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复合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9123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酯复合离型膜,其中聚酯复合离型膜包括PET薄膜层和PTFE微孔薄膜层;所述PET薄膜层和所述PTFE微孔薄膜层之间的结合牢度>4N/cm。通过将PET薄膜和PTFE微孔薄膜分别进行预处理,使二者表面具备较高的表面能,再采用复合辊将二者复合,从而获得离型效果好且耐高温的聚酯复合离型膜,使得聚酯复合离型膜既具有PET薄膜的刚性和强度,又具有PTFE微孔薄膜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特性。有PTFE微孔薄膜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特性。有PTFE微孔薄膜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复合离型膜


[0001]本技术涉及离型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酯复合离型膜。

技术介绍

[0002]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离型膜的离型力,会将离型膜表面涂覆离型剂,降低其表面能,以达到离型的效果。
[0003]聚酯离型膜(PET离型膜)是一种常用的离型膜,底材是PET薄膜,经过涂布含硅的有机化合物或含氟的化合物等离型剂制备而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和贴合性,广泛应用于包装、印刷、丝印、移印、铭板、薄膜开关、柔性线路、绝缘制品、线路板、激光防伪、贴合、电子、密封材料用膜、反光材料、防水材料、医药(膏药用纸)、卫生用纸、胶粘制品、模切冲型加工等行业领域,其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在各种温度较低的或者常温环境下的不粘处理;但是由于PET离型膜基材与离型膜上涂布的离型剂之间的粘结力普遍太小,很容易剥离,致使PET离型膜的离型效果差,使用寿命短,涂层易脱落,此外由于隔离剂的耐高温性能较差,常常会影响离型膜的粘性变化,其粘性不稳定等问题,再加上PET离型膜基材的使用温度最高只能100℃,超过100℃使用时材料就会软化,因此在一些高温环境下PET离型膜强力损失极大,材料变形严重,导致PET离型膜无法发挥作用,使用范围受限。
[0004]鉴于上述情况,业界亟待研发一种新的离型膜,不仅具有较好的离型效果,而且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酯复合离型膜,通过将PET薄膜和PTFE微孔薄膜分别进行预处理,使二者表面具备较高的表面能,再将二者采用复合辊复合,从而获得离型效果好且耐高温的聚酯复合离型膜,使得聚酯复合离型膜既具有PET薄膜的刚性和强度,又具有PTFE微孔薄膜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特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酯复合离型膜,包括PET薄膜层和PTFE微孔薄膜层;所述PET薄膜层和所述PTFE微孔薄膜层之间的结合牢度>4N/cm。
[0008]优选地,所述PET薄膜层采用共挤流延聚酯薄膜,所述PET薄膜层的厚度为5~100μm。
[0009]优选地,所述PTFE微孔薄膜层采用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所述PTFE微孔薄膜层的厚度5~25μm。
[0010]优选地,所述PTFE微孔薄膜层的表面能为5~15dyn/cm。
[0011]优选地,所述聚酯复合离型膜的厚度为10~125μm。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的聚酯复合离型膜,以PET薄膜作为基材,PTFE微孔薄膜为离型层,
在制备过程中,先分别提高PET薄膜和PTFE微孔薄膜的表面能,然后将二者通过复合辊复合,使得聚酯复合离型膜的基材和离型层之间的结合牢度>4N/cm,从而防止离型层从基材上脱落,使得聚酯复合离型膜既具有PET薄膜的刚性和强度,又具有PTFE微孔薄膜的耐高温和耐腐蚀特性;
[0014]2、通过将PET薄膜和PTFE微孔薄膜分别进行预处理,使二者表面具备较高的表面能,再将二者采用复合辊复合,从而获得离型效果好且耐高温的聚酯复合离型膜。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聚酯复合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聚酯复合离型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聚酯复合离型膜包括PET薄膜层1和PTFE微孔薄膜层2;PET薄膜层1和所述PTFE微孔薄膜层2之间的结合牢度>4N/cm。其中聚酯复合离型膜的厚度为10~125μm,在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聚酯复合离型膜的厚度为50~125μm;PET薄膜层1采用共挤流延聚酯薄膜,PET薄膜层1的厚度为5~100μm,PTFE微孔薄膜层2的表面能为5~15dyn/cm;PTFE微孔薄膜层2采用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PTFE微孔薄膜层2的厚度5~25μm。
[0020]如图2所示,上述的聚酯复合离型膜采用如下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PET薄膜预处理,将聚酯薄膜进行电晕处理和除尘处理;
[0022]具体处理过程如下:选择厚度为50~200μm的共挤流延聚酯薄膜(共挤流延聚酯薄膜是聚酯薄膜的一种,可在市面上直接购买),将其低熔点层进行电晕处理和除尘处理,其中电晕处理后的共挤流延聚酯薄膜的表面能从20~30dyn/cm提高至50~70dyn/cm,提高了共挤流延聚酯薄膜的表面的附着力;在电晕处理中,控制电压为2~15KV,电晕速度为5~20m/min。
[0023]S2,PTFE微孔薄膜预处理,将PTFE微孔薄膜进行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和除尘处理;
[0024]具体处理过程如下:选择厚度为5~30μm,微孔的孔径为0.15~2μm的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为PTFE微孔薄膜的一种),将其进行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和除尘处理,其中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后的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的表面能从5~10dyn/cm提高至15~25dyn/cm,提高了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的表面的附着力;离子处理/电晕处理的处理时间为1~10min;当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采用电晕处理时,控制电压为2~20KV,电晕速度为5~10m/min;其中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的宽度大于共挤流延聚酯薄膜的宽度,防止复合时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
膜粘附在复合辊上。
[0025]S3,复合辊复合,将经步骤S1处理后的聚酯薄膜和经步骤S2处理后的PTFE微孔薄膜在1~5min内采用复合辊快速复合,得到聚酯复合膜;
[0026]具体处理过程如下:由于电晕具有时效性,所以上述电晕后的共挤流延聚酯薄膜应立即与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复合;同样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的电晕或等离子处理有效时间更短,应立即与共挤流延聚酯薄膜复合,具体时间控制在1~5min内;在采用复合辊复合之前,对步骤S2处理后的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先预热至180℃~260℃,能更好的使聚四氟乙烯双向拉伸微孔薄膜与共挤流延聚酯薄膜复合,在复合辊复合过程中,控制复合温度为200~260℃,复合压力为1~3kg/cm2;
[0027]S4,将所述聚酯复合膜经热处理后得到聚酯复合离型膜。
[0028]具体处理过程如下:聚酯复合膜送入烘箱中进行热处理得到聚酯复合离型膜,一方面防止聚酯复合离型膜的尺寸变化,另一方面消除复合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酯复合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PET薄膜层和PTFE微孔薄膜层;所述PET薄膜层和所述PTFE微孔薄膜层之间的结合牢度>4N/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复合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薄膜层采用共挤流延聚酯薄膜,所述PET薄膜层的厚度为5~100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复合离型膜,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榴俊黄磊陈士超徐汀李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由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