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1503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08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稀油站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包括支架、连接于支架上的若干供油组件,供油组件包括壳体、连接于壳体上的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出油管之间在壳体内连接有若干输油管,壳体内设有若干水流方向与输油管中流体方向相反的输水管,若干供油组件的进油管、出油管依次连接。输水管包括连接于壳体上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出水管之间在壳体内连接有若干分输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对稀油的冷泉效果,便于对从待润滑设备排出的稀油进行及时的降温,提高对稀油的降温效果。油的降温效果。油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稀油站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现有的对制砂生产线进行润滑的稀油润滑系统中,往往通过稀油站的稀油降温组件对稀油进行降温,但是大型设备的稀油循环润滑系统中,机械设备排出的稀油往往温度较高,通过稀油站对稀油集中降温,往往表现出对稀油的降温效果不佳、稀油温度逐渐上升导致机械设备的摩擦处集热,导致稀油站的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能够对机械设备排出的稀油及时降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包括支架、连接于支架上的若干供油组件,供油组件包括壳体、连接于壳体上的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出油管之间在壳体内连接有若干输油管,壳体内设有若干水流方向与输油管中流体方向相反的输水管,若干供油组件的进油管、出油管依次连接。
[0005]作为优选方案,输水管包括连接于壳体上的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出水管之间在壳体内连接有若干分输水管。
[0006]作为优选方案,输油管和分输水管均横向设置,输油管和分输水管相互间隔排列。
[0007]作为优选方案,进水管、出水管上设有弯折部,输油管贴设于弯折部的弯曲处。
[0008]作为优选方案,每一所述供油组件的出油管外侧壁上贴设有温度检测组件。
[0009]作为优选方案,支架呈竖向的条形结构,支架上设有多个能够对供油组件安装的固定孔组。
[0010]作为优选方案,支架上还设有用于对末端供油组件的出水管固定的水管架。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包括支架、连接于支架上的若干供油组件,支架用于直接连接在破碎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外壳上,供油组件用于在稀油进入这些机械设备之前或者排出之后立即对稀油进行降温,供油组件包括壳体、连接于壳体上的进油管、出油管,进油管、出油管之间在壳体内连接有若干输油管,壳体内设有若干水流方向与输油管中流体方向相反的输水管,输水管为大型破碎设备上使用的供水水管,这些水流进入到破碎机中,起到在破碎机破碎物料时进行对粉尘进行除尘。输油管、输水管中流体的方向相反、相互配合,通过输水管对稀油进行降温,水流对稀油进行降温后,能够将稀油中的热量带出,提高了对稀油降温的效果,通过对若干供油组件的进油管、出油管依次连接,能够通过多个供油组件实现对稀油的配合降温,提高对稀油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供油组件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供油组件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00、支架;110、固定孔组;120、水管架;200、供油组件;210、壳体;211、进油管;212、出油管;220、输油管;230、输水管;231、进水管;232、出水管;233、分输水管;234、弯折部;300、温度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能够对破碎机等设备排出到稀油通过水流进行降温,使得稀油中的热量被稀油带走,实现了对稀油高效降温的效果。
[001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包括支架100、连接于支架100上的若干供油组件200,支架100用于对供油组件200进行固定安装。其中,支架100为对供油组件200供油的主体支架结构,供油组件200为对稀油进行降温的组件。
[0019]具体地,供油组件200包括壳体210、连接于壳体210上的进油管211、出油管212,壳体210为内部管道的保护结构,壳体210通过钢板制成。进油管211、出油管212用于向供油组件200实现进油、出油。
[0020]具体地,进油管211、出油管212之间在壳体210内连接有若干输油管220,若干输油管220将进油管211、出油管212中的稀油分流进行输送,通过输油管220能够扩大散热面积,进而将热量更好地散发出,提高对稀油的降温效果。
[0021]具体地,壳体210内设有若干水流方向与输油管220中流体方向相反的输水管230,输水管230用于在壳体210内输送水流,水流吸热,进而对稀油通过水流降温。
[0022]具体地,若干供油组件200的进油管211、出油管212依次连接,若干供油组件200的进油管211、出油管212通过串联连接,实现了将稀油的依次传输到各个供油组件200中,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对稀油的降温需要,进而可以设置相应数量的供油组件200,进而实现对多个供油组件200进行降温。
[0023]优选地,输水管230包括连接于壳体210上的进水管231、出水管232,进水管231、出水管232用于将壳体210引入、引出到壳体210外。
[0024]具体地,进水管231、出水管232之间在壳体210内连接有若干分输水管233,分输水管233用于将进水管231、出水管232中的水流分流,进而在壳体210中输送,通过分输水管233能够扩大热交换面积将稀油中的热量更好地排出,提高了对稀油的散热效果。
[0025]具体地,壳体210包括壳体本体和通过螺栓连接在壳体本体上的盖体,进而将供油组件200包覆在内。
[0026]优选地,输油管220和分输水管233均横向设置,输油管220和分输水管233相互间隔排列。相互间隔设置的管道能够提高热交换速度,提高对稀油的散热效果。
[0027]优选地,进水管231、出水管232上设有弯折部234,输油管220贴设于弯折部234的
弯曲处。通过弯折部234能够将分输水管233、输油管220设置在一个平面内,提高了分输水管233、输油管220之间的热交换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0028]优选地,每一供油组件200的出油管212外侧壁上贴设有温度检测组件300,温度检测组件300能够对各个供油组件200的出油管212的出油温度进行检测,温度检测组件300的温度可以传递到控制组件中,进而通过对稀油温度检测,便于控制对稀油的降温过程。其中,温度检测组件300可以为金湖斯美特仪表有限公司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0029]优选地,支架100呈竖向的条形结构,支架100上设有多个能够对供油组件200安装的固定孔组110。支架100可以为对供油组件200固定在大型机械设备上的固定架,固定孔组110上安装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00)、连接于支架(100)上的若干供油组件(200),供油组件(200)包括壳体(210)、连接于壳体(210)上的进油管(211)、出油管(212),进油管(211)、出油管(212)之间在壳体(210)内连接有若干输油管(220),壳体(210)内设有若干水流方向与输油管(220)中流体方向相反的输水管(230),若干供油组件(200)的进油管(211)、出油管(212)依次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水管(230)包括连接于壳体(210)上的进水管(231)、出水管(232),进水管(231)、出水管(232)之间在壳体(210)内连接有若干分输水管(23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砂产线稀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华李军华赖艳华谭智燊
申请(专利权)人:华盛智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