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15593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包括钳头架、钳身和手柄组件,手柄组件包括芯杆和滑环,滑环上设有电极组件,钳身包括外管,钳头架固定在外管前端,钳头架上铰接有钳头组件,钳身还包括内管和拉索,内管前端插接有喷洒管;喷洒管上开有进液口,进液口与内管内腔贯通,喷洒管尾端与拉索前端连接;芯杆上开有槽口,槽口内滑动连接有三通,滑环与三通固定,三通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电凝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在钳头位置处设计了喷洒管,喷洒管一方面可起到对应钳头夹闭方向进行冲水,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手术进程,另一方面喷洒管与拉索、内管有效配合,可带动钳头组件实现钳头的夹闭电凝操作。动钳头组件实现钳头的夹闭电凝操作。动钳头组件实现钳头的夹闭电凝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特别是内镜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

技术介绍

[0002]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及手术所致。内镜下止血常用方法包括局部喷洒止血剂、局部注射(无水乙醇、硬化剂/组织粘合剂等)、高频电凝止血、微波、激光、止血夹、氩离子凝固、血管套扎等。内镜下高频电凝是内镜手术过程止血的常规方法。高频电凝止血前提是可清晰的看到出血点。在内镜操作中,当发生持续性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时,则必须利用内镜的钳道或使用带复冲水功能的内镜对出血点现行冲水,再行高频止血钳止血。在此过程中,内镜下冲水方向与内镜钳道内止血钳的方向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所以往往造成多次止血失败或过度电凝。
[0003]目前,现有的热活检钳,通常在钳道内设计中空软管使得热活检钳具有冲洗功能,但该设计仅仅设计新通道,并未根据使用需求,将钳头的夹闭与冲洗进行合理的联动配合,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喷洒头的水路通断与钳头夹闭有效联动,有效保证可对应钳头夹闭方向进行冲水,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手术进程的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包括依次连接的钳头架、钳身和手柄组件,所述的手柄组件包括芯杆和滑动连接在芯杆上的滑环,所述的滑环上设有电极组件,所述的钳身包括外管,所述的钳头架固定在外管前端,钳头架上铰接有钳头组件,所述的钳身还包括内管和拉索,内管设置在外管内,内杆尾端伸入芯杆前端;所述的内管前端插接有喷洒管;喷洒管上开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内管内腔贯通,所述的喷洒管尾端与拉索前端连接;所述的钳头组件包括两组沿喷洒管对称设置连杆组件,每组连杆组件包括钳头和拉杆,所述的钳头尾端与拉杆前端铰接,两组连杆组件铰接构成四连杆结构;四连杆结构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与喷洒管重叠,所述的喷洒管与该对角线的其中一个顶点为贯穿活动插接、另一顶点固定连接;所述的芯杆上开有槽口,所述的槽口内滑动连接有三通,所述的滑环与三通固定,所述的三通包括进液端、出液端和电凝端,所述的电凝端与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的拉索尾端从出液端进入并在电凝端处与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的进液端具有进液插口,内管尾端插接入出液端,所述的进液端、出液端与内管的管腔管路连通。
[0006]在上述方案中,巧妙地设计了三通,为热活检钳接入了注液和电极组件,同时与电极组件连接的拉索前端连接了喷洒管,在拉索带动钳头组件夹闭的同时,还可同时通过喷洒管对电凝对应位置处进行喷洒冲洗,有效清理出血点,加快手术进程。
[0007]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滑环运动时带动喷洒管同步向前,所述的内管尾端与三通的出液端之间卡接有助推管。助推管可在滑环沿滑槽滑动时,有效推动内管,实现内管的同步向前运动。
[0008]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内管和拉索导向进入出液端,所述的三通的出液端具有外大内小的锥形导向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所述内管前端内壁与喷洒管之间通过定位块过盈配合。定位块可将喷洒管与内管进行有效固定,便于内管向前时同步带动喷洒管向前,同时定位块的存在为内管内壁与喷洒管外壁之间起到了一定的间隔,便于进液口与内管内腔贯通进液。
