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85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阀组模块、控制模块和增压模块,框架的上表面安装有冷却模块,所述阀组模块安装于框架的内壁,所述增压模块安装于框架底面的中部,阀组模块与增压模块连接,所述增压模块的出口管穿过冷却模块的冷却套管。该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将阀组模块布置在框架的内壁,可以借助框架的内壁作为安装基础,且可将控制模块嵌在内壁上便于人员在外面进行操作,而不用进入框架内进行操作,既方便了操作,又节省了操作空间;增压模块自身体积较大,故设于框架中间位置,与阀组模块之间预留人员通道便于后期的维护。与阀组模块之间预留人员通道便于后期的维护。与阀组模块之间预留人员通道便于后期的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氢站
,具体为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

技术介绍

[0002]加氢站的建设普遍占地面积较大,对站址选择、土建条件要求严格,建设周期长,其中以压缩机、冷水机尤为突出。需要在完成地基后,站内设备才可入场安装、连接,建设周期长。其中压缩机、冷水机的安装、现场连接、调试最为复杂。随着氢能的深入发展,普通的固定式加氢站已不能满足日趋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阀组模块、控制模块和增压模块,框架的上表面安装有排风模块;
[0005]所述阀组模块安装于框架的内壁,所述增压模块安装于框架底面的中部,阀组模块与增压模块连接,所述增压模块的出口管穿过冷却模块的冷却套管。
[0006]进一步限定,所述框架的顶板由其一端向其另一端倾斜安装,框架顶部斜面的结构对内能避免氢气聚集,对外又可以避免雨水聚集,方便排水。
[0007]进一步限定,所述框架的顶板上设有排风模块,所述排风模块包括无动力风球和强排风扇。
[0008]进一步限定,还包括安全防护模块,所述安全防护模块包括设置于氢气管路上的低压安全阀和高压安全阀、安装于框架内的氢浓度探测器、设置于顶板边缘的防护栏以及铺设于顶板上的网格板
[0009]进一步限定,所述增压模块采用隔膜压缩机,增压模块的底架与框架的底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阀组模块通过螺栓安装于框架的内壁。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控制模块采用触摸屏控制器,控制模块嵌设于框架的内壁且其触摸屏位于框架的外侧。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模块采用冷水机,冷却模块的冷却套管位于框架内侧的顶部。
[0013]进一步限定,所述框架的骨架采用型钢焊接而成,其外部采用钣金拼接而成,均可打开,方便了对增压模块的安装维护,此种结构可根据结构设计进行变更,灵活性强,可塑性高。
[0014]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将阀组模块布置在框架的内壁,可以借助框架的内壁作为安装基础,且可将控制模块嵌在内壁上便于人员
在外面进行操作,而不用进入框架内进行操作,既方便了操作,又节省了操作空间;增压模块自身体积较大,故设于框架中间位置,与阀组模块之间预留人员通道便于后期的维护;冷却模块由于体积较大且与增压模块在工作流程上有上下游的关系,故布置在框架顶部,其中冷却套管位于增压模块顶部,既可以节省占地面积,又不会增加压缩机与冷却模块的距离而增加功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布设示意图;
[0019]图5为现有撬装增压站的布设示意图
[0020]图中:1、框架;2、阀组模块;3、增压模块;4、冷却套管;5、强排风扇;6、防护栏;7、冷却模块;8、无动力风球;9、控制模块;10、触摸屏,100、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100,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内设有阀组模块2、控制模块9和增压模块3,框架1的上表面安装有冷却模块7;
[0023]所述阀组模块2安装于框架1的内壁,所述增压模块3安装于框架1底面的中部,阀组模块2与增压模块3连接,所述增压模块3的出口管穿过冷却模块7的冷却套管4。
[0024]所述框架1的顶板由其一端向其另一端倾斜安装,框架1顶部采用斜面的结构对内能避免氢气聚集,对外又可以避免雨水聚集,方便排水,由于介质是氢气,为避免氢气聚集,顶部需要做成平面,这样会导致顶部积水,为避免此情况的发生,顶部做成微斜面,顶部框架1间增加过水槽,使雨水汇集到一侧并通过排水通道排出。
[0025]所述框架1的顶板上设有排风模块,所述排风模块包括无动力风球8和强排风扇5,排风模块可减少氢气在框架1内的聚集,可通过无动力风球8时刻对框架1内进行通风换气,也可以在有突发情况时,通过强排风扇5快速的对框架1进行通风换气,二者结合保证了框架1内无氢气集聚的风险。
[0026]还包括安全防护模块,所述安全防护模块包括设置于氢气管路上的低压安全阀和高压安全阀,在氢气管路超压时即可打开进行放散,保证管路内氢气压力不超压,且超压后可以有效及时放散,保证下游管路安全,安装于框架1内的氢浓度探测器,可实时监控撬内氢气浓度,并通过撬装站内的声光报警器及时发出报警,设置于顶板边缘的防护栏6以及铺设于顶板上的网格板,起到防滑、防跌落的作用。
[0027]所述增压模块3采用隔膜压缩机,增压模块3的底架与框架1的底板之间采用螺栓
固定,隔膜压缩机具有压缩比大、密封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防止氢气泄漏,保证框架1内的安全,增压模块3与框架1采用螺栓固定,框架1内在增压模块3安装位置加固了安装基础,确保压缩机正常工作,此种固定方式立于后期隔膜压缩机的更换及维护。
[0028]所述阀组模块2通过螺栓安装于框架1的内壁,阀组模块2集成了氮气吹扫、氢气置换、氢气平衡的功能,其中氢气平衡采用了限流孔板,通过前后流量差形成压差来平衡氢气。阀组模块2与框架1内壁固定采用螺接方式。这种固定方式使阀组模块2与框架1的加工制造过程平行进行,进而加快生产进程,缩短工期。也利于后期的升级改装及维护。
[0029]所述控制模块9包括触摸屏10控制器,框架1内的各电器元件均与控制模块9连接,控制模块9嵌设于框架1的内壁且其触摸屏10位于框架1的外侧,控制模块9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各个传感器监控整个工作过程,通过预设的控制逻辑来控制管理整个增压过程,系统在各个关键节点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整个系统的压力、温度情况,可以通过与设定值的对比分析,及时提醒或报警,并启动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自动关闭电磁阀,切断气路,自动打开某些电磁阀自动放散等。
[0030]所述冷却模块7采用冷水机,冷却模块7的冷却套管4位于框架1内侧的顶部,介于氢气增压后温度会升高,介质温度高会增大后端管路上的阀件选型难度及成本,故对增压后的氢气进行冷却。本系统中采用的是水冷的冷却方式,冷水机提供恒温、恒流、恒压的冷却水,采用套管结构,冷却水将氢气的热量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设有阀组模块、控制模块和增压模块,框架的上表面安装有冷却模块;所述阀组模块安装于框架的内壁,所述增压模块安装于框架底面的中部,阀组模块与增压模块连接,所述增压模块的出口管穿过冷却模块的冷却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顶板由其一端向其另一端倾斜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顶板上设有排风模块,所述排风模块包括无动力风球和强排风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加氢站用集约式撬装增压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防护模块,所述安全防护模块包括设置于氢气管路上的低压安全阀和高压安全阀、安装于框架内的氢浓度探测器、设置于顶板边缘的防护栏以及铺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陈华强黄泽民程雯玉蔡虹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