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内涨紧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7852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床内涨紧夹具,包括装夹底座、安装架、涨紧块、涨紧芯轴以及涨紧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法兰盘和固定环,在连接法兰盘与固定环之间设有数根连接板,在相邻两连接板之间设有涨紧块底座,在各涨紧块底座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涨紧块;所述涨紧芯轴呈锥形,该涨紧芯轴的小径端从锥形孔的大径端伸入锥形孔内;在安装架远离装夹底座的一端设有一端盖,所述涨紧驱动机构位于端盖与涨紧芯轴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软性材质、超薄环状零件的装夹变形的问题。超薄环状零件的装夹变形的问题。超薄环状零件的装夹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床内涨紧夹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车床定位夹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薄环状零件的内涨紧夹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采用三爪卡盘进行装夹,但对于软性材质、超薄环状零件(如聚四氟乙烯环、铜环等),用三爪卡盘装夹时,会造成零件的严重变形,导致加工后的零件不能满足要求。
[0003]传统的内涨紧机构,涨紧套为整体式,工作时涨紧芯轴轴向进给,经配合锥面推动涨紧套向外弹性膨胀,涨紧零件。但涨紧套在向外进行弹性膨胀时,轴向各段的膨胀情况不同,离芯轴近端膨胀较大,涨紧力大;远端膨胀较小,涨紧力小,零件所受的径向涨紧力不均匀;对于软性材质、超薄环状零件而言,特别是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床内涨紧夹具,能够使环状零件径向各部分所受夹紧力均匀一致,防止装夹变形,从而适合软性材质、超薄环状零件的加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车床内涨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内涨紧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夹底座、安装架、涨紧块、涨紧芯轴以及涨紧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包括同轴心线设置的连接法兰盘和固定环,所述连接法兰盘与装夹底座固定连接,在连接法兰盘与固定环之间设有数根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绕固定环一周均匀分布,其两端分布与连接法兰盘和固定环固定连接;在相邻两连接板之间设有涨紧块底座,该涨紧块底座与连接法兰盘、固定环以及连接板滑动配合连接,并能沿连接法兰盘的径向移动;所述涨紧块底座的内侧面为一斜面,且其断面呈弧形,在各涨紧块底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弧形槽,位于涨紧块底座同一端的弧形槽位于同一圆周上,各涨紧块底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预紧弹性件相连,所述预紧弹性件位于所述弧形槽内,初始状态下,在预紧弹性件的作用下,各涨紧块底座相互靠拢,使涨紧块底座整体的内侧形成锥形孔,且锥形孔的小径段靠近连接法兰盘;在各涨紧块底座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涨紧块,涨紧块通过连接螺栓与涨紧块底座固定连接,并能随涨紧块移动;所述涨紧块的断面呈弧形,且各涨紧块的外侧面位于与连接法兰盘轴心线重合的同一圆柱面上;所述涨紧芯轴呈锥形,其锥度与涨紧块底座内侧形成的锥形孔的锥度一致,该涨紧芯轴的小径端从锥形孔的大径端伸入锥形孔内;在安装架远离装夹底座的一端设有一端盖,该端盖与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涨紧驱动机构位于端盖与涨紧芯轴之间,并分别与端盖和涨紧芯轴相连,通过该涨紧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涨紧芯轴沿其轴向移动,当涨紧芯轴朝装夹底座方向移动时,能够对涨紧块底座形成挤压,从而推动涨紧块底座沿径向向外移动,并带动涨紧块沿径向向外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内涨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弹性件采用环形弹簧或弹性橡胶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内涨紧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驱动机构采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刚李店肖宇宽毕景华张毅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