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桥T梁拼宽腹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778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旧桥T梁拼宽腹板装置,包括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在两个所述T梁之间设有第一横板(21),和第二横板(22),在所述第一横板(21)上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支杆(31),在所述第一支杆(31)上套设有压簧(4),在该第一支杆(31)上螺接有与第一横板(21)下端面抵接的第二支杆(32),在所述第二支杆(32)上设有撑板(5);在所述第二支杆(32)上还设有撑杆(2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两个T梁之间设置两个横板,两个横板之间设置支杆、撑杆和压簧,增加了桥梁上部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使两个T梁的荷载分布更加均匀,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施工便捷。安装施工便捷。安装施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旧桥T梁拼宽腹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建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旧桥T梁拼宽腹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决定桥梁拼宽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新桥与旧桥之间的接缝处理方式,目前桥梁拼宽中常用的上部结构接缝方式包括铰接和刚接,当采用铰接时,拼宽施工比较方便,而新旧桥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反而较差,且外部荷载作用下各片主梁的内力分布不够均匀,很难起到降低原主梁所承受荷载的作用;相对而言,采用刚接时施工又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即便于安装又能提高荷载承受力的新旧桥T梁拼宽腹板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旧桥T梁拼宽腹板装置,包括第一T梁和第二T梁,在两个所述T梁的水平段之间设有第一横板,在两个该T梁的竖直段之间可拆式设有截面为工字型的第二横板,在所述第一横板上对应两个T梁之间的间隙位置处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二横板螺接固定的第一支杆,在所述第一支杆上套设有第一压簧,在该第一支杆上螺接有与第一横板下端面抵接的第二支杆,在所述第二支杆上设有撑板,所述第一压簧的上端面与撑板的下端面抵接,该第一压簧的下端面与第二横板的上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杆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槽,每个所述导向槽内设有支柱,在所述支柱上套设有第二压簧,在所述第二横板上对称铰接设有两个撑杆,在每个所述撑杆上活动设有抵杆,在所述抵杆上设有挡板,所述抵杆伸入第二压簧,且使第二压簧的一端与导向槽的槽底抵接,另一端与挡板对应端的端面抵接。
[0006]采用上述结构,在第一T梁和第二T梁之间设置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拉杆,第一横板封盖住两个T梁之间的间隙,拉杆穿过第二横板及两个T梁的竖直段,两个横板和两个T梁共同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两个横板之间设置相互螺接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在便于适配两个横板之间的间距的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压簧起到缓冲荷载力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第二横板上对称设置两个撑杆,撑杆上设有抵杆,抵杆挤压抵接第二压簧,并使第二压簧与对应端导向槽的槽底抵接,两个撑杆共同形成第二个缓冲点,这样,在第一横板受压传递到第二横板时,增大了受力面积的同时,也使荷载力在第二横板上横向传递,形成T梁与横板之间的协同受力,促使第一T梁和第二T梁的荷载分布更加均匀,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拼宽后各片纵梁的应力与变形,增加了桥梁上部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了两个T梁拼宽后的整体性能;另外拉杆和支杆的数量和位置根据桥梁横向稳定性的需求确定,以保证锚固效果,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施工便捷。
[0007]为了便于安装施工,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横板的两端各穿设有至少两个拉杆,每
个所述拉杆两端的穿出端分别穿设出第一T梁和第二T梁竖直段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一T梁和第二T梁上的穿设位置处灌浆封固。
[0008]为了便于安装,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横板的下端面对应第二支杆的位置处设有让位孔,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与第一支杆(31)螺接,上端伸入让位孔并与孔底抵接。
[0009]为了便于拆装,作为优选,在所述撑板上设有把手。
