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及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炭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及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北方地区水资源整体匮乏,在露天矿开采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只能依靠远距离运输,增加了矿山开采的成本。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有部分企业开始利用露天矿独有的空间优势,就近就便修筑地表储水池,将大气降水、矿坑渗水等水资源过滤处理后储存,用于日常生产生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是,北方地区蒸发量普遍较大,修筑地表储水池过大,则蒸发损失严重,储水池较小时,又无法满足大量储水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露天矿大量储水,且水资源存储损失较小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及布置方法,利用露天矿剥离物构筑立体储水系统,能够增加储水量同时,缓解水资源流失,缓解干旱时节矿区对水资源的使用需求,从而解决矿区水资源的存储和调配对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包括位于内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包括位于内排土场内部的人工含水层、近地储水池,位于地表的地表储水池,以及连通人工含水层、近地储水池的近地
‑
含水层连通通道,连通近地储水池、地表储水池的地表
‑
近地连通通道,连通地表储水池、含水层的地表
‑
含水层连通通道;所述人工含水层位于原始含水层同一高度,由露天矿剥离物中的块状疏水砂岩堆积而成,顶部铺设钢筋网及具有透水阻沙功能的土工布;所述近地储水池位于所述人工含水层上方,底部排弃露天矿剥离物中的黏土或其他致密性好的物料,并进行反复压实;所述近地储水池的边缘排弃黏土或其他致密性好的物料,行成梯台状坝体;近地储水池内部排弃大块度疏水岩石顶部铺设透水阻沙功能的土工布;所述地表储水池位于所述近地储水池上方,底部排弃黏土或其他致密性好的物料,并反复压实;内排土场上表面,地表储水池以外的部分,以地表储水池的边缘位置为最低点,设置坡度,以将内排土场上表面的水汇集至地表储水池;所述近地
‑
含水层连通通道包括多节组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I,内部充填块状砾石,形成过滤层;顶部高出近地储水池池底1
‑
2m;且最上方的一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I内安装有自动开关阀门;所述近地储水池中心位置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布置抽水系统I,抽水系统I的水管经所述地表
‑
近地连通通道延伸至地表;所述地表
‑
近地连通通道包括多节组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II,最上方的一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II高出地表储水池的池底,且设有可控的泄水口,用于开闭该地表
‑
含水层连通通道,或调节所述泄水口的高度。所述地表
‑
含水层连通通道布置在所述地表储水池的边缘位置,包括多节组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管III,内部布置抽水系统II,用于抽取人工含水层中的水资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最上方的一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II内嵌插拔式调节钢管,调节钢管侧面顶部设有限位块,调节钢管的侧面开孔作为所述泄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坑覆盖用于保护抽水系统I的钢结构保护罩。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地
‑
含水层连通通道有多个,呈环形布置在储水池边缘位置两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地储水池底有3
‰
的坡度,中心位置最低。6.一种内排露天矿立体式储水系统布置方法,其特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