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1827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按照常规总线组态方式对每一个品牌做一个样例,备份DCS系统数据库得到DCS系统数据库文件,将DCS系统数据库文件转化为电子表格,此电子表格中一定含有常规总线组态完成的总线测点。把这部分总线测点复制,将其设备编码替换为同一品牌其它DP总线设备的设备编码;这样处理后的表格转化为数据库文件,将新生成的数据库文件导入DCS系统数据库,即可完成DP总线组态。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会出现常规总线组态时人工疏漏造成的数据项内容不匹配问题,且能够大幅减少现场DP总线组态的工作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火电厂自动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组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是一种针对艾默生系统Profibus DP总线(简称DP总线)组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通讯技术的应用已经有十多年了,多个电厂DP总线的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其中DP总线又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目前DP总线组态大部分以常规DP组态方式为主。
[0003]DP总线组态的过程就是通过建立中间点,将这些中间点与总线设备和DCS系统通讯数据中的特定数据段关联起来,这些中间点记为总线测点。在完成组态后就通过可以读取或者改变这些总线测点,达到监视和操作DP总线设备。常规DP组态过程是通过人工方式一个一个的关联总线测点。现在随着总线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推广,单台机组可能有100至1000台总线设备。每一个设备需要关联的总线测点一般最少有6个,多的可能达到几十个测点。因为现场DP总线设备较多,所以DP总线组态工作量巨大,又因为同一品牌往往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设备,所以DP总线组态工作重复度高。常规DP组态方式占用大量的现场调试阶段人力。同时由于人工DP总线组态需要设置的参数较多,容易出错或疏漏,后期在维护的时候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艾默生ovation3.x系统DP总线组态,提供了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把常规DP组态过程转化为利用电脑处理电子表格的方式生成总线测点,将新生成的总线测点转化为数据库文件,最后将其导入DCS系统数据库以完成DP组态。火力发电厂基建过程中,组态的工作周期约为4到10个月。其中10%到40%的时间用于DP总线组态。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得到具体设备品牌清单的情况下,用5到10个小时完成所有的DP总线组态,能够大幅减少现场DP总线组态的工作量。粗略估计在一个电厂组态周期里至少能减少三、四百小时的工作时间。此思路可以推广到各个控制系统上。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第一步:先根据资料确定当前火力发电厂中所采用的DP总线设备所有的品牌并制定相应的缩写,后面用于在数据库中做标记;
[0007]第二步:根据DP总线设备厂家提供的组态说明,确定DP总线测点在DP总线数据的特定位置;
[0008]第三步:根据第二步中得到的DP总线测点在DP总线数据的特定位置信息,通过常规组态的方式为此火力发电厂所有用到的DP总线设备品牌各做一个样例;
[0009]第四步:确定此火力发电厂中所有的DP总线设备对应品牌的清单,记录为“全厂DP
总线设备对应品牌清单”;
[0010]第五步:利用艾默生系统自带的“ovptexport.exe”导出DCS系统数据库文件,利用艾默生提供的“OvationUtils

D52.xla”EXCEL加载项读取导出的DCS系统数据库文件,得到EXCEL格式的电子表格,记录为“原数据库生成的电子表格”,后续操作在此表格中完成;
[0011]第六步:对于某一类品牌,在“原数据库生成的电子表格”上搜索第三步中此品牌样例设备对应的设备编码,得到所有关于此品牌样例的总线测点;在品牌样例组态完整无疏漏的情况下,认为此类品牌的其它设备也是需要同样数目、数据项相同的总线测点;把这些总线测点复制一份,将其中样例设备编码替换为同一品牌其它设备的设备编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的数据项还有控制器号、卡件位置、端口、地址;
[0012]第七步:重复第六步,直到建立“全厂DP总线设备对应品牌清单”上所有DP总线设备的总线测点,将此时的电子表格保存;
[0013]第八步:利用“OvationUtils

