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26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涉及蓝牙耳机领域,包括充电盒,所述充电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保护盖,所述充电盒的内部开设有装机孔,所述充电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耳机机体,所述保护盖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磁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通过设置的旋转阀转动连接在充电盒的外围,通过转动旋转阀带动转轴在充电盒的内部进行旋转,通过转轴的旋转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齿杆进行移动,通过齿杆的向上移动带动其底部的二号磁极向上移动,这时二号磁极会从漏孔处漏出,通过一号磁极与二号磁极相互排出,从而使保护盖打开,不需要手动反转保护盖,防止长时间的打开导致其晃动。防止长时间的打开导致其晃动。防止长时间的打开导致其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蓝牙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蓝牙耳机就是应用蓝牙技术的免持耳机,它能让使用者免除电线的牵绊,自在的以各种方式轻松的使用耳机,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都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蓝牙耳机的性能也在不断的完善,已经出现了充电一体式的蓝牙耳机,可以在耳机没电时对耳机进行自动充电,但是这种带有充电装置的蓝牙耳机由于需要不断的打开与关闭,导致其保护盖与充电体的衔接处会发生松动,从而使内部的耳机进行脱落,并且在充电体的表面容易吸附灰尘,从而影响耳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盒,所述充电盒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保护盖,所述充电盒的内部开设有装机孔,所述充电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耳机机体,所述保护盖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磁极,所述充电盒的外围转动连接有旋转阀,所述旋转阀靠近充电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同心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围啮合有齿杆,所述齿杆的底部弹性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齿杆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磁极,所述充电盒的顶部开设有漏孔,所述齿杆远离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罩,所述充电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板。
[0006]优选的,所述旋转阀位于充电盒外围正中心的位置,所述转轴位于齿轮内部圆心的位置,通过手动拧动旋转阀,从而使转轴在充电盒的内部进行转动。
[0007]优选的,所述装机孔与耳机机体的数量相同,且耳机机体的底部直径小于装机孔的直径,通过充电体内部开设有装机孔,从而对耳机机体进行固定安装。
[0008]优选的,所述齿轮位于充电盒内部正中心的位置,所述齿杆的数量有两个,对称分布在齿轮的两侧,通过转轴的旋转带动齿轮在充电盒的内部进行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与齿杆的数量相同,且复位弹簧远离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充电盒的内底壁上,通过齿轮的旋转带动其两侧的齿杆进行移动。
[0010]优选的,所述气囊对称分布在充电盒的内部,所述挤压罩与充电盒处于同一平面上,通过齿杆的移动带动衔接杆进行移动,从而使挤压罩对充电盒内部的气囊产生挤压。
[0011]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该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通过设置的旋转阀转动连接在充电盒的外围,通过
转动旋转阀带动转轴在充电盒的内部进行旋转,通过转轴的旋转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齿杆进行移动,通过齿杆的向上移动带动其底部的二号磁极向上移动,这时二号磁极会从漏孔处漏出,通过一号磁极与二号磁极相互排出,从而使保护盖打开,不需要手动反转保护盖,防止长时间的打开导致其晃动。
[0014]2、该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通过设置的转轴带动齿轮在充电盒的内部进行转动,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齿杆进行移动,由于衔接杆固定连接在齿杆的外围,所以当齿杆进行移动时,带动其外围的衔接杆进行移动,通过衔接杆的移动带动挤压罩进行移动,从而使挤压罩与气囊接触,使气囊内部的气体从气管中喷出,最后到达除尘板的表面,对充电盒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0019]图中:1、充电盒;2、保护盖;3、装机孔;4、耳机机体;5、一号磁极;6、旋转阀;7、转轴;8、齿轮;9、齿杆;10、复位弹簧;11、二号磁极;12、漏孔;13、衔接杆;14、挤压罩;15、气囊;16、气管;17、除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盒1,充电盒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保护盖2,充电盒1的内部开设有装机孔3,充电盒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耳机机体4,装机孔3与耳机机体4的数量相同,且耳机机体4的底部直径小于装机孔3的直径,保护盖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磁极5,充电盒1的外围转动连接有旋转阀6,旋转阀6靠近充电盒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同心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8,旋转阀6位于充电盒1外围正中心的位置,转轴7位于齿轮8内部圆心的位置,齿轮8的外围啮合有齿杆9,齿轮8位于充电盒1内部正中心的位置,通过设置的旋转阀6转动连接在充电盒1的外围,通过转动旋转阀6带动转轴7在充电盒1的内部进行旋转,通过转轴7的旋转带动齿轮8进行转动,通过齿轮8的转动带动齿杆9进行移动,通过齿杆9的向上移动带动其底部的二号磁极11向上移动,这时二号磁极11会从漏孔12处漏出,通过一号磁极5与二号磁极11相互排出,从而使保护盖2打开,不需要手动反转保护盖2,防止长时间的打开导致其晃动,齿杆9的数量有两个,对称分布在齿轮8的两侧,齿杆9的底部弹性连接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与齿杆9的数量相同,且复位弹簧10远离齿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充电盒1的内底壁上,齿杆9远离复位弹簧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磁极11,充电盒1的顶部开设有漏孔12,齿杆9远离齿轮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杆13,衔接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罩14,充电盒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15,气囊15对称分布在充电盒1的内部,挤压罩14与充电盒1处于同一平面上,气囊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16,气管16远离气囊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除尘板17,通过设置的转轴7带动齿轮8在充
电盒1的内部进行转动,通过齿轮8的转动带动齿杆9进行移动,由于衔接杆13固定连接在齿杆9的外围,所以当齿杆9进行移动时,带动其外围的衔接杆13进行移动,通过衔接杆13的移动带动挤压罩14进行移动,从而使挤压罩14与气囊15接触,使气囊15内部的气体从气管16中喷出,最后到达除尘板17的表面,对充电盒1表面的灰尘进行清理。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的旋转阀6转动连接在充电盒1的外围,通过转动旋转阀6带动转轴7在充电盒1的内部进行旋转,通过转轴7的旋转带动齿轮8进行转动,通过齿轮8的转动带动齿杆9进行移动,通过齿杆9的向上移动带动其底部的二号磁极11向上移动,这时二号磁极11会从漏孔12处漏出,通过一号磁极5与二号磁极11相互排出,从而使保护盖2打开,不需要手动反转保护盖2,防止长时间的打开导致其晃动,通过设置的转轴7带动齿轮8在充电盒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牙耳机及其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保护盖(2),所述充电盒(1)的内部开设有装机孔(3),所述充电盒(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耳机机体(4),所述保护盖(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磁极(5),所述充电盒(1)的外围转动连接有旋转阀(6),所述旋转阀(6)靠近充电盒(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同心后端固定连接有齿轮(8),所述齿轮(8)的外围啮合有齿杆(9),所述齿杆(9)的底部弹性连接有复位弹簧(10),所述齿杆(9)远离复位弹簧(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磁极(11),所述充电盒(1)的顶部开设有漏孔(12),所述齿杆(9)远离齿轮(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衔接杆(13),所述衔接杆(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罩(14),所述充电盒(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气囊(15),所述气囊(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管(16),所述气管(16)远离气囊(15)的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珍妮李磊李天香腾巧丽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冠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