[0010]为了便于拆换第二压簧,作为优选,在所述撑杆上设有限位孔,在所述抵杆上对应限位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在所述限位孔内插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插入限位孔并伸入通孔内,以便在撑杆上固定抵杆。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两个T梁之间设置两个横板,两个横板之间设置支杆、撑杆和压簧,增加了桥梁上部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使两个T梁的荷载分布更加均匀,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施工便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右视图。
[0014]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在两个所述T梁的水平段之间设有第一横板21,在两个该T梁的竖直段之间设有截面为工字型的第二横板22,在所述第二横板22的两端各穿设有四个拉杆6,每个所述拉杆6两端的穿出端分别穿设出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竖直段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上的穿设位置处灌浆封固。
[0017]在所述第一横板21上对应两个T梁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二横板22螺接固定的第一支杆31,在所述第一支杆31上套设有压簧4,在该第一支杆31上螺接有第二支杆32,在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下端面对应第二支杆32的位置处设有让位孔23,所述第二支杆32的下端与第一支杆31螺接,上端伸入让位孔23并与孔底抵接。
[0018]在所述第二支杆32上设有撑板5,所述压簧4的上端面与撑板5的下端面抵接,该压簧4的下端面与第二横板22的上端面抵接;在所述撑板5上设有把手321。
[0019]在所述第二支杆32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槽33,每个所述导向槽33内设有支柱331,在所述支柱331上套设有第二压簧42,在所述第二横板22上对称铰接设有两个撑杆24,在每个所述撑杆24上设有抵杆25,在所述撑杆24上设有限位孔,在所述抵杆25上对应限位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在所述限位孔内插设有限位销27,所述限位销27插入限位孔并伸入通孔内,以便在撑杆24上固定抵杆25;在所述抵杆25上设有挡板26,所述抵杆25伸入第二压簧42,且使第二压簧42的一端与导向槽33的槽底抵接,另一端与挡板26对应端的端面抵接。
[0020]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1]如图1到图3所示,在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之间设置第一横板21、第二横板22和拉杆6,第一横板21封盖住两个T梁之间的间隙,拉杆6穿过第二横板22及两个T梁的竖直段,两个横板和两个T梁共同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在两个横板之间设置相互螺接的第一支杆31
和第二支杆32,在便于适配两个横板之间的间距的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第一压簧41起到缓冲荷载力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第二横板22上对称设置两个撑杆24,撑杆24上设有抵杆25,抵杆25挤压抵接第二压簧42,并使第二压簧42与对应端导向槽33的槽底抵接,两个撑杆24共同形成第二个缓冲点,第一横板21受压传递到第二横板22,增大了受力面积的同时,也使荷载力在第二横板22上横向传递,形成T梁与横板之间的协同受力,促使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的荷载分布更加均匀,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拼宽后各片纵梁的应力与变形,增加了桥梁上部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了两个T梁拼宽后的整体性能,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施工便捷。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过程中,先在第二横板22上螺接第一支杆31,在第一支杆31上套设压簧4,并螺接第二支杆32,第二支杆32压紧压簧4,再吊装第二横板22到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之间,上升到穿设位置后,由拉杆6把第二横板22以及两个T梁穿设连接,然后转动把手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旧桥T梁拼宽腹板装置,包括第一T梁(1)和第二T梁(2),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所述T梁的水平段之间设有第一横板(21),在两个该T梁的竖直段之间可拆式设有截面为工字型的第二横板(22),在所述第一横板(21)上对应两个T梁之间的间隙位置处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第二横板(22)螺接固定的第一支杆(31),在所述第一支杆(31)上套设有第一压簧(41),在该第一支杆(31)上螺接有与第一横板(21)下端面抵接的第二支杆(32),在所述第二支杆(32)上设有撑板(5),所述第一压簧(41)的上端面与撑板(5)的下端面抵接,该第一压簧(41)的下端面与第二横板(22)的上端面抵接;在所述第二支杆(32)上对称设有两个导向槽(33),每个所述导向槽(33)内设有支柱(331),在所述支柱(331)上套设有第二压簧(42),在所述第二横板(22)上对称铰接设有两个撑杆(24),在每个所述撑杆(24)上活动设有抵杆(25),在所述抵杆(25)上设有挡板(26),所述抵杆(25)伸入第二压簧(42),且使第二压簧(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国华杨立军穆卉楠冯阳樊铭卜月辉徐凯董瑞超刘爽纪海楠付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