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601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化设备相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包括C形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个设备放置在下侧的翘板上,促使中部两个翘板相对的一侧向内偏转,减小中部两个翘板相对一侧之间的间距,然后再将第二个设备放置到中部的两个翘板的顶面上,然后再将第二个设备放置到中部的两个翘板的顶面上,促使中部两个翘板偏转带动其下侧的C形滑竿上移到与其配合使用的两个限位板相对一侧的上部,且在中部翘板偏转时通过中部翘板底面的海绵与下侧翘板上的信息化设备抵触,对第一信息化设备进行固定,以此类推保证装置一次可以对多个设备进行移动,不需对设备进行累加即可移动多个设备,安全性更好。安全性更好。安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信息化设备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信息化设备指光缆、微波、卫星、移动通信等网络设备设施,既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保证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设施重要组成部分。
[0003]在对信息化设备进行移动时需要用到移动车,现有的移动车在对多个信息化设备进行搬运时,常用的方法使对其进行累加捆绑运输,该运输方法费时费力,且安全性不佳,导致使用者需要多次对不同的信息化设备进行运输,效率较低,现有的移动车将信息化设备移动到指定位置后,不便将移动车的车轮进行锁止实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移动车在对多个信息化设备进行搬运时,常用的方法使对其进行累加捆绑运输,该运输方法费时费力,且安全性不佳,导致使用者需要多次对不同的信息化设备进行运输,效率较低,现有的移动车将信息化设备移动到指定位置后,不便将移动车的车轮进行锁止实用性不佳,而提出的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包括C形底板,所述C形底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抵触杆,所述C形底板底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轮,所述C形底板底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后轮,所述后轮转杆的侧面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后轮转杆带动转轮转动,所述C形底板顶面的右侧铰接有推把,所述推把下侧横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V形板,所述V形板左侧板的左侧与C形底板的内侧抵触,所述V形板右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内侧与齿轮的侧面抵触,所述V形板右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簧,所述拉簧远离V形板右侧板的一端与C形底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C形底板的顶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三个L形通槽,所述L形通槽内壁前后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翘板,所述翘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对的一侧滑动连接有C形滑竿,所述C形滑竿的两端均与在其上侧翘板的底面铰接,下侧所述翘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竖板的顶面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侧面通过复位簧与竖板的顶面活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推把的形状为“口”字形,所述推把的侧面包裹有护套,使用者推动装置更加方便。
[0008]优选的,所述翘板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翘板三个为一组分别分布在C形底板的顶面,通过两组翘板保证装置单次运输信息化设备的数量。
[0009]优选的,所述抵触杆在V形板的内侧,使用者推动推把时,通过推把偏转促使V形板的右侧板上的卡板偏转与齿轮分离,当使用者松开推把时通过拉簧促使卡板复位将后轮锁住。
[0010]优选的,所述翘板的形状为L形,所述翘板的底面粘接有海绵块,下侧所述翘板的长度是上侧翘板长度的1.1倍,通过海绵块增加翘板与信息化设备之间的摩擦力。
[0011]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且两个滑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将第一个设备放置在下侧的翘板上,促使中部两个翘板相对的一侧向内偏转,减小中部两个翘板相对一侧之间的间距,然后再将第二个设备放置到中部的两个翘板的顶面上,然后再将第二个设备放置到中部的两个翘板的顶面上,促使中部两个翘板偏转带动其下侧的C形滑竿上移到与其配合使用的两个限位板相对一侧的上部,且在中部翘板偏转时通过中部翘板底面的海绵与下侧翘板上的信息化设备抵触,对第一信息化设备进行固定,以此类推保证装置一次可以对多个设备进行移动,不需对设备进行累加即可移动多个设备,安全性更好。
[0014](2)本技术通过推把逆时针偏转带动V形板偏转,通过V形板右侧板上的卡板与齿轮分离,且促使V形板左侧板与抵触杆抵触,防止其继续偏转,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松开推把在拉簧的拉力下促使V形板复位带动卡板将齿轮卡住,进而将装置固定住,减少使用者搬运信息化设备时装置晃动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18]图中:1、C形底板;2、前轮;3、后轮;4、齿轮;5、推把;6、V形板;7、卡板;8、拉簧;9、抵触杆;10、竖板;11、L形通槽;12、翘板;13、限位板;14、C形滑竿;15、固定块;16、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参照图1

3,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包括C形底板1,C形底板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抵触杆9,抵触杆9在V形板6的内侧,C形底板1底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轮2,C形底板1底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后轮3,后轮3转杆的侧面固定套接有齿轮4,C形底板1顶面的右侧铰接有推把5,推把5的形状为“口”字形,推把5的侧面包裹有护套,推把5下侧横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V形板6,V形板6左侧板的左侧与C形底板1的内侧抵触,V形板6右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板7,卡板7的内侧与齿轮4的侧面抵触,V形板6右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簧8,拉簧8远离V形板6右侧板的一端与C形底板1的内侧固定连接,C形底板1顶面左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0,两个竖板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三个L形通槽11,L形通槽11内壁前后的两侧转
动连接有翘板12,翘板12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翘板12三个为一组分别分布在C形底板1顶面的,翘板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13,翘板12的形状为L形,翘板12的底面粘接有海绵块,下侧翘板12的长度是上侧翘板12长度的1.1倍,两个限位板13相对的一侧滑动连接有C形滑竿14,C形滑竿14的两端均与在其上侧翘板12的底面铰接,将第一个设备放置在下侧的翘板12上,促使中部两个翘板12相对的一侧向内偏转,减小中部两个翘板12相对一侧之间的间距,然后再将第二个设备放置到中部的两个翘板12的顶面上,然后再将第二个设备放置到中部的两个翘板12的顶面上,促使中部两个翘板12偏转带动其下侧的C形滑竿14上移到与其配合使用的两个限位板13相对一侧的上部,且在中部翘板12偏转时通过中部翘板12底面的海绵与下侧翘板12上的信息化设备抵触,对第一信息化设备进行固定,以此类推保证装置一次可以对多个设备进行移动,不需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化设备移动装置,包括C形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底板(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抵触杆(9),所述C形底板(1)底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前轮(2),所述C形底板(1)底面右侧固定连接有后轮(3),所述后轮(3)转杆的侧面固定套接有齿轮(4),所述C形底板(1)顶面的右侧铰接有推把(5),所述推把(5)下侧横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V形板(6),所述V形板(6)左侧板的左侧与C形底板(1)的内侧抵触,所述V形板(6)右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板(7),所述卡板(7)的内侧与齿轮(4)的侧面抵触,所述V形板(6)右侧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簧(8),所述拉簧(8)远离V形板(6)右侧板的一端与C形底板(1)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C形底板(1)顶面左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0),两个所述竖板(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三个L形通槽(11),所述L形通槽(11)内壁前后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翘板(12),所述翘板(1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13),两个所述限位板(13)相对的一侧滑动连接有C形滑竿(14),所述C形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娟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南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