D52.xla”工具将第七步保存的电子表格转化为DCS系统数据库文件;
[0014]第九步:利用艾默生系统自带的“ovptimport.exe”在DCS系统中导入第八步生成的DCS系统数据库文件;
[0015]第十步:完成DP总线组态后续其它工作。
[0016]第二步中所述的确定DP总线测点在DP总线数据的特定位置的方法为:设备的运行反馈、停止反馈、故障、远方位置状态位于输入数据的第几个字或第几个字节,设备的运行指令、停止指令位于输出数据的第几个字或第几个字节。
[0017]第四步中所述的“全厂DP总线设备对应品牌清单”包括控制器号、卡件位置、端口号、地址、品牌这些信号。
[0018]本专利技术按照常规总线组态方式对每一个品牌做一个样例(每一个品牌可能有多个版本,每一个版本的组态方法可能不同。品牌或版本这两个方面有任意一个不同,本专利技术为了简化将其视为不同品牌),备份DCS系统数据库得到DCS系统数据库文件,将DCS系统数据库文件转化为电子表格。此电子表格中一定含有常规总线组态完成的总线测点。把这部分总线测点复制,将其设备编码替换为同一品牌其它DP总线设备的设备编码。这样处理后的表格转化为数据库文件,将新生成的数据库文件导入DCS系统数据库。这样即可完成DP总线组态。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因为通过批量替换的方式,同一品牌设备的总线测点除了设备编码、控制器号、卡件位置、地址等少数几项特殊数据项外完全一致,所以同一类品牌的设备具有基本相同的数据项。样例组态的总线测点数据项不疏漏的情况下,所有同一品牌设备的总线测点数据项都不会疏漏,即使后期想要调整某一品牌设备的总线测点的某一数据项时,不会出现常规总线组态时人工疏漏造成的数据项内容不匹配。
[0020]2、火力发电厂基建过程中,组态的工作周期约为4到10个月。其中10%到40%的时间用于DP总线组态。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在得到具体设备品牌清单的情况下,用5到10个小时完成所有的DP总线组态,能够大幅减少现场DP总线组态的工作量。粗略估计在一个电厂组态周期里至少能减少三、四百小时的工作时间。此思路可以推广到各个控制系统上。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DP总线组态方法对应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第一步:先根据资料确定当前火力发电厂中所采用的DP总线设备所有的品牌并制定相应的缩写。后面可用于在数据库中做标记。
[0025]第二步:根据DP总线设备厂家提供的组态说明,确定DP总线测点在DP总线数据的特定位置。如设备的运行反馈、停止反馈、故障、远方位置等状态位于输入数据的第几个字或第几个字节,设备的运行指令、停止指令位于输出数据的第几个字或第几个字节。
[0026]第三步:根据第二步中得到的DP总线测点在DP总线数据的特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数据库处理大幅减少DP组态工作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先根据资料确定当前火力发电厂中所采用的DP总线设备所有的品牌并制定相应的缩写,后面用于在数据库中做标记;第二步:根据DP总线设备厂家提供的组态说明,确定DP总线测点在DP总线数据的特定位置;第三步:根据第二步中得到的DP总线测点在DP总线数据的特定位置信息,通过常规组态的方式为此火力发电厂所有用到的DP总线设备品牌各做一个样例;第四步:确定此火力发电厂中所有的DP总线设备对应品牌的清单,记录为“全厂DP总线设备对应品牌清单”;第五步:利用艾默生系统自带的“ovptexport.exe”导出DCS系统数据库文件,利用艾默生提供的“OvationUtils

D52.xla”EXCEL加载项读取导出的DCS系统数据库文件,得到EXCEL格式的电子表格,记录为“原数据库生成的电子表格”,后续操作在此表格中完成;第六步:对于某一类品牌,在“原数据库生成的电子表格”上搜索第三步中此品牌样例设备对应的设备编码,得到所有关于此品牌样例的总线测点;在品牌样例组态完整无疏漏的情况下,认为此类品牌的其它设备也是需要同样数目、数据项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阳温荣斌耿林霄卢彬姜茵高少华孙玥范家乐孙新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