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和导丝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43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和导丝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包括探头鞘、导丝和共聚焦探头,探头鞘包括相互连通的引导管和插入管,导丝和共聚焦探头通过插入管进入引导管内,引导管远离插入管的一端为近端,且与所述导丝的插入端形状耦合。当导丝通过插入管进入到引导管内后,导丝的插入端就可以与引导管的近端耦合,那么操作导丝在人体内的胆管/胰管前进时,可推动整个探头鞘一同前进,到达可疑病灶处。然后保持探头鞘不动,将导丝从引导管内抽出,此时,操作共聚焦探头从插入管进入到引导管内,可以直接到达引导管的近端,对病灶处进行荧光成像,共聚焦探头行进便捷、整个装置较现有的胰胆管检测装置成本更低,利于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和导丝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和导丝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狭窄性病变是胆管系统的常见疾病,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其中恶性病变的主要病因为胆管癌,准确诊断胆管狭窄的性质对于后续治疗至关重要,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然而,胆管狭窄的性质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单纯的胆管造影、断层影像检查有时难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而传统的胆管细胞刷以及透视下胆管活检的阳性率较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经口胆道镜可以直接观察胆管壁黏膜的变化,并实施直视下精确活检,为胆管狭窄的性质诊断提供帮助。但是,传统的经口胆道镜由一根母镜和一根子镜组成,并需要2位有经验的操作者来配合操作,过程繁琐,器械昂贵且容易损坏,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0003]SpyGlass数字式经口胆道镜(以下简称SpyGlass)可以从普通十二指肠镜钳道内直接插入胆管,单人即可完成操作,相对简便,图像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可清晰显示胆管内黏膜形态,用于区分胆管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但SpyGlass售价高昂,目前只有极少量的医院配备,且SpyGlass探头售价高昂且为一次性使用耗材,导致使用成本极高,一般家庭患者难易负担,上述原因导致SpyGlass无法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0004]而共聚焦显微内窥镜较SpyGlass的使用成本更低,且可以很轻松的观察到厚组织中特定深度细胞结构,是将内窥镜技术和共聚焦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可以观察到各类组织中的细胞,实现组织细胞精准的实时观察,提高恶性病变尤其是早期癌症的检出率。但是,共聚焦显微内窥镜的视野范围通常较小,在人体腔道内行进时往往要借助其他大视野的内镜,而胰胆管的腔道狭窄,提供视野引导的内镜往往无法进入,因此也限制了共聚焦显微内窥镜在胰胆管内的临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和导丝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共聚焦显微内窥镜探头难以行进定位到胰胆管内病灶处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和导丝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包括探头鞘、导丝和共聚焦探头,所述探头鞘包括相互连通的引导管和插入管,所述导丝和所述共聚焦探头通过所述插入管进入所述引导管内,所述引导管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为近端,且与所述导丝的插入端形状耦合。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导丝对共聚焦探头进行引导,与现有技术中用大视野内镜进行引导相比,导丝的直径更小,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到狭窄的胰胆管内,探头鞘的远端为插入管,分别用来插入导丝和共聚焦探头,二者互不影响。将导丝、共聚焦探头共同集成在
探头鞘内,先利用导丝与探头鞘近端形状耦合后推动探头鞘行进至胰胆管内的病灶处,然后抽出导丝,再插入共聚焦探头,因此共聚焦探头可以借助探头鞘中的引导管直接行进至胰胆管内的病灶处,操作便捷、成本更低,且行进更顺畅,有利于临床应用。
[0008]优选地,所述插入管包括第一插入口、第二插入口和连接口,所述导丝通过所述第一插入口进入所述插入管,所述共聚焦探头通过所述第二插入口进入所述插入管,所述插入管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引导管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入口、所述连接口以及所述引导管同轴。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插入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引导管的内径,所述连接口的内径从所述第一插入口到所述引导管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插入口位于所述插入管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插入口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0012]优选地,所述引导管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引导通道、管壁和护套。
[0013]优选地,所述引导管的近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所述护套的近端向所述引导通道内弯折90
°
形成。
[0014]优选地,所述导丝的插入端端面半径小于所述引导通道在所述限位部的半径。
[0015]优选地,所述导丝的插入端呈台阶状,所述管壁的近端厚度均匀不变。
[0016]优选地,所述导丝的插入端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管壁的近端厚度逐渐增大,以与所述导丝的插入端形状耦合。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一些实施例中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是图1中引导管近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4是图3中引导管近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1]图5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2]图6是图5中引导管近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7是另一些实施例中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4]图8是图7中引导管近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5]图中,1、探头鞘;11、插入管;111、第一插入口;112、第二插入口;113、连接口;12、引导管;121、引导通道;122、管壁;123、护套;124、限位部;2、导丝;3、共聚焦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3和导丝2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包括探头鞘1、导丝2和共聚焦探头3,探头鞘1包括相互连通的引导管12和插入管11,导丝2和共聚焦探头3通过插入管11进入引导管12内,引导管12远离插入管11的一端为
近端,且与所述导丝2的插入端形状耦合。
[0028]本申请装置配合ERCP手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使用,引导管12进入人体内,插入管11留置在人体外,利用手术过程中X射线对导丝2的行进进行观察定位,当导丝2通过插入管11进入到引导管12内后,导丝2的插入端就可以与引导管12近端耦合,那么操作人员操作导丝2在人体内前进时,即可推动整个探头鞘1一同前进,直到引导管12的近端到达胰胆管内的可疑病灶处,可以防止导丝2在引导过程中出现脱落的情况。然后保持探头鞘1不动,将导丝2从引导管12内抽出,直到导丝2的插入端重新回到插入管11内,此时,操作人员操作共聚焦探头3从插入管11进入到引导管12内,直到到达引导管12的近端并穿出引导管12,就可通过共聚焦探头3对病灶处进行荧光成像。成像结束后,如若要移动到其他部位,可将共聚焦探头3从引导管12内抽出,再重新将导丝2通过插入管11进入到引导管12内,待导丝2的插入端与引导管12近端再次耦合后,可继续通过导丝2带动探头鞘1进行位置转移。借助探头鞘1将导丝2与共聚焦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共聚焦探头和导丝的用于胰胆管检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鞘、导丝和共聚焦探头,所述探头鞘包括相互连通的引导管和插入管,所述导丝和所述共聚焦探头通过所述插入管进入所述引导管内,所述引导管远离所述插入管的一端为近端,且与所述导丝的插入端形状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管包括第一插入口、第二插入口和连接口,所述导丝通过所述第一插入口进入所述插入管,所述共聚焦探头通过所述第二插入口进入所述插入管,所述插入管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引导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口、所述连接口以及所述引导管同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入口的内径大于所述引导管的内径,所述连接口的内径从所述第一插入口到所述引导管的方向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瑞马骁萧万勇
申请(专利权)人:精微视达医疗科技三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