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7027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涉及渗透试验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箱体、固定安装在箱体内部的试验台和蠕动泵,箱体为无盖箱体;试验台位于箱体的中部,并将箱体分隔为上下两层,箱体的下层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箱体的上层空间为上部水槽,下层空间为下部水槽;试验台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三轴饱和器的通孔;下部水槽的出水口与蠕动泵的进水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水口与上部水槽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渗透实验的便捷性,通过温控、渗透压力提高了渗透效率,通过蠕动泵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通过测电导率观测试验进度,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渗透试验装置的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工程设施中的基础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均与地表土体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
[0003]地表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颗粒排列具有某种空间形式或在颗粒间形成胶结物质,这种空间结构即为孔隙结构,在宏观力学性质上表现出结构性,对土的力学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绝大部分土都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由孔隙结构的特殊力学性质引发的工程问题时有发生。
[0004]目前,很多土工试验未充分考虑结构性的影响。基于土的本构关系理论,分析结构性对土力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可更加合理地解释原状土的力学特性,优化土工结构的设计,提高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0005]目前在实验室人工制备结构性土形成孔隙结构通常是直接把试样放在水中浸泡,该方法渗透周期较长且渗透效果不佳,很难对试验效果与时间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的渗透实验装置存在的渗透不充分、耗时长等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相比于浸泡式的实验装置,本是技术的渗透实验的试验台设置在上部水槽和下部水槽之间,通过水的循环流通,对三轴饱和器中的试验土体进行渗流作用,渗透时间较短,渗透效果较好。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为无盖箱体;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内部的试验台和蠕动泵;试验台位于箱体的中部,并将箱体分隔为上下两层,箱体的下层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箱体的上层空间为上部水槽,下层空间为下部水槽;试验台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三轴饱和器的通孔;下部水槽的出水口与蠕动泵的进水口连通,蠕动泵的出水口与上部水槽连通。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通孔的形状为圆台型,与三轴饱和器的形状相匹配。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通孔的旁侧设有加热管。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加热管的形状为波浪。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通孔位于加热管相邻的两个竖直段之间,且多个通孔在试验台上呈阵列排布。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水槽盖板和增压气泵,水槽盖板可拆卸安装在箱体的顶部;水槽盖板上开设有进水口和进气口,蠕动泵的出水口与进水口连通;增压气泵与进气
口连通。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箱体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卡扣,水槽盖板通过卡扣可拆卸安装在箱体的顶部。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水槽盖板与箱体之间安装有密封条。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水槽盖板上设有盖板把手。
[0018]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试验台设置在上部水槽和下部水槽之间,通过蠕动泵连通上部水槽和下部水槽,为渗透试验提供稳定的水头,对三轴饱和器中的试验土体进行渗流作用,渗透时间较短,渗透效果较好。
[0020](2)本技术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加热管可以控制渗透溶液的温度,避免外界环境温度对渗透试验的影响,提高渗透效率。
[0021](3)本技术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增压气泵可以为渗透试验提供一定的渗透压力,进而提高渗透效果与渗透效率,形成良好的孔隙结构,进一步可以合理地控制渗透试验的时间。
[0022](4)本技术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环形凹槽内安装的密封圈与三轴饱和器紧密贴合在一起,形成良好地气密性,有利于渗透实验的进行。
[0023](5)本技术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电导率仪可以准确检测渗透试验的进度情况,检测是否渗透完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试验台的俯视图;
[0026]图3为图2中B

B向的剖面图;
[0027]图4为图2中A

A向的剖面图。
[0028]图中标号表示:
[0029]1、箱体; 11、卡扣; 12、通气孔;
[0030]2、试验台; 21、通孔; 22、环形凹槽;
[0031]3、上部水槽; 4、下部水槽;
[0032]5、水槽盖板;51、盖板把手;52、进水口;53、进气口;
[0033]6、电导率仪;7、蠕动泵;8、增压气泵;9、温度控制器;10、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试验台2和蠕动泵7,箱体1为无盖的方形箱体或圆柱形箱体。
[0037]试验台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1,用于安装三轴饱和器安装在通孔21内,通孔21的形状与三轴饱和器的形状相适配。通孔21的形状为倒圆台孔,三周饱和器的形状为圆柱形,通孔21的小圆直径小于三轴饱和器的直径,防止三轴饱和器掉落。
[0038]试验台2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部,且位于箱体1的中部。试验台2的形状与箱体1的形状相匹配。试验台2将箱体1分隔为上下两层空间,箱体1的上层空间形成上部水槽3,下层空间形成下部水槽4。箱体1的下层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12,通气孔12使箱体1的下层空间与外界空气连通,便于观察下部水槽4的水位。
[0039]下部水槽4的出水口与蠕动泵7的进水口连通,蠕动泵7的出水口与上部水槽3连通。由上部水槽3、通孔21、下部水槽4和蠕动泵7形成循环水通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节约了水资源。
[0040]通过蠕动泵7连通上部水槽3和下部水槽4,为渗透试验提供稳定的水头,从而对三轴饱和器中的试验土体进行渗流作用,渗透时间较短,渗透效果较好。
[0041]实施例2
[0042]本实施例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在通孔21的旁侧设有加热管10,加热管10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试验台2的上表面。在箱体1的外侧壁设有温度控制器9,温度控制器9与加热管10电连接。温度控制器9为触屏控制亦可通过蓝牙与手机端连接实现远程控制,使用者得到了极大的方便。
[0043]通过温度控制器9对加热管10的温度进行调控,从而对渗透溶液的温度进行调控,避免外界环境温度对渗透试验的影响,提高渗透效率。
[0044]实施例3
[0045]本实施例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基本结构同实施例2,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加热管10的形状为波浪形,加热管10的圆弧段直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为无盖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部的试验台(2)和蠕动泵(7);所述试验台(2)位于所述箱体(1)的中部,并将箱体(1)分隔为上下两层,箱体(1)的下层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12);箱体(1)的上层空间为上部水槽(3),下层空间为下部水槽(4);所述试验台(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三轴饱和器的通孔(21);所述下部水槽(4)的出水口与蠕动泵(7)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蠕动泵(7)的出水口与上部水槽(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的形状为圆台型,与三轴饱和器的形状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21)的旁侧设有加热管(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渗流作用温控渗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吴刚李想刘文化孙秀丽王龙杨兰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