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80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6: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属于风量调节阀技术领域。该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包括风阀箱组件与风阀页组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贯穿所述安装架顶部并与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均设置在所述防尘网内侧,多组所述页片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两组所述风阀页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箱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该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通过在防尘网内侧安装对向设置的风机,防尘网有效的对风阀进行防尘,同时风机可以自动的对防尘网与风阀页片进行清理,通过电机控制风阀页片的角度与开合,同时风阀内部设置贯流风机,有效降低风阀箱体进出风时产生噪音和风通道内气流撞击箱体内壁产生的噪音。风通道内气流撞击箱体内壁产生的噪音。风通道内气流撞击箱体内壁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


[0001]本申请涉及风量调节阀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

技术介绍

[0002]风量调节阀简称风阀,是工业厂房民用建筑的通风、空气调节及空气净化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中央空调末端配件,一般用在空调,通风系统管道中,用来调节支管的风量,也可用于新风与回风的混合调节,现有风阀分为手动风阀与自动风阀,多数空气净化工程中采用自动风阀,自动风阀通过外接控制器,使电机转动带动风阀页开启与关闭从而调节风量,传统的风阀未设置有隔音设施,在进出风时会产生噪音,风阀在通风过程中,内部容易堆积灰尘,若灰尘堆积过多则会导致风阀内堵塞,风阀页难以转动,缩短风阀使用寿命,同时易导致风阀内部滋生细菌,使得经过风阀的空气遭到污染,长期吸入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专利技术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旨在改善传统的风阀未设置隔音,风阀内部容易堆积灰尘影响风阀使用寿命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包括风阀箱组件与风阀页组件。
[0005]所述风阀箱组件包括安装架、箱体、第一电机、防尘网、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与贯流风机,所述箱体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内壁,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贯穿所述安装架顶部并与所述箱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网安装于所述箱体两侧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均设置在所述防尘网内侧,所述贯流风机设置所述箱体内部。
[0006]所述风阀页组件包括框架、页片、齿轮组、第二齿轮、第二电机与滑台,所述框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页片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框架内壁,所述页片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页片通过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框架并与所述齿轮组啮合传动,所述滑台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滑动贯穿于所述框架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齿轮键连接,所述风阀页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风阀页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箱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
[000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风阀箱体两侧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设置防尘网,在防尘网内侧安装对向设置的风机,防尘网有效的对风阀进行防尘,防止灰尘进入风阀箱体内,避免了内部灰尘的堆积和细菌的滋生,同时风机可以自动的对防尘网与风阀页片进行清理,减轻操作人员负担,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与齿轮组传动连接的风阀页片,可通过电机控制风阀页片的角度与开合,同时在风阀内部风通道设置贯流风机,可有效降低风阀
箱体进出风时会产生噪音和风通道内气流撞击箱体内壁产生的噪音。
[000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箱体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防尘网底部插接于所述限位槽。
[000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箱体底部设置限位槽,防尘网插接在限位槽内,避免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启动时吹动防尘网造成防尘网震动和偏移。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架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防尘网滑动插接于所述安装槽,所述防尘网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
[00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尘网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安装架顶部设置安装槽,可从安装槽处取出防尘网进行更换和清洗,避免长时间使用造成防尘网堵塞。
[00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防尘网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固定安装于所述防尘网顶部。
[00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尘网顶部设置提手,可通过拉动提手快速地将防尘网从箱体内取出,使得安装更换操作更加方便便捷且更加高效。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箱体内壁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防潮垫,所述防潮垫与箱体内壁可拆卸连接。
[00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防潮垫能有效的吸收换风过程中带有的潮气,潮气堆积过多则会导致风阀内老化,风阀页片难以转动,缩短风阀使用寿命。
[00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箱体内壁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棉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
[0017]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箱体内壁顶部及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棉,吸音棉能吸收风阀内气流撞击箱体内壁产生的噪音,使得风阀整体的噪音更小。
[00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风阀箱组件还设置有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滑台电性连接。
[0019]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备用电源可在风阀失去电源状态下提供电能,在意外停电或切断电源状态下短时间供电,避免在风阀关闭时无法调节风阀,导致空气无法流通。
[00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二风机均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风机与四组所述第二风机并列对称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出风口与进风口。
[002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均设置有四组,使得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提供的风力更强,对防尘网与页片的自动除尘能力更强。
[002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页片设置为菱形,多组所述页片之间为相互软搭接。
[002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页片设置为菱形,在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对页片进行除尘时能够更快的将页片上的灰尘吹走,同时多组页片间软搭接,使得风阀密闭状态下页片间的贴合更加紧密。
[002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一转轴、传动齿轮与第二转轴,所述第一齿轮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齿轮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转轴与多组所述页片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框架,多组所述第一齿轮与多组所述传动齿轮依次啮合。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风阀箱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风阀页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中:100

风阀箱组件;110

安装架;111

安装槽;122

防潮垫;123

吸音棉;120

箱体;121

限位槽;130

第一电机;140

防尘网;141

提手;150

第一风机;160

第二风机;17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阀箱组件(100),所述风阀箱组件(100)包括安装架(110)、箱体(120)、第一电机(130)、防尘网(140)、第一风机(150)、第二风机(160)与贯流风机(170),所述箱体(120)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10)内壁,所述第一电机(13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架(110)顶部,所述第一电机(130)的输出轴转动贯穿所述安装架(110)顶部并与所述箱体(12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网(140)安装于所述箱体(120)两侧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150)与所述第二风机(160)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12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150)与第二风机(160)均设置在所述防尘网(140)内侧,所述贯流风机(170)设置所述箱体(120)内部;风阀页组件(200),所述风阀页组件(200)包括框架(210)、页片(220)、齿轮组(230)、第二齿轮(240)、第二电机(250)与滑台(260),所述框架(210)固定安装于所述箱体(12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页片(220)两端转动安装于所述框架(210)内壁,所述页片(220)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页片(220)通过所述齿轮组(23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240)转动安装于所述框架(210)并与所述齿轮组(230)啮合传动,所述滑台(260)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210),所述第二电机(250)与所述滑台(260)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50)的输出轴滑动贯穿于所述框架(210)侧壁并与所述第二齿轮(240)键连接,所述风阀页组件(200)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风阀页组件(200)分别安装于所述箱体(120)的进风口与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对开多页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0)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21),所述防尘网(140)底部插接于所述限位槽(1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噪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波周海峰周海涛朱厚强贾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盛宏宇机电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