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抢救转运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854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抢救转运床,包括:床体,一端设有升降底座;升降杆件,设于所述升降底座,可相对所述床体升高或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升降装置代替人工对牵引绳进行固定,进而解放了医护人工资源,从而提高抢救护理资源的利用率。高抢救护理资源的利用率。高抢救护理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抢救转运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抢救转运床。

技术介绍

[0002]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而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会造成出血量大,医学上常见的止血手段往往会借助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运用药物止血。在压迫止血过程中,牵引时间至少维持24小时。
[0003]但是,对该类病患者进行抢救转运过程中,需要一名医护人员站于床尾,手拿牵拉绳,维持一定的高度,使牵引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保持在45
°
左右。
[0004]由此可见,在上述对牵引绳进行固定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0005]一方面,造成了医护人工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固定牵引绳是通过人工的方式,使得无法准确维持牵引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升降装置代替人工对牵引绳进行固定,进而解放了医护人工资源,从而提高抢救护理资源的利用率。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抢救转运床,包括:床体,一端设有升降底座;升降杆件,设于所述升降底座,可相对所述床体升高或降低。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方面,可通过调节所述升降杆件相对所述床体之间的距离,以使得牵引三腔二囊管的牵引绳能够相对水平面保持稳定的夹角,进而提高了牵引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升降杆件与所述升降底座之间的配合,大大解放了医护人工资源,从而可将该医护人工资源用于其它方面,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工资源的利用率。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床体相对的两侧设有输液孔;所述升降底座包括:固定部,设有相对的固定端与连接端;其中,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输液孔螺接,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升降杆件固定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调节所述所述固定部与相应的所述输液孔之间的螺接程度,也即调节所述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输液孔内的深度以使得所述升降杆件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床体的方向运动,进而能够满足牵引绳与水平面之间不同夹角的需求。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升降底座包括:固定套管,设有与所述升降杆件配合连接的安装空间;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套管的一侧,且连通所述安装空间;其中,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升降杆件配合连接时,固定所述升降杆件与所述床体之间的位置。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孔,开设于所述固定套管的侧面,且连通所述安装空间;调节螺杆,与所述螺孔螺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调节组件结构简单,便
于操作。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升降杆件包括:支撑件;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端;其中,所述连接件夹设于所述支撑件与相应的固定套管之间;其中,当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连接时,固定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床体之间的位置。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固定套管为两个;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设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套管,设有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所述第三端设有套设所述第二端的活动空间,所述第四端与另一个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套管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床体,也即增大了对不同所述床体的适用性。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升降杆件设有牵引绳限位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所述牵引绳限位结构能够使得在转运病患者的过程中,三腔二囊管能够被良好地固定住,进而避免因固定不良而造成病患者再次大出血的情况。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牵引绳限位结构为限位卡槽。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限位卡槽结构简单,便于医护人员将牵引绳卡设其中。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牵引绳限位结构包括:管夹件,活动连接至所述升降杆件;限位环结构,与所述管夹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结构设有牵引绳限位空间。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所述管夹件能够沿着所述升降杆件的长度进行滑动,进而能够满足病患者在所述床体上以适应不同姿势下的状态,而不必改变所述病患者的姿态,从而避免了对所述病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升降杆件设有多路微泵安装位。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实际转运过程,常见的,会将多路微泵设置于所述抢救转运床的侧边,或者在其床尾位置处,当乘坐电梯或者经过拐角地方时,易剐蹭到所述多路微泵,有存在掉落的风险,于是,通过将所述多路微泵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件上,从而避免了安装不稳定而易掉落的风险。
[0025]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0026](1)一方面,可通过调节所述升降杆件相对所述床体之间的距离,以使得牵引三腔二囊管的牵引绳能够相对水平面保持稳定的夹角,进而提高了牵引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升降杆件与所述升降底座之间的配合,大大解放了医护人工资源,从而可将该医护人工资源用于其它方面,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工资源的利用率;
[0027](2)通过所述升降杆件的固定作用,使得所述多路微泵能够稳定安装至所述抢救转运床上。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抢救转运床100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固定端21与输液孔11的连接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抢救转床100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调节螺杆232与固定套管2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2]图5为图1中牵引绳限位结构33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

抢救转运床;10

床体;11

输液孔;20

升降底座;21

固定端;22

固定套管;221

安装空间;23

调节组件;231

螺孔;232

调节螺杆;233

调节把手;234

螺纹杆;30

升降杆件;31

支撑件;32

连接件;33

牵引绳限位结构;34

限位卡槽;35

管夹件;36

限位环结构;37

牵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抢救转运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一端设有升降底座;所述升降底座包括:固定套管,设有与升降杆件配合连接的安装空间;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固定套管的一侧,且连通所述安装空间;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升降杆件配合连接时,固定所述升降杆件与所述床体之间的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孔,开设于所述固定套管的侧面,且连通所述安装空间;调节螺杆,与所述螺孔螺接;升降杆件,设于所述升降底座,可相对所述床体升高或降低;所述升降杆件包括:支撑件;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端;其中,所述连接件夹设于所述支撑件与相应的固定套管之间;当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连接件配合连接时,固定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床体之间的位置;所述升降杆件设有牵引绳限位结构;所述牵引绳限位结构包括:管夹件,活动连接至所述升降杆件;限位环结构,与所述管夹件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青青杨吕凤吴超群吴辉林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