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921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它包括惰性气体柜、溶剂分离器和至少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其中,所述溶剂分离器的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一组所述吸附/脱附装置包括一个空气源热泵和一个活性炭吸附/脱附塔,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进口包括废气进口和惰性气体进口,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出口包括惰性气体出口和达标废气出口。通过同一个空气源热泵,实现在吸附处理时,对废气进行降温,在脱附处理时,对惰性气体进行升温,减少装置能耗;通过溶剂分离器实现对气体进行脱水的功能,提高溶剂回收率,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热和制冷效率高。制冷效率高。制冷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处理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工艺流程会产生废气,从而导致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气体。该类气体大多具有毒性并伴有恶臭,部分还可致癌,且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所以不能直接排放与空气中,需要对废气进行处理。
[0003]目前对有机废气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吸附法,有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层吸附,吸附后洁净的气体高空排放,当活性炭吸附层进行一定时间的吸附后,活性炭吸附层再经加热脱附,脱附出的气体被冷凝器冷凝为液态混合物后回收。传统的活性炭的升温再生脱附过程所需要的系统复杂、蒸汽能耗大、有机溶剂回收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系统复杂、蒸汽能耗大、有机溶剂回收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惰性气体柜、溶剂分离器和至少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其中,
[0007]所述溶剂分离器的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0008]一组所述吸附/脱附装置包括一个空气源热泵和一个活性炭吸附/脱附塔,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进口包括废气进口和惰性气体进口,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出口包括惰性气体出口和达标废气出口;
[0009]所述惰性气体柜与空气源热泵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空气源热泵的出口与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废气进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空气源热泵的出口与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惰性气体进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吸附/脱附装置的惰性气体出口与溶剂分离器的进口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溶剂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空气源热泵的进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与第五管道连通,第一管道与第五管道形成惰性气体循环通道。
[0010]优选地,所述吸附/脱附装置设置两组,包括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和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和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并行设置,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的空气源热泵的进口和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的空气源热泵的进口均通过第一管道与惰性气体柜连接,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惰性气体出口和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惰性气体出口均通过第四管道与溶剂分离器的进口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吸附/脱附塔包括壳体、活性炭床层、活性炭卸料口、防爆口,其中,活性炭床层设于壳体内,活性炭卸料口靠近活性炭床层设于壳体侧壁,防爆口设于壳
体顶部。
[0012]更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床层设有至少两个活性炭床层。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同一个空气源热泵,实现在吸附处理时,对废气进行降温,在脱附处理时,对惰性气体进行升温,减少装置能耗;通过溶剂分离器实现对气体进行脱水的功能,提高溶剂回收率,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热和制冷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00、惰性气体柜;200、溶剂分离器;310、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320、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301、空气源热泵;302、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3、活性炭床层;304、活性炭卸料口;305、防爆口;401、第一管道;402、第二管道;403、第三管道;404、第四管道;405、第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箭头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0019]实施例一:
[002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惰性气体柜100、溶剂分离器200和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其中,所述溶剂分离器200的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用于排出经分离处理后得到的惰性气体,第二出口用于排出经分离处理后得到的溶剂。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包括一个空气源热泵301和一个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进口包括废气进口和惰性气体进口,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出口包括惰性气体出口和达标废气出口。
[0021]惰性气体柜100与空气源热泵301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401连接,空气源热泵301的出口与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废气进口通过第二管道402连接,空气源热泵301的出口与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惰性气体进口通过第三管道403连接,吸附/脱附装置的惰性气体出口与溶剂分离器200的进口通过第四管道404连接,溶剂分离器200的第一出口与空气源热泵301的进口通过第五管道405连接,第一管道401与第五管道405连通,第一管道401与第五管道405形成惰性气体循环通道。
[0022]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包括壳体、活性炭床层303、活性炭卸料口304、防爆口305,其中,活性炭床层303横向设于壳体内,活性炭卸料口304靠近活性炭床层303设于壳体侧壁,防爆口305设于壳体顶部,其中,活性炭床层303设有两个活性炭床层303,两个活性炭床层303相互平行设于壳体内。
[0023]本技术中各管道、进口、出口的通断均是通过阀门或开关控制。
[0024]实施例二:
[0025]请参阅图2,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
置,包括惰性气体柜100、溶剂分离器200和两组吸附/脱附装置,其中,所述溶剂分离器200的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用于排出经分离处理后得到的惰性气体,第二出口用于排出经分离处理后得到的溶剂。每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包括一个空气源热泵301和一个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进口包括废气进口和惰性气体进口,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出口包括惰性气体出口和达标废气出口。
[0026]两组吸附/脱附装置包括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310和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320,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310和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320并行设置,即: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310的空气源热泵301的出口与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310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废气进口通过第二管道402连接,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310的空气源热泵301的出口与第一组吸附/脱附装置310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惰性气体进口通过第三管道403连接;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320的空气源热泵301的出口与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320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废气进口通过第二管道402连接,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320的空气源热泵301的出口与第二组吸附/脱附装置320的活性炭吸附/脱附塔302的惰性气体进口通过第三管道4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惰性气体柜、溶剂分离器和至少一组吸附/脱附装置,其中,所述溶剂分离器的出口包括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一组所述吸附/脱附装置包括一个空气源热泵和一个活性炭吸附/脱附塔,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进口包括废气进口和惰性气体进口,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出口包括惰性气体出口和达标废气出口;所述惰性气体柜与空气源热泵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空气源热泵的出口与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废气进口通过第二管道连接,空气源热泵的出口与活性炭吸附/脱附塔的惰性气体进口通过第三管道连接,吸附/脱附装置的惰性气体出口与溶剂分离器的进口通过第四管道连接,溶剂分离器的第一出口与空气源热泵的进口通过第五管道连接,第一管道与第五管道连通,第一管道与第五管道形成惰性气体循环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制冷与制热系统的废气处理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邢聪
申请(专利权)人:鉴翎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