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99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包括船形滑行底座、坐落于滑行底座上方的滑行平台、以及直立于滑行平台上方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框架横梁顶部设置有360无线摄像头,且框架横梁外侧壁设置有LED光源;所述滑行平台的平台横梁底部设置有空气动力装置,且空气动力装置通过空心丝杆与输气管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很好的适应于暗涵内存在大量积水以及淤泥厚度较大的情景,进退自如,可满足正常开展探测作业的需求。可满足正常开展探测作业的需求。可满足正常开展探测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暗涵内部空间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及人口不断增长,产生的废(污)水迅猛增加,同时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河道中,使河道内的水质受到严重的污染,局部河道污染严重,形成黑臭水体,部分污染物沉积在河道底部,形成黑臭淤泥。清除污染水体及黑臭淤泥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然而一些黑臭淤泥长期沉淀在暗涵中,清理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彻底清理,则不能根除黑臭水体,城市水环境治理效果很差。
[0003]暗涵属于隐蔽性工程,如果设计、施工及竣工资料详细且保存完好,则确定其位置相对容易;如果上述资料不足甚至没有,其位置确定难度很大。对于检查井分布较密或有明确标示的暗渠,可采用水下潜望镜探测其空间位置;对于检查井分布稀少或无检查井、标示的暗渠,采用探地雷达等方法探测暗渠空间分布特征,探地雷达法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地震波法、探地雷达法、示踪法以及管道机器人等探测技术;对于全段封闭的暗渠采用探地雷达法,确定其位置、尺寸及埋深,必要时采用现场管道机器人、钎探、钻探及开挖等手段探明其空间位置。
[0004]如果暗涵上部建筑物多,钎探、钻探及开挖等手段无法实现,可采用管道机器人等手段。如CCTV检测机器人,由爬行器、镜头、电缆盘和主控制器四部分组成。其中,爬行器可根据功能需求搭载不同规格型号的镜头(如:旋转镜头、直视镜头、鱼眼镜头),并通过电缆盘与主控制器连接后,受控于主控制器的操作命令,如:爬行器的前进、后退、转向、停止、速度调节;镜头座的抬升、下降、灯光调节;镜头的水平或垂直旋转、调焦、变倍、前后视切换等。在检测过程中,主控制器可实时显示、录制镜头传回的画面以及爬行器的状态信息(如:气压、倾角、行走距离、日期时间),并可通过键盘录入备注信息。通过内置的无线传输模块,可将画面实时传送到200m范围内的其它监视器上显示,从而实现远程监视。
[0005]然而,一些暗涵长度较大,淤积时间长,河道淤积不均匀,低处可能有大量积水,高处淤泥厚度较大,这样采用管道机器人探测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如在在淤泥厚度较大的部位,管道机器人会陷入淤泥而不能移动,也不能探测;如在淤积低洼处,污水深度较大,探测机器人由于自身较重,可能会下沉至水底,进退困难,无法开展正常的探测。
[0006]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包括船形滑行底座、坐落于滑行底座上方的滑行平台、以及直立于滑行平台上方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框架横梁顶部设置有360无线摄像头,且框架横梁外侧壁设置有LED光源;所述滑行平台的平台横梁底部设置有空气动力装置,且空气动力装置通过空心丝杆与输气管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泵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主要由框架横梁和连接于横梁两端的框架立柱组成。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行平台主要由平台横梁和平台纵梁组成。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拉绳与所述滑行平台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动力装置通过连接杆固设于平台横梁底部。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360无线摄像头通过立杆固设于框架横梁上方。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杆顶端预留丝孔,与360无线摄像头底座上的丝杆连接;所述立杆底端预设丝杆,与框架横梁上的预留丝孔连接固定。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360无线摄像头采集到的影像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手持平板上。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横梁上预留丝孔,与LED光源底座上的丝杆连接固定,LED光源通过电池供电。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立柱通过丝杆与平台纵梁连接固定,所述框架横梁通过丝杆与框架立柱连接固定,所述平台横梁通过丝杆与平台纵梁连接固定,所述平台纵梁通过丝杆与滑行底座连接固定。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很好的适应于暗涵内存在大量积水以及淤泥厚度较大的情景,进退自如,可满足正常开展探测作业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中:1

360无线摄像头;2

立杆;3

框架立柱;4

框架横梁;5

平台纵梁;6

平台横梁;7

连接杆;8

空气动力装置;9

滑行底座;10

输气管;11

LED光源;12

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
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6]下面结合附图1

3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7]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包括船形滑行底座9、坐落于滑行底座9上方的滑行平台、以及直立于滑行平台上方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框架横梁4顶部设置有360无线摄像头1,且框架横梁4外侧壁设置有LED光源11;所述滑行平台的平台横梁6底部设置有空气动力装置8,且空气动力装置8通过空心丝杆与输气管10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10的另一端与气泵连接。
[0028]其中,采用气泵通过输气管10输气到空气动力装置8,为探测装置提供前进动力;LED光源11为暗涵内部空间探测提供照明,360无线摄像头1用于采集暗涵内部影像数据,探测暗涵结构完整性。
[0029]具体的,所述支撑框架主要由框架横梁4和连接于横梁两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形滑行底座(9)、坐落于滑行底座(9)上方的滑行平台、以及直立于滑行平台上方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框架横梁(4)顶部设置有360无线摄像头(1),且框架横梁(4)外侧壁设置有LED光源(11);所述滑行平台的平台横梁(6)底部设置有空气动力装置(8),且空气动力装置(8)通过空心丝杆与输气管(10)一端连接,所述输气管(10)的另一端与气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主要由框架横梁(4)和连接于横梁两端的框架立柱(3)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平台主要由平台横梁(6)和平台纵梁(5)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前后两侧均通过拉绳(12)与所述滑行平台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涵清淤内部空间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装置(8)通过连接杆(7)固设于平台横梁(6)底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军王四巍董联杰李冬冬宋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