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
emitting diode,μLED)显示面板,尤其涉及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反射结构和吸光结构的配置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光电技术的演进,光电组件的特征尺寸持续微型化。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ode,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
emitting diode,μLED)具有许多优势,如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材料相对稳定不受环境影响、以及提供高分辨率画质的能力。因此,具有微型发光二极管数组的显示面板于近年逐渐受到市场的重视。
[0003]色转换材料为量子点(quantum dot,QD),其包含II
‑
V族或III
‑
V族元素的半导体分子。可通过色转换材料的尺寸、结构、或成分调整出光光色,以达到更高的颜色转换效率。尽管色转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线路基板;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线路基板上;反射层和吸光层,依序地堆栈于所述线路基板上,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吸光层覆盖所述线路基板的表面,其中所述反射层和所述吸光层覆盖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侧壁并露出每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顶面;多个反射堤和多个吸光堤,依序地设置于所述吸光层上,其中所述反射层、所述吸光层、所述多个反射堤、以及所述多个吸光堤在显示方向上彼此重叠;以及色转换材料,其中所述色转换材料设置于所述多个反射堤之间并覆盖至少一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在所述显示方向上,所述多个反射堤的厚度和所述多个吸光堤的厚度的总和大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和所述吸光层的厚度的总和。3.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吸光层还包括多个凹部,位在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间,其中所述多个凹部的表面低于邻近所述多个凹部的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顶面。4.根据权利要求3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反射堤坐落于所述多个凹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之上,其中所述色转换材料在所述显示方向上位于所述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的至少一个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光子回收层,在所述显示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色转换材料之间,其中所述光子回收层将未被转换的光反射回所述色转换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5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遮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之间并在所述显示方向上对应所述多个吸光堤。8.根据权利要求7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其中所述多个遮光结构和所述多个彩色滤光单元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那登穆鲁根,孙圣渊,邱柏崴,
申请(专利权)人: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