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HTCC的超宽带毫米波垂直互联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互联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HTCC的超宽带毫米波垂直互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后摩尔时代,先进的半导体芯片技术已接近物理极限,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是超越摩尔定律下的重要实现路径。SiP是从封装的立场出发,对不同芯片进行并排或叠加的封装方式,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源电子元件与可选无源器件,以及诸如微机电器件或者光学器件等其他器件优先组装到一起,实现一定功能的单个标准封装件。
[0003]SIP一般由衬底、金属围框、封焊盖板和内部电路(由多种器件互联组成)等几部份构成,SIP一般通过衬底底面的焊盘锡焊在PCB母板上使用。高温共烧陶瓷(High Temperature Co
‑
fired Ceramic,HTCC)因其高频电特性优越、可实现多层结构、高杨氏模量(不易变形)、高气密性、在温度变化下维持高刚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作SiP的衬底材料。
[0004]HTCC衬底一般是由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HTCC的超宽带毫米波垂直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HTCC衬底顶层电路、HTCC衬底上介质层、HTCC衬底中间层电路、HTCC衬底下介质层以及HTCC衬底底层电路的HTCC衬底,以及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PCB母板顶层电路和PCB母板接地平面的PCB母板;所述HTCC衬底和PCB母板上依次串联有由第一共面波导(1)、第一类同轴(3)、第一带状线(5)、第二类同轴(7)、第二带状线(9)以及第二共面波导(11)形成的传输子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HTCC的超宽带毫米波垂直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面波导(1)和第一类同轴(3)的级联处通过第一高低阻抗匹配子结构(2)进行匹配,所述第一类同轴(3)和第一带状线(5)的级联处通过第二高低阻抗匹配子结构(4)进行匹配,所述第一带状线(5)和第二类同轴(7)的级联处通过第三高低阻抗匹配子结构(6)进行匹配,所述第二类同轴(7)和第二带状线(9)的级联处通过直接匹配子结构(8)进行匹配,所述第二带状线(9)和第二共面波导(11)的级联处通过宽度渐变匹配子结构(10)进行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HTCC的超宽带毫米波垂直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面波导(1)的中心导体位于所述HTCC衬底顶层电路上;所述第一共面波导(1)的外导体包括:HTCC衬底顶层电路上位于第一共面波导(1)的中心导体两侧的钨导体面、HTCC衬底中间层电路上位于第一共面波导(1)的中心导体下方的钨导体面以及HTCC衬底上介质层上位于第一共面波导(1)的中心导体两侧并连接所述两个钨导体面的垂直钨柱;所述第一类同轴(3)的中心导体为位于HTCC衬底上介质层中坐标为(0,L2+2*L3)的垂直钨柱;所述第一类同轴(3)的外导体包括:HTCC衬底上介质层在Y方向距离第一类同轴(3)的中心导体为
±
L3的4个垂直钨柱;其中,L2表示HTCC衬底屏蔽垂直钨柱Y方向的间距,L3表示第一类同轴(3)屏蔽垂直钨柱与第一类同轴(3)的中心导体Y方向的间距;所述第一高低阻抗匹配子结构(2)位于所述HTCC衬底顶层电路上,所述第一高低阻抗匹配子结构(2)连接所述第一共面波导(1)和所述第一类同轴(3)的中心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HTCC的超宽带毫米波垂直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状线(5)的中心导体位于HTCC衬底中间层电路上;所述第一带状线(5)的外导体包括:HTCC衬底顶层电路上位于第一带状线(5)的中心导体上方的钨导体面、H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剑平,孙科,杨秀强,杨先国,李庆东,李硕友,杨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