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95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劲杆,所述加劲杆的上侧固定安装有U型加固筋,所述加固板的后侧设置有内侧模,所述内侧模的后侧设置有构造柱本体,所述构造柱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墙体,所述构造柱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外侧模,所述外侧模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架,所述第一伸缩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针对板子的规格,一般都采用锯子来进行裁切,无法直接进行调整的问题,该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具备宽度可随意调节的优点,提高了加固夹具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构造柱模板加固
,具体为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

技术介绍

[0002]构造柱是一种空间架构,具有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防止房屋倒塌的作用,它的设置部位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等,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使之能够抗弯抗剪,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0003]目前,针对构造柱的侧模加固,一般是通过在构造柱侧模的外侧固定上一块板,再用加固件进行固定的;而在板子固定的过程中,又需要针对不同宽度的构造柱侧模采用不同宽度的板子,需要现场进行裁切,从而完成对侧模的加固。现今,针对板子的规格,一般都采用锯子来进行裁切,无法直接进行调整,裁切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屑,不好清理,而且吸入人体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调节的加固装置来针对不同宽度的构造柱侧模进行加固;所以,针对现今构造柱侧模加固过程中出现的加固装置不能调整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具备宽度可随意调节的优点,解决了针对板子的规格,一般都采用锯子来进行裁切,无法直接进行调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劲杆,所述加劲杆的上侧固定安装有U型加固筋,所述加固板的后侧设置有内侧模,所述内侧模的后侧设置有构造柱本体,所述构造柱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墙体,所述构造柱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外侧模,所述外侧模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架,所述第一伸缩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架,所述第二伸缩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加固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内侧模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位置与卡块的位置相对应,且卡块设置在卡槽的内侧。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
第一限位块设置在第一限位槽的内侧,所述第一加固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板。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块的内侧。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第二限位槽的内侧,所述第二伸缩架与第一伸缩架的规格相同。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的规格相同,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在第二连接块的内侧。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加劲杆和U型加固筋分别设置有三组,所述加劲杆和U型加固筋均匀分布在加固板的外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通过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的设置,可以将第一加固架和第二加固架任意拉长,可以适用于不同宽度的构造柱侧模,无需采用锯子将板子裁切成与构造柱侧模相对应的尺寸,减少了不必要的废屑产生,使用起来更加环保;
[0014]2、该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设置,可以针对相邻两个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的距离做相应的调整,可以更好地固定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的位置,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牢固;
[0015]3、该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通过加劲杆和U型加固筋的设置,可以更好地支撑加固板,同时加固板的内侧设置了卡块,可以更好地将加固板固定在内侧模的外侧,安装起来也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加固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二加固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加固板;2、加劲杆;3、U型加固筋;4、内侧模;5、构造柱本体;6、墙体;7、外侧模;8、第一加固架;9、第二加固架;10、卡块;11、卡槽;12、第一伸缩架;13、第二伸缩架;14、第二固定块;15、第二伸缩杆;16、第一固定块;17、第一伸缩杆;18、卡板;19、第一固定轴;20、第一限位块;21、第一限位槽;22、第一连接块;23、第二固定轴;24、第二限位块;25、第二限位槽;26、第二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
具,包括加固板1,加固板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劲杆2,加劲杆2的上侧固定安装有U型加固筋3,加固板1的后侧设置有内侧模4,内侧模4的后侧设置有构造柱本体5,构造柱本体5的外侧设置有墙体6,构造柱本体5的后侧设置有外侧模7,外侧模7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架8,第一加固架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架9,第一加固架8的内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架12,第一伸缩架1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16,第一固定块1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7,第二加固架9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架13,第二伸缩架1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4,第二固定块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5。
[0023]参考图2,加固板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块10,内侧模4的外侧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的位置与卡块10的位置相对应,且卡块10设置在卡槽11的内侧。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卡块10和卡槽11的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固定加固板1的位置,使其安装起来更加方便。
[0025]参考图3,第一伸缩架12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轴19,第一固定轴1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20,第一固定块16的内侧开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包括加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加劲杆,所述加劲杆的上侧固定安装有U型加固筋,所述加固板的后侧设置有内侧模,所述内侧模的后侧设置有构造柱本体,所述构造柱本体的外侧设置有墙体,所述构造柱本体的后侧设置有外侧模,所述外侧模的后侧设置有第一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固架,所述第一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架,所述第一伸缩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加固架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架,所述第二伸缩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外侧设置有第二伸缩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内侧模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位置与卡块的位置相对应,且卡块设置在卡槽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构造柱侧模用拉结加固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扬梁尚华刘波张克宾孔益平颜瑞禧张发均陈维耿郭伟标沈建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