[0010]优选的,喷洒管与钳头组件的联动,通过连杆组件之间的铆钉进行连接。两组连杆组件中钳头与钳头之间通过长铆钉铰接,长铆钉两端则分别与钳头架铰接,连杆与连杆之间通过短铆钉铰接;所述的喷洒管活动插接在长铆钉内,并与短铆钉过盈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固定座和电极插头,拉索尾端与电极插头连接、并与电极固定座之间通过铆接管铆接固定。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三通的电凝端处固定有镶嵌铜套,拉索尾端贯穿镶嵌铜套后从镶嵌铜套尾端伸出于电极插头连接,所述的拉索外周面与镶嵌铜套内壁之间设有硅胶塞,所述硅胶塞尾端具有将硅胶塞压接在镶嵌铜套内的螺纹铜套。镶嵌铜套、硅胶塞和螺纹铜套的设计,可有效将拉索与三通进行固定,便于随滑环运动同步推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结构设计合理,在钳头位置处设计了喷洒管,喷洒管一方面可起到对应钳头夹闭方向进行冲水,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快手术进程,另一方面喷洒管与拉索、内管有效配合,可带动钳头组件实现钳头的夹闭电凝操作。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钳头 2、喷洒管 3、钳头架 4、定位块 5、内管 6、外管7、拉杆 8、长铆钉 9、短铆钉 10、芯杆 11、电极固定座 12、电极插头13、三通 14、滑环 15、拉索 16、进液孔 17、出液端 18、助推管 19、电凝端 20、铆接管 21、螺纹铜套 22、硅胶塞 23、镶嵌铜套 24、进液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是本技术最优实施例,包括依次连接的钳头架3、钳身和手柄组件。
[0022]手柄组件包括芯杆10和滑动连接在芯杆10上的滑环14,滑环14上设有电极组件。
电极组件包括电极固定座11和电极插头12,拉索15尾端与电极插头12连接、并与电极固定座11之间通过铆接管20铆接固定。
[0023]钳身包括外管6、内管5和拉索15。内管5设置在外管6内,内杆尾端伸入芯杆10前端;内管5前端插接有喷洒管2。喷洒管2尾端与拉索15前端连接。喷洒管2上开有进液口16,所述进液口16与内管5内腔贯通。内管5前端内壁与喷洒管2之间通过定位块4过盈配合。定位块4可将喷洒管2与内管5进行有效固定,便于内管5向前时同步带动喷洒管2向前,同时定位块4的存在为内管5内壁与喷洒管2外壁之间起到了一定的间隔,便于进液口16与内管5内腔贯通进液。
[0024]钳头架3固定在外管6前端,钳头架3上铰接有钳头组件。钳头组件包括两组沿喷洒管2对称设置连杆组件,每组连杆组件包括钳头和拉杆7,钳头尾端与拉杆7前端铰接,两组连杆组件铰接构成四连杆结构;四连杆结构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与喷洒管2重叠,喷洒管2与该对角线的其中一个顶点为贯穿活动插接、另一顶点固定连接。喷洒管2与钳头组件的联动,通过连杆组件之间的铆钉进行连接。在实际设计中,两组连杆组件中钳头与钳头之间通过长铆钉8铰接,长铆钉8两端则分别与钳头架3铰接,连杆与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钳头联动型可注液热活检钳,包括依次连接的钳头架(3)、钳身和手柄组件,所述的手柄组件包括芯杆(10)和滑动连接在芯杆(10)上的滑环(14),所述的滑环(14)上设有电极组件,所述的钳身包括外管(6),所述的钳头架(3)固定在外管(6)前端,钳头架(3)上铰接有钳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钳身还包括内管(5)和拉索(15),内管(5)设置在外管(6)内,内杆尾端伸入芯杆(10)前端;所述的内管(5)前端插接固定有喷洒管(2),喷洒管(2)上开有进液口(16),所述进液口(16)与内管(5)内腔贯通,所述的喷洒管(2)尾端与拉索(15)前端连接;所述的钳头组件包括两组沿喷洒管(2)对称设置连杆组件,每组连杆组件包括钳头和拉杆(7),所述的钳头尾端与拉杆(7)前端铰接,两组连杆组件铰接构成四连杆结构;四连杆结构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与喷洒管(2)重叠,所述的喷洒管(2)与该对角线的其中一个顶点为贯穿活动插接、另一顶点固定连接;所述的芯杆(10)上开有槽口,所述的槽口内滑动连接有三通(13),所述的滑环(14)与三通(13)固定,所述的三通(13)包括进液端(24)、出液端(17)和电凝端(19),所述的电凝端(19)与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的拉索(15)尾端从出液端(17)进入并在电凝端(19)处与电极组件连接,所述的进液端(24)具有进液插口,内管(5)尾端插接入出液端(17),所述的进液端(24)、出液端(17)与内管(5)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良蒋春刚邵柯尹升乾刘丹张进袁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