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6620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室种植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包括两组弧形的拱架和设置在拱架顶部的通风窗,拱架为不对称结构,包括位于迎风面的长拱架和位于背风面的短拱架,长拱架的长度大于短拱架;通风窗设置在短拱架上并且外部覆盖卷膜,通风窗由若干组固定连接的弧形杆、支撑杆和连接杆组成,支撑杆和连接杆所围成的区域为通风口,通过卷膜机控制通风口处覆盖的卷膜的开闭来调节通风口的通风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对温室内部进行通风换气、降温除湿,操作简单方便,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提高温室的整体抗风能力,可以解决现有温室大棚存在的顶部通风口塑料膜易破损老化和兜水、维护成本高、温室抗风能力差等问题。差等问题。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温室种植大棚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连栋温室是一种经济型温室,温室顶部一般为圆拱形,具有保温性能好、制造成本低、外观美观大方、空间利用率高、智能管理等优点,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温室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温室内作物光合与呼吸作用速率,改善温室空气质量,且在高湿气候条件下达到除湿的目的,使之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所以温室的通风问题对于作物栽培至关重要。目前连栋温室主要在温室顶部进行开窗通风,采用拉绳方式或卷膜器方式将位于温室大棚顶部的塑料膜分开以露出通风口,但是由于塑料膜的坡度较小,雨雪天气很容易存在兜水发生的问题;或者采用贴合温室的拱形顶,垂直于迎风面,在天沟边位置设置通风口的方式,利用迎风面的压力将温室外部空气吹入温室内部进行换气,这种设置在迎风面的通风口,增大了温室顶部的风阻,强风天气不利于温室的稳固性,且覆盖在通风口的塑料膜反复开闭容易破损老化,更换顶部的塑料膜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维护成本。另外,为了防止有害昆虫进去温室内部影响作物生长,通常会在开窗口处设置密目防虫网,因室外空气中常常伴有虫卵、灰尘、棉絮等杂物,当开窗口设置在迎风面时,长期使用过程中防虫网容易出现堵塞,若不及时清洗会严重影响开窗口的通风效果,进而影响温室内作物的正常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制造成本低,能够快速对温室内部进行通风换气、降温除湿,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温室的整体抗风能力,可以解决现有温室大棚存在的顶部通风不良、塑料膜易破损老化和兜水、维护成本高、温室顶部抗风能力较差、防虫网易堵塞等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0005]一种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包括两组弧形的拱架和设置在拱架顶部的通风窗,所述拱架为不对称结构,包括位于迎风面的长拱架和位于背风面的短拱架,所述长拱架的长度大于短拱架,所述长拱架的顶端与短拱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长拱架的底端与短拱架的底端分别与温室的立柱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窗设置在所述短拱架上并且外部覆盖卷膜,所述通风窗由若干组固定连接的弧形杆、支撑杆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弧形杆的形状与长拱架相同,所述弧形杆的一端与长拱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垂直设置且其底端与所述短拱架的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和连接杆所围成的区域为通风口,通过卷膜机控制所述通风口处覆盖的卷膜的开闭来调节所述通风口的通风量。
[0006]进一步地,所述拱架采用弧形上下弦式桁架结构,每组拱架的上弦架与下弦架之
间均用多组呈三角形方式排列的钢架焊接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处还设置有防虫网,所述防虫网覆盖在所述卷膜的下方。避免害虫进入温室内部,减少温室内作物产生虫害问题。
[0008]进一步地,所述短拱架的仰角角度为30~80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卷膜机安装在所述拱架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拱架外部覆盖遮阳幕布。
[0011]进一步地,所述拱架和通风窗的结构材料均采用镀锌钢管,提高温室的结构强度和耐腐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0012]与常规的温室大棚屋顶结构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在温室顶部设置不对称的拱架结构,并且将通风窗垂直设置在背风面的短拱架上,通过控制通风口处垂直覆盖的卷膜开闭来控制通风口的进风量,进而对温室内部进行通风换气、降温除湿,操作简单方便。
[0014](2)本技术采用不对称的桁架式拱架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对称型拱架结构,本技术可以在提高温室大棚内部空间的同时降低温室的高度,减少温室顶部风阻,提高屋顶的结构强度和承重能力,以及提高温室的整体抗风能力。
[0015](3)本技术采用背风面设置垂直通风口的设计,可将迎风面达到最大化,利用背风面产生的负压区,加快空气对流,将温室顶部聚集的湿热空气快速排出室外,与外部空气进行交换,达到快速降温除湿的目的,也可从结构力学上尽可能减少温室顶部的风阻,提高屋顶的抗风能力,并且也不会影响温室内部的透光面积,不会对栽培作物的采光造成影响。同时通风窗顶部的弧形杆设计,可防止雨雪进入室内,有利于顶部快速排水,不容易出现兜水导致屋顶薄膜破损的问题,也利于减少风阻。防虫网设在背风面的垂直通风口处,可以有效减少害虫进入温室内部,避免正对风向导致灰尘杂物等过多堆积而出现堵塞,从而避免影响通风口的通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拱架;11、长拱架;12、短拱架;13、上弦架;14、下弦架;2、通风窗;21、弧形杆;22、支撑杆;23、连接杆;24、通风口;3、立柱;4、卷膜;5、卷膜机;6、横梁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包括两组弧形的拱架1和设置在拱架1顶部的通风窗2。拱架1和通风窗2的结构材料均采用镀锌钢管。如图2所示,
拱架1为不对称结构,包括位于迎风面的长拱架11和位于背风面的短拱架12,长拱架11的长度大于短拱架12,长拱架11的顶端与短拱架12的顶端固定连接,长拱架11的底端与短拱架12的底端分别与温室的立柱3固定连接。短拱架12的仰角角度为60度。拱架1采用弧形上下弦式桁架结构,每组拱架1的上弦架13与下弦架14之间均用多组呈三角形方式排列的钢架焊接连接。
[0023]如图2所示,通风窗2设置在短拱架12上并且外部覆盖卷膜4,卷膜机5安装在拱架1上。如图1所示,通风窗2由若干组固定连接的弧形杆21、支撑杆22和连接杆23组成。弧形杆21的形状与长拱架11相同,弧形杆21的一端与长拱架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22固定连接,支撑杆22垂直设置且其底端与短拱架12的弧面固定连接。长拱架11和短拱架12的弧面上还设置有多组相互平行的加强筋,加强筋的形状与上弦架13的形状相同,加强筋的底端固定在温室的横梁架6上。支撑杆22和连接杆23所围成的区域为通风口24,通过卷膜机5控制通风口24处覆盖的卷膜4的开闭来调节通风口24的通风量。另外,本实施例的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通风窗的温室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弧形的拱架(1)和设置在拱架(1)顶部的通风窗(2),所述拱架(1)为不对称结构,包括位于迎风面的长拱架(11)和位于背风面的短拱架(12),所述长拱架(11)的长度大于短拱架(12),所述长拱架(11)的顶端与短拱架(1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长拱架(11)的底端与短拱架(12)的底端分别与温室的立柱(3)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窗(2)设置在所述短拱架(12)上并且外部覆盖卷膜(4),所述通风窗(2)由若干组固定连接的弧形杆(21)、支撑杆(22)和连接杆(23)组成,所述弧形杆(21)的形状与长拱架(11)相同,所述弧形杆(21)的一端与长拱架(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2)垂直设置且其底端与所述短拱架(12)的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2)和连接杆(23)所围成的区域为通风口(24),通过卷膜机(5)控制所述通风口(24)处覆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学书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苏中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