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及分子诊断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53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体外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及分子诊断设备。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包括芯片主体、磁性件和磁吸组件;芯片主体上开设有固定孔和混匀腔,芯片主体能够绕固定孔旋转;磁性件容置于混匀腔内,且能够随芯片主体转动在混匀腔内作往复运动;磁吸组件设置于芯片主体外,混匀腔在芯片主体带动下转动至与相对磁吸组件的预设位置时,磁吸组件能够作用于磁性件使其运动至混匀腔内的预设区域。上述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通过磁吸组件作用于磁性件,能够提高磁性件的混匀效果,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及分子诊断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体外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及分子诊断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既可以进行个体遗传病的诊断,也可以进行产前诊断。目前主流的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设备在样本检测过程中,通常将含有Fe3O4的磁性件(多为磁珠)作为遗传物质DNA的提取载体,在检测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添加试剂使得细胞的细胞膜破裂,释放出细胞中的DNA,从而使得液体中的NDA能够在酸性条件下附着在磁性件表面,而后对附着有DNA的磁性件进行洗脱,再进行进一步的PCR扩增和检测。现有的磁性件裂解及吸附操作是将磁性件和样品在试管中进行混合,然后将磁性件吸附在试管壁上,实现样品与杂质分离以及样品富集,需要多个结构件之间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操作繁琐。在操作过程中磁性件不仅难以进行高效的吸附和转移,而且对试剂和清洗液的消耗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及分子诊断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磁性件混匀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包括芯片主体、磁性件和磁吸组件;
[0005]芯片主体上开设有固定孔和混匀腔,芯片主体能够绕固定孔旋转;
[0006]磁性件容置于混匀腔内,且能够随芯片主体转动在混匀腔内作往复运动;
[0007]磁吸组件设置于芯片主体外,混匀腔在芯片主体带动下转动至与相对磁吸组件的预设位置时,磁吸组件能够作用于磁性件使其运动至混匀腔内的预设区域。
[0008]上述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通过磁吸组件作用于磁性件,能够提高磁性件的混匀效果,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9]可选地,混匀腔转动至相对磁吸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时,磁性件在磁吸组件的作用下停留于混匀腔的中心;
[0010]其中,第一预设位置为磁吸组件中心的正投影与混匀腔中心的正投影相重叠的位置。
[0011]可选地,芯片主体上还开设有废液腔和/或PCR反应腔,混匀腔上开设有出液孔,混匀腔通过出液孔与废液腔和/或PCR反应腔相连通。
[0012]可选地,混匀腔转动至相对磁吸组件的第二预设位置时,磁性件在磁吸组件的作用下停留于混匀腔远离出液孔的一侧;
[0013]其中,第二预设位置为磁吸组件临近混匀腔远离出液孔一侧的位置。
[0014]可选地,混匀腔呈扇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方形中的一种,混匀腔内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混匀腔的顶面和底面相连。
[0015]可选地,固定孔为设置在芯片主体一侧的安装槽或贯穿芯片主体的贯通孔。
[0016]可选地,磁性件为磁珠,磁吸组件为永磁体或电磁铁。
[0017]可选地,磁吸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磁吸组件和第二磁吸组件,混匀腔上还开设有出液孔;
[0018]混匀腔转动至相对第一磁吸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时,磁性件在第一磁吸组件的作用下停留于混匀腔的中心;
[0019]混匀腔转动至相对第二磁吸组件的第二预设位置时,磁性件在第二磁吸组件的作用下停留于混匀腔远离出液孔的一侧。
[0020]可选地,第一磁吸组件到固定孔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二磁吸组件到固定孔中心的距离。
[0021]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分子诊断设备,其包括上述的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和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用于对芯片主体中的待检测样本进行检测。
[0022]上述分子诊断设备能够通过芯片主体与磁吸组件相互配合控制磁性件在混匀腔内的运动轨迹,能够提高磁性件的混匀效果,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0027]零件标号说明
[0028]100

芯片主体;101

固定孔;102

混匀腔;1021

出液孔;1022

支撑柱;103

废液腔;104

PCR反应腔;105

第一管道;106

分液腔;200

磁吸组件;201

第一磁吸组件;202

第二磁吸组件;300

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情况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2]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包括芯片主体100、磁性件300和磁吸组件200。芯片主体100上开设有固定孔101和混匀腔102,芯片主体100能够绕固定孔101旋转;磁性件200容置于混匀腔102内,且能够随芯片主体100转动在混匀腔102内作往复运动;磁吸组件200设置于芯片主体100外,混匀腔102在芯片主体100带动下转动至与相对磁吸组件200的预设位置时,磁吸组件200能够作用于磁性件300使磁性件300运动至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包括芯片主体、磁性件和磁吸组件;所述芯片主体上开设有固定孔和混匀腔,所述芯片主体能够绕所述固定孔旋转;所述磁性件容置于所述混匀腔内,且能够随所述芯片主体转动在所述混匀腔内作往复运动;所述磁吸组件设置于所述芯片主体外,所述混匀腔在所述芯片主体带动下转动至与相对所述磁吸组件的预设位置时,所述磁吸组件能够作用于所述磁性件使其运动至所述混匀腔内的预设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腔转动至相对磁吸组件的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磁性件在所述磁吸组件的作用下停留于所述混匀腔的中心;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磁吸组件中心的正投影与所述混匀腔中心的正投影相重叠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主体上还开设有废液腔和/或PCR反应腔,所述混匀腔上开设有出液孔,所述混匀腔通过所述出液孔与所述废液腔和/或所述PCR反应腔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腔转动至相对磁吸组件的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磁性件在所述磁吸组件的作用下停留于所述混匀腔远离所述出液孔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磁吸组件临近所述混匀腔远离所述出液孔一侧的位置。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洪宇臧天阳汪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