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莉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698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两端呈圆弧状,主体为三层结构,分别为棉布层、硅网层和帆布层,棉布层和帆布层分别位于硅网层两侧,棉布层与帆布层缝接,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主体两侧的第一固定带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连接,主体底部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固定股骨的支撑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固定带由于材质较软,经常出现固定不稳的情况,骨盆的固定效果并不好的问题。骨盆的固定效果并不好的问题。骨盆的固定效果并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盆骨折是交通事故中死亡率仅次于颅脑损伤和胸部损伤的创伤类型。由于骨盆骨折的高死亡率,其救治备受临床关注。骨盆骨折患者早期容易出现大出血,骨盆骨折的早期复位和稳定是治疗大出血的关键原则,也是骨盆骨折院前急救和院内早期治疗最为有效的措施。但由于院前现场急救止血及搬运困难,容易造成二次损伤。因此,骨盆骨折院前现场急救要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尽快实施有效的骨盆固定。现有的比较常用的骨盆固定装置多为固定带,固定带虽然操作简单快捷,但是由于其材质较软,并不能对患者的骨盆进行有效支撑,经常出现固定不稳的情况,因此骨盆的固定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解决现有固定带由于材质较软,经常出现固定不稳的情况,骨盆的固定效果并不好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两端呈圆弧状,主体为三层结构,分别为棉布层、硅网层和帆布层,棉布层和帆布层分别位于硅网层两侧,棉布层与帆布层缝接,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主体两侧的第一固定带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连接,主体底部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固定股骨的支撑件。
[0006]进一步的,主体内的硅网层与人体骶尾部相对应的部位为开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气垫,气垫上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从主体内部延伸至主体外部,导气管延伸至主体外部的一端连接有充气球囊。
[0007]进一步的,支撑件包括附件,附件的材质与主体的材质相同,附件与主体之间可拆卸连接,附件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附件两侧的第二固定带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连接。
[0008]进一步的,主体底端中央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固定兜,固定兜与主体之间通过第三魔术贴连接,固定兜为棉布材质。
[0009]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为弹性带。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中的主体通过设置硅网层能够对患者的骨盆进行有效支撑,主体面积较大,缠绕之后能够与患者的骨盆部位充分接触,从而实现患者骨盆的有效固定;通过硅网层上设置的气垫能够分散患者骶尾部受到的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通过充气球囊改变气垫内的充气量,能够调节该骨盆固定装置与患者骨盆之间的压力,在保证固定牢靠的前提下,避免因压力过大对盆腔内脏器造成损伤;通过设置固定兜能够将患者阴部遮挡,并且不会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有利于患者导尿;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采用弹性带便
于调节松紧度,从而实现有效固定,同时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棉布层、硅网层与帆布层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硅网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两端呈圆弧状,从而能够增大骨盆固定装置与患者骨盆部位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与人体更加贴合。主体1为三层结构,分别为棉布层2、硅网层3和帆布层4,棉布层2和帆布层4分别位于硅网层3两侧,棉布层2与帆布层4缝接。棉布层2比较柔软,与患者的皮肤相接触,硅网层3硬度适宜,能够对患者的骨盆起支撑作用,帆布层4柔软牢固。主体1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5,主体1两侧的第一固定带5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6连接,第一魔术贴6包括第一魔术贴毛面和第一魔术贴光面,主体1一侧的第一固定带5上设置第一魔术贴毛面,主体1另一侧的第一固定带5上设置第一魔术贴光面,第一魔术贴毛面与第一魔术贴毛面一一对应。主体1底部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固定股骨的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支撑固定股骨。
[0017]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主体1内的硅网层3与人体骶尾部相对应的部位开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气垫7,气垫7上连通有导气管8,导气管8从主体1内部延伸至主体1外部,导气管8延伸至主体1外部的一端连接有充气球囊9。骨盆骨折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长期受压容易引起压疮,通过设置气垫7能够分散患者骶尾部受到的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同时,通过充气球囊9向气垫7内充气,改变气垫7内的充气量,能够调节该骨盆固定装置与患者骨盆之间的压力,在保证固定牢靠的前提下,能够避免因压力过大对患者的盆腔内脏器造成损伤。
[0018]进一步的,支撑件包括附件10,附件10的材质与主体1的材质相同,包括棉布层2、硅网层3和帆布层4,附件10与主体1之间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可拆卸连接,附件10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带11,附件10两侧的第二固定带11之间通过第二魔术贴12连接,第二魔术贴12包括第二魔术贴毛面和第二魔术贴光面,附件10一侧的第二固定带11上设置第二魔术贴毛面,附件10另一侧的第二固定带11上设置第二魔术贴光面,第二魔术贴光面与第二魔术贴毛面一一对应。
[0019]进一步的,主体1底端中央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固定兜13,固定兜13的一端与主体1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兜13的另一端与主体1之间通过第三魔术贴连接,第三魔术贴包括第三魔术贴毛面14和第三魔术贴光面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魔术贴毛面14设置在固定兜13的底端,第三魔术贴光面15设置在主体1的帆布层4上。固定兜13为棉布材质。通过设置固定兜13能够将患者阴部遮挡,并且不会影响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有利于患者导尿。
[0020]进一步的,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11均为弹性带,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11采用弹性带便于调节松紧度,从而实现有效固定,同时能够使该骨盆固定装置适用于不
同体型的患者。
[0021]使用方法:首先将骨盆固定装置的主体1的中部放置于患者臀下,患者的骶尾部与气垫7的位置相对应,将主体1两侧的第一固定带5调整好位置绕至患者下腹前方,适度用力合拢,使第一魔术贴6相黏合。当主体1环绕人体之后,第三魔术贴光面15位于患者腹部附近,其次将固定兜13的下端自患者会阴部绕至腹部,使第三魔术贴毛面14与主体1上的第三魔术贴光面15粘接在一起。然后将左右两侧附件10放置在患者的双侧股骨大转子处,将附件10上的第二固定带11调整好位置绕至股骨前方,适度用力合拢,使第二魔术贴12相黏合,从而实现患者双侧股骨大转子的固定。使用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松紧度。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的两端呈圆弧状,主体为三层结构,分别为棉布层、硅网层和帆布层,棉布层和帆布层分别位于硅网层两侧,棉布层与帆布层缝接,主体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主体两侧的第一固定带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连接,主体底部两侧可拆卸连接有固定股骨的支撑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内的硅网层与人体骶尾部相对应的部位为开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气垫,气垫上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从主体内部延伸至主体外部,导气管延伸至主体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莉莉王永军杜国军陈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何莉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