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包括底板、扶手架、卡合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底板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左侧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塔板,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限位槽,其设置于所述塔板的内部中端;支撑环,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两侧顶端。该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液压缸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塔板进行垂直稳定移动,避免油桶高度过低不方便进行对接,同时支撑环卡合在限位槽的内部,可以保障支撑环对油桶的稳固程度,支撑环的内部设置橡胶垫可以增加支撑环与油桶两者之间的摩擦程度,便于夹紧油桶,避免出现夹持不牢固的现象。的现象。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
技术介绍
[0002]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油气回收检测仪使用于现有加油站的汽油油气排放管理,以及新改扩建加油站项目的环境影响测评、设计及建成后的油气排放管理。
[0003]市场上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在使用中不具有限位功能导致所处位置难以稳定,同时不方便进行移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在使用中不具有限位功能导致所处位置难以稳定,同时不方便进行移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包括底板、扶手架、卡合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底板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的左侧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升降机构;
[000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0007]塔板,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端左侧;
[0008]限位槽,其设置于所述塔板的内部中端;
[0009]支撑环,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的两侧顶端;
[0010]橡胶垫,其设置于所述支撑环的内部边侧;
[0011]支撑杆,其设置于所述塔板的底部;
[0012]液压缸,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
[0013]脚踏杆,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右侧底端。
[0014]优选的,所述支撑环通过限位槽与塔板构成卡合结构,且支撑环沿着限位槽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5]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呈包裹状,且橡胶垫与支撑环之间紧密贴合。
[0016]优选的,所述塔板通过液压缸与底板构成升降结构,且液压缸与支撑杆之间相互连通。
[0017]优选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
[0018]检测本体,其设置于所述扶手架的左侧;
[0019]卡块,其设置于所述检测本体的底端两侧;
[0020]卡勾,其设置于所述检测本体的两侧中部;
[0021]机体,其设置于所述检测本体的底部;
[0022]凹槽,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顶部;
[0023]卡环,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顶部两侧;
[0024]放置箱,其设置于所述机体的内部。
[0025]优选的,所述检测本体通过卡块与凹槽构成卡合结构,且凹槽呈包裹状。
[0026]优选的,所述卡勾通过卡环与检测本体构成卡合结构,且卡勾与卡环设置为一组。
[0027]优选的,所述放置箱与机体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放置箱与机体相互贴合。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液压缸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塔板进行垂直稳定移动,避免油桶高度过低不方便进行对接,同时支撑环卡合在限位槽的内部,可以保障支撑环对油桶的稳固程度,支撑环的内部设置橡胶垫可以增加支撑环与油桶两者之间的摩擦程度,便于夹紧油桶,避免出现夹持不牢固的现象。
[0029]支撑环通过限位槽与塔板构成卡合结构,通过支撑环卡合在限位槽的内部,可以保障支撑环对油桶的稳固程度,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造成脱落的危险性。
[0030]橡胶垫呈包裹状,橡胶垫呈包裹状,设置橡胶垫可以增加支撑环与油桶两者之间的摩擦程度,便于夹紧油桶,避免出现夹持不牢固的现象。
[0031]塔板通过液压缸与底板构成升降结构,液压缸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塔板进行垂直稳定移动,避免油桶高度过低不方便进行对接,同时液压缸可以对塔板随时收放,由于塔板呈水平状,使塔板在进行升降工作时更加稳固,减少在升降作业中所产生的轻微晃动,降低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升降机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卡合机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底板;2、扶手架;3、卡合机构;301、检测本体;302、卡块;303、卡勾;304、机体;305、凹槽;306、卡环;307、放置箱;4、升降机构;401、塔板;402、限位槽;403、支撑环;404、橡胶垫;405、支撑杆;406、液压缸;407、脚踏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
‑
2所示,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扶手架2,扶手架2的左侧设置有卡合机构3,底板1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塔板401,其设置于底板1的顶端左侧;限位槽402,其设置于塔板401的内部中端;支撑环403,其设置于限位槽402的两侧顶端,支撑环403通过限位槽402与塔板401构成卡合结构,且支撑环403沿着限位槽402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通过支撑环403卡合在限位槽402的内部,可以保障支撑环403对油桶的稳固程度,避免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造成脱落的危险性,橡胶垫404,其设置于支撑环403的内部边侧,橡胶垫404呈包裹状,且橡胶垫404与支撑环403之间紧密贴合,橡胶垫404呈包裹状,设置橡胶垫404可以增加支撑环403与油桶两者之间的摩擦程度,便于夹紧油桶,避免出现夹持不牢固的现象,支撑杆405,其设置
于塔板401的底部;液压缸406,其设置于支撑杆405的底部;脚踏杆407,其设置于底板1的右侧底端,塔板401通过液压缸406与底板1构成升降结构,且塔板401呈水平状,液压缸406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够对塔板401进行垂直稳定移动,避免油桶高度过低不方便进行对接,同时液压缸406可以对塔板401随时收放,由于塔板401呈水平状,使塔板401在进行升降工作时更加稳固,减少在升降作业中所产生的轻微晃动,降低工作强度。
[0037]如图3所示,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卡合机构3包括:检测本体301,其设置于扶手架2的左侧;卡块302,其设置于检测本体301的底端两侧,检测本体301通过卡块302与凹槽305构成卡合结构,且凹槽305呈包裹状,将检测本体301放置在机体304顶端的凹槽305中,达到限位效果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保证检测本体301的稳固程度,减少后续使用所产生的危险系数,卡勾303,其设置于检测本体301的两侧中部;机体304,其设置于检测本体301的底部;凹槽305,其设置于机体304的顶部;卡环306,其设置于机体304的顶部两侧,卡勾303通过卡环306与检测本体301构成卡合结构,且卡勾303与卡环306设置为一组,当检测本体301嵌入在机体304的顶部时,将机体304顶端两侧的卡环306卡合卡勾303,进行二次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包括底板(1)、扶手架(2)、卡合机构(3)和升降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扶手架(2),所述扶手架(2)的左侧设置有卡合机构(3),所述底板(1)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塔板(401),其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左侧;限位槽(402),其设置于所述塔板(401)的内部中端;支撑环(403),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402)的两侧顶端;橡胶垫(404),其设置于所述支撑环(403)的内部边侧;支撑杆(405),其设置于所述塔板(401)的底部;液压缸(406),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杆(405)的底部;脚踏杆(407),其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右侧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403)通过限位槽(402)与塔板(401)构成卡合结构,且支撑环(403)沿着限位槽(402)竖直中轴线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404)呈包裹状,且橡胶垫(404)与支撑环(403)之间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板(401)通过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鸿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