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889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正极材料是通过共沉淀法合成掺杂前驱体,然后将掺杂前驱体与锂源在稀土添加剂的作用下进行一次高温烧结,再经过金属氧化物包覆后进行二次烧结制备获得;所述掺杂前驱体的为Co3M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锂离子电池商业化以来,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以3C产品为主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然而,随着小型电动工具、电子烟、启动电源以及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不仅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对其倍率性能也有了进一步要求。
[0003]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是阻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的瓶颈,同时,也是电池能否大倍率充放电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2088087A公开了一种掺杂稀土元素的锂离子正极材料,采用稀土元素对锰酸锂进行掺杂改性,改性后循环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首次放电比容量较低;专利CN201310397441公开了一种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采用稀土元素对三元材料进行包覆改性。上述掺杂包覆的正极材料虽然电学性能有所改善,但是材料的能量密度低,当充电至较高的电压时,材料晶体结构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使材料发挥出更高的比容量,可以提高材料的充电截止电压,进而提高材料的体积能量密度,本专利技术从前驱体制备入手,先将掺杂元素与可溶性钴盐进行原子级别混合,然后再进行共沉淀反应使掺杂目标元素更准确、更均匀的进入材料对应的晶体结构,并通过在缓冲液中加入异丙醇、异丁醇、异戊醇等其中的一种作为阻隔剂抑制一次颗粒的长大从而确保前驱体具有较小的一次粒径以及一定的孔隙度,进而提升锂离子的脱嵌速度改善其大倍率性能,再通过掺杂稀土元素进行一次烧结,经包覆处理及二次烧结后,低游离锂的含量,高稳定结构的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正极材料。
[0005]针对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是通过共沉淀法法合成掺杂前驱体,然后将所述掺杂前驱体与锂源在稀土添加剂的作用下进行一次高温烧结,再经过金属氧化物包覆后进行二次烧结制备获得;
[0006]所述掺杂前驱体的为Co3M1‑
X
O4,其中0.01≤X≤0.02,所述M为掺杂元素,具体为Mg、Ti、Zr、Mg、Al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所述稀土添加剂为La、Ce、Pr、Nd、Y、Gd、Sc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0008]所述金属氧化物为Ti、Al、Zr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掺杂前驱体的粒径为3

8μm,比表面积为1

10m2/g。
[0010]进一步的,所述稀土添加剂的添加量为正极材料的0.01%

0.5%。
[0011]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氧化物的添加量为正极材料的0.02

0.5%。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大于等于3.4g/cm3,在4.35V截止电压的首次可逆容量大于等于170mAh/g,在4.4V截止电压的首次可逆容量大于等于175mAh/g。
[0013]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将含有掺杂元素的钴源溶液、沉淀剂溶液和缓冲液混合进行共沉淀反应后,经压滤将滤渣进行焙烧并破碎获得掺杂前驱体;
[0015]S2:将所述掺杂前驱体、锂源和稀土添加剂进行高效混料后,进行一次烧结获得稀土掺杂基体;
[0016]S3:将所述稀土掺杂基体和金属氧化物混料包覆后,进行二次烧结获得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含有掺杂元素的钴源溶液为含有Mg、Ti、Zr、Mg、Al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盐的CoSO4或者CoCl2溶液;所述钴源溶液的浓度为0.2

12mol/L。
[0018]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剂溶液为Na2CO3或NaOH水溶液,浓度为0.3

18mol/L。
[0019]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液为添加阻隔剂的氨水溶液,所述阻隔剂为异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异丙醇氨、异丙醇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阻隔剂浓度为0.001

0.05mol/L。
[0020]进一步的,所述锂源为LiOH、Li2CO3或者二者的混合物,所述步骤S2中,锂源与掺杂前驱体的比例为n(Li):n(Co)=1:1~1.2:1。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共沉淀反应的条件为:
[0022]反应温度为40

100℃,pH为8.0

11.5;反应时间为5

60h。
[00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焙烧过程的条件为:
[0024]焙烧温度为600

1000℃,焙烧时间为5

20h。
[00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一次烧结的温度为850

1000℃,烧结时间为6

25h。
[002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二次烧结的温度为800

950℃,烧结时间为6

20h。
[0027]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的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前驱体掺杂稳定锂离子脱出后材料结构及共沉淀过程加入合适阻隔剂细化晶体一次颗粒,确保锂离子迁移路径更短效率更高从而实现锂离子的超速传导。使用该正极材料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4.35V,其35C大倍率放电效率≥80%。
[0029](2)本专利技术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先将掺杂元素与可溶性钴盐进行原子级别混合,然后再进行共沉淀反应使掺杂目标元素更准确、更均匀的进入材料对应的晶体结构中,同时通过在缓冲液中加入异丙醇作为阻隔剂确保产品一次粒径大小以及孔隙度,进而提升锂离子的脱嵌速度改善其大倍率性能。再进行稀土元素掺杂,最后采用金属氧化物进行包覆处理,降低表面游离锂的含量,稳定高电压大倍率条件下的材料活性得到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正极材料。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掺杂前驱体的SEM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SEM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对比例1获得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更加清楚阐述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予以详细说明,显然,所列举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显而易见地得出的其他技术方案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的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级的试剂,通过购买或现有方法制备获得。
[0035]实施例1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是通过共沉淀法法合成掺杂前驱体,然后将所述掺杂前驱体与锂源在稀土添加剂的作用下进行一次高温烧结,再经过金属氧化物包覆后进行二次烧结制备获得;所述掺杂前驱体的为Co3M1‑
X
O4,其中0.01≤X≤0.02,所述M为掺杂元素,具体为Mg、Ti、Zr、Mg、Al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稀土添加剂为La、Ce、Pr、Nd、Y、Gd、Sc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金属氧化物为Ti、Al、Zr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前驱体的粒径为3

8μm,比表面积为1

10m2/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添加剂的添加量为正极材料的0.01%

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的添加量为正极材料的0.02

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大于等于3.4g/cm3,在4.35V截止电压的首次可逆容量大于等于170mAh/g,在4.4V截止电压的首次可逆容量大于等于175mAh/g。6.一种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有掺杂元素的钴源溶液、沉淀剂溶液和缓冲液混合进行共沉淀反应后,经压滤将滤渣进行焙烧并破碎获得掺杂前驱体;S2:将所述掺杂前驱体、锂源和稀土添加剂进行高效混料后,进行一次烧结获得稀土掺杂基体;S3:将所述稀土掺杂基体和金属氧化物混料包覆后,进行二次烧结获得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能量密度超导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掺杂元素的钴源溶液为含有Mg、Ti、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成朱贤徐涂文陈漾朱果徐航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