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751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包括:上封板,阻挡气流,使其不能直接轴向通过,而必须先经过与之相连的二级叶轮叶片旋转加速后,方能离开本装置。除雾丝网,使液滴撞到丝网上后,达到湮没的效果,无法再重新卷入气流,减少了二次夹带发生的可能性。筒体,作为装置的外壁。液相导出管,将气液分离装置捕获的液滴聚集而成的液相导出系统。一级叶轮,气流首先经过一级叶轮后,气流被强迫旋转,使得气流旋转起来。二级叶轮,经过一级叶轮的旋转气流进一步通过二级叶轮固定并强化其旋转流场,使气流中液滴离心分离,撞击除雾丝网而湮灭捕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除雾效率高,适应气速高,且能将雾滴分离后在线收集出来。收集出来。收集出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及烟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液分离是环保烟气治理行业及其常见的应用,例如喷漆行业的漆雾去除、餐饮油烟行业的油雾去除、湿法脱硫塔尾气的水雾去除等等。达到气液分离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主流的方向是两条,其一是利用惯性或离心分离,如折流板除雾器和旋流叶轮除雾器。另外就是静电除尘器,使雾滴在高能电场作用下带电并转移到阳极板上,而被捕集。
[0003]这些既有的除雾器中,虽然应用都比较成熟,但都是在限定的工况下运用,例如,在烟气流速达到5~6m/s时,折板除雾器由于存在二次夹带问题,除雾效果很差,而旋流板除雾器虽然能胜任5~6m/s的流速,但当液滴含量高且在高气速条件下运用时,容易导致叶轮上产生持液层,而极大的破坏了除雾效率,增加了运行阻力和稳定性。而静电除尘器一般作为一种高效净化除雾设备,往往能做到超低排放,但前端如果不做预处理,其极板上溶液粘接液膜,造成放电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封板(1)、除雾丝网(2)、筒体(3)、液相导出管(4)、一级叶轮(5)、二级叶轮(6),所述上封板(1)下方与二级叶轮(6)上部焊接连接,所述二级叶轮(6)底部与一级叶轮(5)上部焊接连接,所述一级叶轮(5)外圈下侧与筒体(3)底部满焊连接,所述除雾丝网(2)底部固定在筒体(3)底部内壁,且除雾丝网(2)环绕安装在筒体(3)内侧与二级叶轮(6)外侧之间,所述液相导出管(4)与筒体(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叶轮(6)为环向布置的多片固定导流叶片组成的叶轮,所述导流叶片沿筒体(3)轴线均匀布置,每一片导流叶片的切线角均保持一致,切线角范围为20~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叶轮(5)为叶片式叶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丝网(2)为筒状丝网结构,采用2~3层重叠,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丝网(2)与筒体(3)内侧的间隙为1~1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导出管(4)与筒体(3)连接位置为与一级叶轮(5)与筒体(3)底部相接而成的集液槽的切线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端阳采有林李计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