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湿复合型热浪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湿复合型热浪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温湿复合型热浪预测
技术介绍
[0002]梅雨雨季之后,江淮地区是中国盛夏温湿复合型热浪频发的核心区域。在此类热浪中,高温和高相对湿度复合对人类健康存在严重危害,进一步影响劳动时长。因此,提高该地区温湿复合型热浪的季节预测能力,有利于风险预警、减少社会经济损失和降低人员伤亡,是国家防灾减灾的迫切需求,对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和社会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预测对象为盛夏(7
‑
8 月)江淮地区(25
‑
35
°
N, 110
‑
122
°
E)区域平均的温湿复合型热浪累计日数(heat wave days, 简称HWD),温湿复合型热浪日的定义为日最高气温达到及超过 35℃且相对湿度达到及超过60%;现有技术主要只预测了江淮流域热浪日数的年际变化,并且建模的时候对预测因子进行过低通滤波,只保留10年以下年际信号,只预测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湿复合型热浪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采集目标地区海表面温度及海内温度,计算前期海温预测因子;采集目标海平面气压,计算前期海平面气压预测因子;所述前期海温预测因子和海平面气压预测因子包括西太平洋海温趋势因子、冬季大西洋海温因子和北极涛动预测因子;将前期海温预测因子和海平面气压因子输入预先建立的温湿复合型热浪预测模型,得到待预测年份的温湿复合型热浪日数;通过待预测年份的温湿复合型热浪日数对目标地区的温湿复合型热浪实施预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复合型热浪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西太平洋海温趋势因子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经纬度内西太平洋中第一形状区域在第一时间段的第一海表面温度;获取第二经纬度内西太平洋中第二形状区域在第二时间段的第二海表面温度;将第一海表面温度和第二海表面温度的平均值作差得到西太平洋海温趋势因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复合型热浪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季大西洋海温因子的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第三经纬度内大西洋中在第三时间段的第一海内温度;获取第四经纬度内大西洋中在第四时间段的第二海内温度;获取第五经纬度内大西洋中在第五时间段的第三海内温度;将所述第一海内温度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海内温度的平均值求和后,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妙妮,王艳君,苏布达,黄金龙,姜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