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槽排水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97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水槽排水管组件,包括下水器、防臭瓶以及排水管,所述防臭瓶上设有用于连接下水器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以及用于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排水口并排设置,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以及排水口之间通过隔水片隔开以形成存水弯,所述防臭瓶上还设有位于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排水口下方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由排水口一侧向进水口一侧倾斜向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排污口上转动安装转向套,实现排污方向的可调节设计,当排污清洗时,可转动转向套,微调排污方向,将其转至出水方向朝前,这样污水顺着转向套就会向前流,从而保证污水能完全落在污水桶内。污水能完全落在污水桶内。污水能完全落在污水桶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水槽排水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管
,具体涉及一种双水槽排水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排水管组件是连接厨房水槽或洗脸盆和下水道之间进行排水的装置,现有排水管组件通常在进水端和出水端之间设置U型管道起到防臭的效果。但是,采用U型管道的设置结构较复杂,排污效果不好、一些较大的渣滓不能有效排除,从而影响排水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堵塞。并且,传统排水管组件防臭瓶的排污口都是固定设置的,传统排水管组件安装完成后,防臭瓶一般都是紧贴墙壁或橱柜板,排污口朝向橱柜后方,而台面下方空间较小,清洗时污水经排污口排出,无法保证完全排放到污水桶内,会污染墙面和柜板,造成墙面和地板脏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排污效果好,不易发生堵塞的双水槽排水管组件。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双水槽排水管组件,包括下水器、防臭瓶以及排水管,所述防臭瓶上设有用于连接下水器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以及用于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排水口并排设置,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以及排水口之间通过隔水片隔开以形成存水弯,所述防臭瓶上还设有位于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排水口下方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由排水口一侧向进水口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0005]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排污口排污方向可调,以保证清洗时污水准确排放到污水桶内,而不会造成地板脏污;所述排污口上转动安装有转向套,所述转向套呈弧形结构,所述转向套的另一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螺纹连接在排水口上。
[0006]进一步地,为了将转向套转动安装在防臭瓶上,并保证密封性能,防止泄漏;所述转向套上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由转向套外壁径向凸起形成,所述排污口内设有卡槽,所述卡环活动卡入卡槽内从而将转向套与防臭瓶转动连接,转向套与防臭瓶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7]进一步地,为了形成存水弯,保证下水道臭味不会经下水器上溢,同时,保证垃圾顺畅从排污口排放出去,不会受隔水片干涉;所述隔水片下端面所在水平面略高于排污口上端所在水平面。
[0008]进一步地,为了连接排水管,保证密封性能,并转动安装排水管,实现排水管方向的可调节,以保证管道的整齐排布;所述排水口上安装有弯管,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连接,所述弯管与排水口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弯管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槽,所述弯管上还设有转动槽,所述排水口内壁上径向向内凸起形成有转动凸环,所述转动凸环活动卡入转动槽内从而将弯管与防臭瓶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为了连接下水器,并保证密封性能,防止漏水;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上均安装有直角管,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与直角管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直角管的另一端与下水器连接。
[0010]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可实现双槽排水,通过将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出水口并排设置,并用隔水片隔开,以形成存水弯,有效防止下水道臭味上溢,同时,还能防止下水道污水反窜,并且,为了防止存水弯发生堵塞,本技术将排污口设置在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排水口下方,连通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排水口,当发生堵塞时,可通过排污口清除堵塞物,并且排污口倾斜设置,保证清洗时污水沿着排污口向下流动,从而保证排污效果;除此之外,本技术通过在排污口上转动安装转向套,实现排污方向的可调节设计,当排污清洗时,可转动转向套,微调排污方向,将其转至出水方向朝前,这样污水顺着转向套就会向前流,从而保证污水能完全落在污水桶内,而不会污染到其他地方,人性化的设计,方便使用者清洗,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保证防臭瓶清洗的便利性,还能兼顾周围环境的整洁。
附图说明
[0011]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
[0014]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中:1

下水器;2

防臭瓶;201

第一进水口;202

排水口;203

隔水片;204

排污口;205

第二进水口;3

排水管;4

转向套;401

卡环;5

密封盖;6

第一密封圈;7

弯管;701

转动槽;8

第二密封圈;9

直角管;10

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说明:
[0017]具体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水槽排水管组件,包括下水器1、防臭瓶2以及排水管3,所述防臭瓶2上设有用于连接下水器1的第一进水口201、第二进水口205以及用于连接排水管3的排水口202,所述第一进水口201、第二进水口205与排水口202并排设置,第一进水口201、第二进水口205以及排水口202之间通过隔水片203隔开以形成存水弯,所述防臭瓶2上还设有位于第一进水口201、第二进水口205和排水口202下方的排污口204,所述排污口204由排水口202一侧向进水口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001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排污口204排污方向可调,以保证清洗时污水准确排放到污水桶内,而不会造成地板脏污;所述排污口204上转动安装有转向套4,所述转向套4呈弧形结构,所述转向套4的另一端设有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螺纹连接在排水口202上。
[001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转向套4转动安装在防臭瓶2上,并保证密封性能,防止泄漏;所述转向套4上设有卡环401,所述卡环401由转向套4外壁径向凸起形成,所述排污口204内设有卡槽,所述卡环401活动卡入卡槽内从而将转向套4与防臭瓶2转动连接,转向套4与防臭瓶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6。
[002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存水弯,保证下水道臭味不会经下水器1上溢,同时,保证
垃圾顺畅从排污口204排放出去,不会受隔水片203干涉;所述隔水片203下端面所在水平面略高于排污口204上端所在水平面。
[002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连接排水管3,保证密封性能,并转动安装排水管3,实现排水管3方向的可调节,以保证管道的整齐排布;所述排水口202上安装有弯管7,所述弯管7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连接,所述弯管7与排水口202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弯管7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8的密封槽,所述弯管7上还设有转动槽701,所述排水口202内壁上径向向内凸起形成有转动凸环,所述转动凸环活动卡入转动槽701内从而将弯管7与防臭瓶2转动连接。
[0022]在本实施例中,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槽排水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器、防臭瓶以及排水管,所述防臭瓶上设有用于连接下水器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以及用于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与排水口并排设置,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以及排水口之间通过隔水片隔开以形成存水弯,所述防臭瓶上还设有位于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排水口下方的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由排水口一侧向进水口一侧倾斜向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槽排水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上转动安装有转向套,所述转向套呈弧形结构,所述转向套的另一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螺纹连接在排水口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水槽排水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套上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由转向套外壁径向凸起形成,所述排污口内设有卡槽,所述卡环活动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天力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