。
[0015]所述缓慢升温,将温度由2

5℃缓慢升高至40

45℃,控制升温速度为2

3℃/min。
[0016]所述第三次超声分散的频率为50

60kHz,第三次超声分散的时间为40

50min。
[0017]其中,甲基苯并三氮唑,硅酸乙酯,2

巯基苯并噻唑,苯甲酸钠,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去离子水,聚乙烯醇1788的质量比为1

3:5

8:15

18:10

12:15

18:250

300:4

6。
[0018]所述制备散热液,将活性液,氢氧化钠,有机硅聚醚复合消泡剂混合均匀后,得到初级散热液,然后经初级散热液的温度控制到40

45℃后边搅拌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前驱体溶液,制备初级溶液,制备活性液,制备散热液;所述制备前驱体溶液,将钼酸钠和硼砂溶于丙三醇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的温度控制到2

5℃,向混合溶液中缓慢滴加质量分数为5

8%的氯化锌水溶液,控制滴加时间为20

30min,滴加结束后进行第一次超声分散,第一次超声分散结束后得到前驱体溶液;所述制备初级溶液,向前驱体溶液中加入聚马来酸酐,对苯甲二酸,十一烷酸,癸二酸,丙烯酸,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然后进行第二次超声分散,第二次超声分散结束,得到初级溶液;所述制备活性液,将甲基苯并三氮唑,硅酸乙酯,2

巯基苯并噻唑,苯甲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和去离子水,然后进行高剪切分散,高剪切30

40min加入聚乙烯醇1788,继续高剪切20

30min,得到初级活性液,然后将初级活性液进行低温静置,低温静置结束,缓慢升温至40

45℃后进行第三次超声分散,第三次超声分散结束,得到活性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前驱体溶液步骤中钼酸钠,硼砂,丙三醇,氯化锌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

15:18

20:500

550:10

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初级溶液步骤中前驱体溶液,聚马来酸酐,对苯甲二酸,十一烷酸,癸二酸,丙烯酸,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700

750:5

10:15

20:10

12:5

10:5

8:3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散热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活性液步骤中甲基苯并三氮唑,硅酸乙酯,2

巯基苯并噻唑,苯甲酸钠,纳米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修陈宏春王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纯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