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均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995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能够使得机械视觉精准捕捉的物料均布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料输送线、第一循环输送线和出回料输送线,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出料端高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并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出料端高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并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出料端高于所述上料输送线并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出料端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上料输送线及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驱动装置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与外部机械手及外部机械视觉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均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物料均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华司,英文为spring washer,即为弹簧垫片,属于紧固件的一种,为标准件。华司是喇叭的组成部件之一,因此在喇叭组装生产线中,就涉及到华司的送料。华司的来料单位是箱,而且纸箱里的华司是无序摆放的,而华司有正反面区分,带凸点的面与盆架连接,带凹点的的面与磁铁连接。在喇叭自动组装的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华司自动分拣成一个一个的有序排放,并确保华司带凸点的面朝上,然后才能使用机器人将华司自动夹取到待组装的载具上。
[0003]喇叭组装的其中一个工序是华司与盆架进行组装,首先华司与盆架用胶水进行粘合,然后将粘合好的华司与盆架进行铆压,该工序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组装,因此华司需要快速被分拣出来。而在上料过程中,华司是成批倾倒在输送线上进行输送的,在堆积的华司里,由于华司的本体颜色都是一样,机械视觉很难抓取华司的特征,所以需要将华司摊开,华司之间不能重叠,这样机械视觉才能抓取到华司的特征,但是目前的技术很难做到每一个华司之间都不重叠。因此,特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使得机械视觉精准捕捉的物料均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能够使得机械视觉精准捕捉的物料均布装置。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料输送线、第一循环输送线和出回料输送线,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出料端高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并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出料端高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并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出料端高于所述上料输送线并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出料端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上料输送线及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驱动装置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与外部机械手及外部机械视觉相配合。
[0006]进一步,所述上料输送线和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输送线,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的入料端低于所述所述上料输送线并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出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的出料端高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并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入料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的入料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入料端设置有第四传感器。
[0008]进一步,所述上料输送线、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块,两块所述导向块的内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
[0009]进一步,所述上料输送线、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和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均倾斜设置且均为出料端高于入料端,所述出回料输送线水平设置。
[0010]进一步,所述上料输送线、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和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两侧及入料端均设置有挡板。
[0011]进一步,所述上料输送线、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和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出料端均设置有导料组件,所述导料组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导料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设置在所述导料板的两侧,所述导料板倾斜向下设置。
[0012]进一步,所述上料输送线的上方设置有料仓输送线,所述料仓输送线的入料端设置有放料仓,所述料仓输送线的出料端配合设置有第一落料斜梯,所述第一落料斜梯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落料斜梯,所述第二落料斜梯位于所述上料输送线的入料端上方。
[0013]进一步,所述料仓输送线的出料端的两侧设置有对射传感器。
[0014]进一步,所述出回料输送线的中段设置有若干个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与外部机械视觉相配合。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上料输送线、第一循环输送线和出回料输送线,上料输送线用于华司的上料,将华司输送至第一循环输送线上,第一循环输送线用于将华司输送至出回料输送线上,出回料输送线用于对华司进行输送并且与外部机械手及外部机械视觉配合,由外部机械视觉对其输送的华司进行识别,识别后再由外部机械手将华司取走,不能识别的华司则回流至上料输送线上,再次上料。第一传感器与上料输送线及第一循环输送线的驱动装置配合,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循环输送线的出料端是否有华司,若存在华司,上料输送线和第一循环输送线停止输送,等待设定时间后再次输送,若没有检测到华司的存在则持续输送,因此上料输送线和第一循环输送线的输送动作同步,出回料输送线输送动作独立;由于每条输送线之间的衔接都设置为高度差衔接,因此有叠合的华司也会在输送的过程中跌落而分开,又因为整个设备是循环流动的,因此即便在出回料输送线上有叠合的情况出现,也能够通过回流至所述上料输送线上再次流动,再经过多次掉落而分开,故而保证了外部机械视觉能够识别、捕捉每个华司的特征。因此,由上述可见,本技术采用高度差衔接的方式连接各输送线,从而能够将叠合的华司分开,设计合理,并且整体结构简单,能够使得机械视觉精准捕捉,实现华司的持续供料,保证喇叭组装生产线持续作业。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所述料仓输送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包括上料输送线1、第一循环输送线2和出回料输送线3,所述上料输送线1的出料端高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并与所述第一循
环输送线2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出料端高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并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的出料端高于所述上料输送线1并与所述上料输送线1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出料端设置有与其驱动装置相配合的第一传感器5,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与外部机械手及外部机械视觉100相配合。所述上料输送线1和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及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相连接构成循环式输送线,所述上料输送线1用于华司的上料,将华司输送至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上,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用于将华司输送至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上,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用于对华司进行输送并且与外部机械手及外部机械视觉100配合,由外部机械视觉100对其输送的华司进行识别,识别后再由外部机械手将华司取走,不能识别的华司则回流至所述上料输送线1上,再次上料;所述第一传感器5与所述上料输送线1及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驱动装置配合,所述第一传感器5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出料端是否有华司,若存在华司,所述上料输送线1和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停止输送,等待设定时间后再次输送,若没有检测到华司的存在则持续输送,因此所述上料输送线1和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输送动作同步,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输送动作独立;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料输送线(1)、第一循环输送线(2)和出回料输送线(3),所述上料输送线(1)的出料端高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并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出料端高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并与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的出料端高于所述上料输送线(1)并与所述上料输送线(1)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出料端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传感器(5),所述第一传感器(5)与所述上料输送线(1)及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驱动装置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与外部机械手及外部机械视觉(100)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料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线(1)和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之间设置有第二循环输送线(4),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4)的入料端低于所述所述上料输送线(1)并与所述上料输送线(1)的出料端相配合,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4)的出料端高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并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入料端相配合,所述出回料输送线(3)的入料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4)的入料端设置有第三传感器(7),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的入料端设置有第四传感器(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料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输送线(1)、所述第一循环输送线(2)和所述第二循环输送线(4)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块(9),两块所述导向块(9)的内侧均设置有导向斜面(10)。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业辉张英华唐甄贤程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达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