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收式热泵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在烟道中加装冷凝换热器对烟气进行降温,利用烟气中饱和蒸汽冷凝放热加热热网水或锅炉给水,从而实现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与除湿脱白。
[0003]烟气中饱和蒸汽的冷凝受到露点的限制,利用冷凝换热器进行降温难以实现饱和蒸汽的深度冷凝与余热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提高了脱硫浆液热量的利用程度,实现了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毛细管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
[0007]毛细管换热器包括壳体、两张阻隔板和多根毛细管;两张阻隔板平行设置在壳体中,两张阻隔板与壳体内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细管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毛细管换热器包括壳体(7)、两张阻隔板(8)和多根毛细管(10);两张阻隔板(8)平行设置在壳体(7)中,两张阻隔板(8)与壳体(7)内壁密封连接,在两张阻隔板(8)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壳体(7)上位于密封腔体的区域设置有抽汽入口(9)和抽汽出口(11),抽汽入口(9)连接有机组抽汽;多根毛细管(10)的两端均将两张阻隔板(8)贯穿,壳体(7)上位于毛细管(10)前端的区域设置有浆液入口(6),壳体(7)上位于毛细管(10)后端的区域设置有浆液出口(12)和蒸汽出口(13);吸收式热泵包括吸收器(14)、溶液换热器(17)和发生器(18);吸收器(14)冷端连接热网水,吸收器(14)热端入口连接毛细管换热器的蒸汽出口(13),吸收器(14)的液体出口通过溶液换热器(17)热端连接蒸发器(18)冷端进口,蒸发器(18)冷端出口通过溶液换热器(17)冷端连接吸收器(14)的液体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18)的热端入口连接机组抽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器(14)冷端出口连接有冷凝器(19)的冷端入口,蒸发器(18)的热端出口连接冷凝器(19)的热端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19)的热端入口连接毛细管换热器的抽汽出口(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收器(14)的液体出口与溶液换热器(17)热端入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15);溶液换热器(17)冷端出口与吸收器(14)的液体进口之间设置有膨胀阀(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毛细管与吸收式热泵的脱硫浆液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7)位于毛细管(10)前端的区域内设置有水平的密封板(5),密封板(5)尺寸与壳体(7)位于毛细管(10)前端的区域横截面尺寸相同,密封板(5)将其顶底区域分隔,密封板(5)连接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明,蔡浩飞,张宇,彭烁,刘家男,周贤,姚国鹏,安航,白烨,王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