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999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包括:主架体,其包括一竖杆,所述竖杆底部设有承托件,所述竖杆顶部设有固定件;束缚组件,其包括束缚件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尾部套接于所述竖杆上,所述束缚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侧面,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块并且围设成一放置区,所述放置区与所述承托件平行,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可调节固定带,根据蜂蛹的大小调节,在不破坏蜂蛹外壳的情况下对蜂蛹进行固定,实现啮小蜂释放的有效性,同时增加固定装置,使释放装置固定简单快捷。使释放装置固定简单快捷。使释放装置固定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及观赏树木,尤以阔叶树危害严重,对农作物林木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0003]美国白蛾发生严重,发生面积大而广,寄主植物杂,属于检疫性害虫,虽然在害虫爆发或者发生严重所在地一般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扼杀,但是化学制剂威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并且美国白蛾自身会产生抗体,影响化学制剂捕杀的效果。目前常采用药剂捕杀与生物防治结合的方式,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周氏啮小蜂,定期释放天敌让自然界生物达到平衡,控制虫口密度。现有的现在周氏啮小蜂的释放一般采用泡钉穿过茧壳固定在树上的的方式进行释放,这种方法在释放过程中容易伤到蛹体。使周氏啮小蜂过早的暴露在环境之中,使其受到蚂蚁、胡蜂等昆虫的侵害。
[0004]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989781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白蛾黑棒啮小蜂树干释放装置,该装置在蜂蛹的固定方面采用的是扎丝,由于扎丝较细而且不能根据蜂蛹的大小改变直径,导致蜂蛹容易被破坏,不适用大小变化的蜂蛹,使用性较差,而且还未设置固定结构,使用时固定困难,所以针对上述的问题加以改进,用于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
[0005]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其可以通过增加可调节固定带,根据蜂蛹的大小调节,在不破坏蜂蛹外壳的情况下对蜂蛹进行固定,实现啮小蜂释放的有效性,同时增加固定装置,使释放装置固定简单快捷。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包括:主架体,其包括一竖杆,所述竖杆底部设有承托件,所述竖杆顶部设有固定件;束缚组件,其包括束缚件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尾部套接于所述竖杆上,所述束缚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侧面,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块并且围设成一放置区,所述放置区与所述承托件平行。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所述固定块可沿所述竖杆上下滑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所述承托件为盘状结构。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所述束缚带内侧设有定位齿。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所述固定块设有一固定孔,所述束缚带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部并且可沿所述固定孔滑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所述固定孔内设有与所述定位齿对
应设置的固定凸起。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所述固定件为泡钉,所述泡钉穿设于所述竖杆顶部。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包括:主架体,其包括一竖杆,所述竖杆底部设有承托件,承托件设置在装置的底部,用于将蜂蛹放置在释放装置上面,防止蜂蛹掉落,所述竖杆顶部设有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需要释放的位置,简单快捷;束缚组件,其包括束缚件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尾部套接于所述竖杆上,并且固定块可沿着竖杆上下滑动,调节束缚组件和承托件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大小的蜂蛹进行固定束缚,所述束缚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侧面,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块并且围设成一放置区,放置区用于放置蜂蛹,所述放置区与所述承托件平行,保证承托件和放置区配合,固定蜂蛹位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束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在图中,1

承托件,2

竖杆,3

束缚组件,301

固定块,302

滑动孔,303

固定孔,304

固定凸起,305

定位齿,306

束缚带,307

放置区,4

竖杆固定块,5

泡钉,6

蜂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该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包括主架体和束缚组件3,主架体包括一竖杆2,在竖杆2的底部设有一个承托件1,承托件1为盘状结构,底部设有圆弧凹陷,设置圆弧凹陷可以很好的将蜂蛹6底部和承托件1的底部配合,实现很好的接触,防止蜂蛹6出现滑落的现象,在竖杆2的顶部设有固定件,固定件采用的是泡钉5固定,泡钉5穿设于竖杆2的顶部,在固定在树枝枝干上时,通过泡钉5固定在特定的位置,方便快捷,极大的方便了对释放装置的布置。
[0021]参见图3,优选的是,本技术的束缚组件3,其包括固定块301、滑动孔302、固定孔303、固定凸起304、定位齿305、束缚带306和放置区307,固定块301尾部通过设置的滑动孔302套接于所述竖杆2上,保证固定块301能够在竖杆2上上下滑动,适应在不同大小的蜂蛹6释放时,通过调节固定块301的高度适用在不同大小的蜂蛹6,所述束缚带306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块301侧面,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块301,在固定块301前端设有固定孔303,束缚带306通过固定孔303穿设过固定块301,在束缚带306的内侧设有定位齿305,在固定孔303的内部设有与定位齿305配合的固定凸起304,固定凸起304和定位齿305配合,在束缚带306伸缩需要一定的力,防止在布置释放器的位置后,风雨导致释放器内部的蜂蛹6被吹出,导致释放不准确,并且束缚带306围设成一放置区307,所述放置区307与所述承托件1平行,保证蜂蛹6放置后的位置,增加蜂蛹6的成活率。
[0022]在本实例中,通过泡钉5穿设在竖杆2的顶部竖杆固定块4上,然后将泡钉5钉入到
固定的位置,此时将蜂蛹6通过放置区307放置到承托件1上,通过调整固定块301的位置,调整放置区307和承托件1之间的上下位置,调整到合适和位置后,将调整束缚带306,从而调整放置区307的大小,保证束缚带306能够束缚到蜂蛹6,但不至于破坏蜂蛹6的外壳,此时释放装置全部布置完成。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包括:主架体,其包括一竖杆,所述竖杆底部设有承托件,承托件设置在装置的底部,用于将蜂蛹放置在释放装置上面,防止蜂蛹掉落,所述竖杆顶部设有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需要释放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其包括一竖杆,所述竖杆底部设有承托件,所述竖杆顶部设有固定件;束缚组件,其包括束缚带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尾部套接于所述竖杆上,所述束缚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侧面,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块并且围设成一放置区,所述放置区与所述承托件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可沿所述竖杆上下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氏啮小蜂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为盘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王玥洋张嘉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