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弹簧及应用有该弹簧的泵芯组件、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69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弹簧及应用有该弹簧的泵芯组件、泵,塑料弹簧包括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之间圆滑过渡使弹性本体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的结构,弹性单元自两端向中间沿径向逐渐向外拱起,弹性单元的外壁面形成第一圆弧面,弹性单元的内壁面形成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与第一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一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弹性单元端部的压缩行程、增大弹性单元中部的弹性回复力,从而提高塑料弹簧整体的弹性,保证弹簧在压缩状态下不发生歪斜,提高弹簧的压缩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弹簧及应用有该弹簧的泵芯组件、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弹簧及应用有该弹簧的泵芯组件、泵。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乳液泵广泛用于化妆品及沐浴用品,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头,即可把需要的乳液取出,这种方法即方便又卫生。
[0003]泵芯是乳液泵的主要部件,现有的泵芯结构一般都包括有泵体、活塞座、活塞、活塞杆、连接座、弹簧和吸片,其中,活塞座和活塞安装在泵体内部,活塞杆的下端部伸入泵体内并与活塞座和活塞相配合,活塞杆的上端部向上伸出于泵体,弹簧设于泵体外并套设在活塞杆上,以给予活塞杆复位的弹力。
[0004]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201921206736.9披露了一种塑性弹簧,包括弹性本体,弹性本体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之间圆滑过渡使弹性本体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的结构。该结构的塑性弹簧弹性好、回弹稳定性高、便于回收。
[0005]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上述塑性弹簧的弹性单元各处壁厚一致,而该弹性单元本身的压缩量较小,塑性弹簧主要依靠相邻弹性单元之间进行压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塑性弹簧的压缩行程,进而影响了塑性弹簧整体的弹性;另外,当弹性单元在轴向上的长度较大时,可能会在压缩过程中产生歪斜,影响弹簧的伸缩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增大弹性、提高压缩稳定性的塑料弹簧。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塑料弹簧的泵芯组件。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泵芯组件的泵。
[0009]本技术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一种塑料弹簧,包括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之间圆滑过渡使弹性本体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的结构,所述弹性单元自两端向中间沿径向逐渐向外拱起,所述弹性单元的外壁面形成第一圆弧面,所述弹性单元的内壁面形成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与第一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第一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A,所述第二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B,A

B=20~30
°
。A优选为115
°
,B优选为90
°
。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塑料弹簧的弹性。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单元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相邻两弹性单元衔接处的厚度小于弹性单元各处的厚度。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塑料弹簧的弹性,同时,提高相邻弹性单元之间在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3]在本技术中,相邻两所述弹性单元衔接处的外壁面形成向弹性本体的轴线方向拱起的第三圆弧面,相邻两所述弹性单元衔接处的内壁面形成向弹性本体的轴线方向拱起的第四圆弧面。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相邻弹性单元之间在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4]在本技术中,所述弹性单元外周壁的中央部位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凹痕。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塑料弹簧的弹性,同时,提高相邻弹性单元之间在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5]一种应用有上述塑料弹簧的泵芯组件,包括泵体、闷盖、活塞杆、活塞座及活塞,所述闷盖设于泵体的上端且上下贯通,所述活塞杆的下部能上下移动地设于闷盖中,所述活塞座的上端与活塞杆相连接、下端位于活塞杆的下方并伸入泵体中,所述活塞设于泵体中套置在活塞座的外周,还包括所述的塑料弹簧,该塑料弹簧套置在活塞杆的外周并使活塞杆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具有装配圈,所述塑料弹簧的上端与该装配圈的下端面相抵,所述塑料弹簧的下端与闷盖的上端面相抵。
[0016]一种应用有上述泵芯组件的泵,包括头帽及螺圈,所述泵芯组件的泵体约束在螺圈上,所述头帽设于活塞杆的顶部且用于驱动活塞杆向下移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弹性单元的外壁面形成第一圆弧面、内壁面形成第二圆弧面,第二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与第一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一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弹性单元端部的压缩行程、增大弹性单元中部的弹性回复力,从而提高塑料弹簧整体的弹性,保证弹簧在压缩状态下不发生歪斜,提高弹簧的压缩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塑料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塑料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剖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泵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塑料弹簧包括弹性本体1,该弹性本体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具有3个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单元11,各弹性单元11之间圆滑过渡使弹性本体1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的结构。
[0027]弹性单元11自两端向中间沿径向逐渐向外拱起,弹性单元11的外壁面形成第一圆弧面111,弹性单元11的内壁面形成第二圆弧面112,第二圆弧面112所在的圆心与第一圆弧
面111所在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一圆弧面111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弧面112所对应的圆心角。
[0028]具体的,第一圆弧面1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A,第二圆弧面11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B,A

B=20~30
°
。A优选为115
°
,B优选为90
°
。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塑料弹簧的弹性。
[0029]弹性单元11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相邻两弹性单元11衔接处的厚度小于弹性单元11各处的厚度。该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塑料弹簧的弹性,同时,提高相邻弹性单元之间在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0]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弹性单元11衔接处的外壁面形成向弹性本体1的轴线方向拱起的第三圆弧面113,相邻两弹性单元11衔接处的内壁面形成向弹性本体1的轴线方向拱起的第四圆弧面114。该结构有利于提高相邻弹性单元之间在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1]需要说明的是,塑料弹簧上弹性单元11的数量还可以为2个、4个以及更多个,具体可根据弹簧的压缩行程而定。
[0032]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的泵芯结构包括泵体2、闷盖3、活塞杆4、活塞座5、活塞6及上述塑料弹簧,闷盖3设于泵体2的上端且上下贯通,活塞杆4的下部能上下移动地设于闷盖3中,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弹簧,包括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具有至少两个轴向方向上的弹性单元,各弹性单元之间圆滑过渡使弹性本体在轴向上呈现波浪状起伏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自两端向中间沿径向逐渐向外拱起,所述弹性单元的外壁面形成第一圆弧面,所述弹性单元的内壁面形成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与第一圆弧面所在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第一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A,所述第二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B,A

B=20~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的厚度自中间向两端逐渐减小,相邻两弹性单元衔接处的厚度小于弹性单元各处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弹簧,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弹性单元衔接处的外壁面形成向弹性本体的轴线方向拱起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仁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晟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